维摩菩萨开示:在家修行比出家更难,若能超越这三障,功德不可估量(转载)
时间:2025-04-05 浏览:68次
"不离烦恼而得涅槃,不舍世间而证菩提。"这句出自《维摩诘经》的名言,正是在家修行者的精髓所在。维摩诘,毗耶离城中显赫的长者,被誉为"在家菩萨"的典范。他居处华丽宅邸,却通达佛法无碍;周旋于世俗事务,却心如明镜不染尘埃。
佛陀时代,当许多人认为只有出家才能成就道业时,他以实际行动证明了另一条道路的可能。《维摩诘所说经》记载,当他示现疾病时,即使智慧第一的舍利弗、神通第一的目犍连,乃至文殊菩萨都对他心生敬仰。
维摩诘深知在家修行面临的种种障碍,他曾在一次法会上对众多在家信众揭示:在红尘中坚持修行的人,要面对比出家人更多的考验与磨炼,尤其是三大顽固障碍。他告诫众人,若能突破这三障,不仅不会落后于出家人,反而因逆境修行,功德更为殊胜。这三大障碍究竟是什么?又该如何超越?让我们一同走近这位智者的开示。
毗耶离城春日融融,百花争艳。在城东一处富丽堂皇的宅院中,主人维摩诘正与几位前来看望的比丘们交谈。这座宅院竹林环绕,假山流水,却处处透着一股禅意,与城中其他富贵之家截然不同。
维摩诘是毗耶离城中声名显赫的长者,家财万贯,却不贪恋世俗享乐。他广修善业,精通三藏十二部经典,智慧如海,辩才无碍。城中无论贫富贵贱,遇到疑难都愿前来请教。更令人称奇的是,他虽未剃度出家,却有着超越许多比丘的修为。
舍利弗尊者坐在主位,看着眼前这位穿着华丽却神态淡然的居士,不禁开口问道:"维摩居士,以你的福德智慧,本可入僧团成就大道,为何甘愿留在俗世?出家远离红尘烦扰,不是更容易修行吗?"
院内众人闻言,目光都投向维摩诘。只见他神色不变,右手轻抚长须:"尊者此问,恰如明镜照物,让人直面本心。"
维摩诘起身行至庭院,指着一株从石缝中生长出来的青松:"尊者请看,这松树生于坚石之中,却愈发苍翠挺拔。若将它移植到肥沃土壤,反而可能失去这份坚韧。佛法修行亦是如此,关键不在环境,而在心性。"
舍利弗陷入思考:"居士之言有理,但世间五欲如海,在家之人每日面对家庭事业,如何能心不散乱?"
维摩诘微笑道:"《金刚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心若执着于出家或在家的形式,反而落入分别。真修行者处世如莲,不染纤尘。"
这时,阿难尊者从外走来,向维摩诘合掌致意。他刚从城中化缘归来,见舍利弗在此,便加入谈话:"我在城中见过许多居士,虽有学佛之心,却被世俗牵绊,难以寸进。维摩居士能在万丈红尘中修得如此境界,实属稀有难得。"
维摩诘看向阿难,语气转为严肃:"尊者所言极是。在家修行确实步步荆棘,远胜山林苦修。正因艰难,故能砥砺心志,成就非凡。"
舍利弗目光如炬:"居士能否明示,在家修行究竟面临哪些障碍?如何才能超越?"
院落中忽起微风,落花飘零。维摩诘环顾众人,声音平静却充满力量:"修行本无捷径,在家菩萨面临三重大障,每一重都如同万仞高山,难以逾越。若能突破,便能转烦恼为菩提,化尘世为净土。"
众比丘听得入神,院中鸟雀停止鸣叫,仿佛也在聆听这位大智者的教诲。维摩诘缓缓道来:"第一重障碍,乃是五欲之缠。世人被金钱、美色、名声、饮食、睡眠五种欲望所困,如同被五条绳索紧紧束缚。《楞严经》云:'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这五欲如同熊熊烈火,稍不留神便会焚毁道心..."
维摩诘话音刚落,却突然咳嗽不止,脸色变得苍白。院中众人为之一惊,阿难连忙上前搀扶,为他递上温水。
"居士,您的病又犯了吗?要不先休息一下?"阿难关切地问道。
"这病啊..."维摩诘喝了口水,气息渐渐平稳,"正是修行的一面镜子。我示现病苦,正是为了说明在家修行的艰难。"
舍利弗若有所思,直视维摩诘双眼:"居士方才提到五欲之障,这只是第一重障碍。据说在家修行比出家更难,正是因为还有两重更难跨越的障碍?"
维摩诘目光如炬,微微点头:"正是。这第二、第三重障碍,才是真正让无数在家修行者止步不前的关键。若能超越这三障,功德确实不可估量..."
他顿了顿,神秘地笑道:"你们可知,为何世尊当年也曾赞叹,有些在家菩萨的功德甚至超越了某些声闻罗汉?"
