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粮道田 > 明心见性

(转载)《对修行者的教言》第1课 | 现代人急需的一剂心药

时间:2025-07-29    浏览:86次

内容摘要(粗稿)

我们为什么来到这个世界?

"我为什么来到这个世界?"这是我经常遇到的年轻人提出的问题。其实很多人都在寻找自己的人生意义,思考自己的人生,但对基本的道理却很迷茫。

我有时候半开玩笑地说:"你来到这个世界,为什么来呢?你问一下业力。"依靠业力的支配,并不是你想来就来,不想来就不来。我们现在为什么来到这个世界,也是前世的业力而来的。如果我们没有证悟空性,没有了达如梦如幻的道理,我们还要不断地迷茫在这个世界当中,承受无量无边的痛苦。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消极面对生活,恰恰相反,理解了这个道理,我们才能更好地调伏内心,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快乐。

繁荣假象:为什么我们拥有越多越空虚?

看起来我们这个人类有了一些进步,各个城市里面高耸入云的高楼大厦,四通八达的高速路,跟古代生活相比,确实有日新月异的发展。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我们每个人从小都沉迷在网络当中,沉迷在虚幻世界当中,连自己的心到底是什么样都根本无法了知,这可以说是一种退步。各个国家的人都忙于外在的色声香味触,内在的痛苦却像泛滥的大海一样不断涌现,内在的迷茫乌云越来