院中一片寂静,众人屏息等待维摩诘的解答。远处传来鸟儿的啼鸣,阳光透过竹林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影子。
维摩诘缓缓抬起手,指向院外的繁华街道:"第二重障碍,是人情羁绊。"他的声音温和却坚定,"在家修行者有父母恩情需要孝养,有妻儿生计需要操持,有亲友往来需要应酬。这些情感如同丝线,看似柔软,实则坚韧无比,将人牢牢系于世间。"
一阵微风吹过,拂动了维摩诘的衣袖。他的目光扫过在座每一位听众,看到有人眼中闪过认同之色。
"《维摩诘经》云:'爱见悲者,则为缚众生。'许多人知道修行的重要性,却因放不下亲情羁绊而止步不前。"维摩诘轻叹一声,眉头微蹙,流露出对世人的怜悯。
舍利弗点头认同,脸上浮现思索的神情:"确实如此。我常见许多信众因家庭责任而无法全心向道,甚至产生愧疚和挣扎。"
维摩诘看向院中的一株青竹,继续道:"第三重障碍,是心性散乱。在家人事务缠身,一日之内要面对各种人事物,情绪起伏不定,念头如猿猴般跳跃不息。即使勉强坐下禅修,脑海中仍会浮现未完成的工作、家庭纠纷、社交压力...这些都让心难以安住。"
这时,院角坐着的一位年轻居士忍不住问道:"维摩居士,听您这么说,在家修行似乎太难了。我们该如何超越这三大障碍呢?"
维摩诘眼中闪过一丝欣赏,对这位直接发问的年轻人微微一笑:"正因为难,所以珍贵。要超越这三障,我有三法可授。"
阳光在他脸上投下柔和的光晕,他的表情变得庄严而慈悲:"超越第一障,需透彻了知欲望本质。《金刚经》中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五欲如江上浮萍,看似实在,实则虚幻。当我们深入观察每一种欲望的生灭过程,便能看清它们的无常性。"
他从衣袖中取出一串念珠,缓缓捻动:"比如对财富的渴求,我们可以观察:钱财来去无常,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有了钱财反而惹来更多烦恼,失去钱财又害怕贫穷。这样深入思考,便能淡化对钱财的执着。其他四欲也可如此观察。"
院中有几位居士若有所悟,交换着眼神。维摩诘看到这一幕,满意地点点头。
"超越第二障,需转情爱为大悲。"维摩诘的声音变得更加柔和,"在家人的亲情爱欲本无可厚非,但当这些情感变成执着和负担时,就成了修行障碍。《维摩诘经》中说:'爱见悲者,多痴缚众生;离见悲者,则得解脱。'"
他看向一位抱着孩子的女居士:"比如对子女的爱,如果只是执着地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成长,那是带有占有性的爱。若能转为平等无差别的大悲,既关爱自己的孩子,也关爱所有众生,这种爱就不再是束缚,而成了修行的助力。"
那位女居士怀中的孩子忽然咯咯笑起来,院中人都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超越第三障,需修无住之心。"维摩诘站起身,在院中踱步,他的身影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挺拔,"《心经》说:'无智亦无得'。在家人环境嘈杂,正好可以锻炼定力。不必苛求环境的宁静,而要培养内心的不动。无论面对何种境况,都能保持觉察而不随境转。"
他停在一个小水池旁,指着水中倒映的天空:"就像这池水,外面风吹草动,它却能平静如镜,倒映蓝天白云。我们的心也可以如此。"
舍利弗被维摩诘的智慧所震撼,忍不住问道:"居士,您说在家修行若能超越这三障,功德不可估量。这功德究竟如何呢?"
维摩诘笑容更加温和:"《法华经》中说:'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在家修行者身处逆境,每一分精进都弥足珍贵。超越三障者,功德有三:一者,能在染缘中保持清净,如莲花出淤泥而不染;二者,能将日常生活转化为修行道场,工作即禅修,家庭即道场;三者,能影响更多在家众生,让他们看到修行的可能性。"
院中众人听得入神,连呼吸都放轻了。维摩诘见时机成熟,脸上的笑容愈发慈祥:"这就是为何世尊曾赞叹某些在家菩萨功德超越声闻罗汉——因为他们在逆境中修行,难能可贵啊。"
恰在此时,远处传来寺院的钟声,回荡在毗耶离城的上空。阿难起身道:"时候不早了,我们该回精舍了。"
舍利弗也站起来,向维摩诘合掌致意:"今日得闻居士开示,获益良多。您虽示现病苦,却为我等揭示了修行真谛。"
维摩诘送众人到院门,最后叮嘱道:"记住,修行无论在家出家,关键在于自心。若能如如不动,处处皆净土;若心随境转,处处是牢狱。"
众人离去后,维摩诘独自站在院门前,望着夕阳西下的天空。一位仆人前来询问:"主人,您今天看起来很疲惫,需要休息吗?"
维摩诘微笑道:"我在想,今天的话若能让一个人受益,这病便没有白受。"
夜幕降临,毗耶离城渐渐安静下来。维摩诘的宅院灯火通明,远远望去,宛如黑夜中的一盏明灯,为在家修行者指引着前进的方向。
几天后,那位年轻居士再次来访,向维摩诘报告:"自从听了您的开示,我开始尝试观察五欲的无常,转化情爱为大悲,在日常生活中修无住心。虽然才刚开始,却已感到心中轻松了许多。"
维摩诘满意地点点头:"坚持下去吧。在家修行之路确实比出家更难,但只要能超越三障,你的功德将不可估量。这条路上,你并不孤单。"
年轻居士恭敬行礼,眼中充满了坚定与希望。他知道,维摩诘不仅给了他方法,更给了他信心——即使在红尘中,也能走出一条通往解脱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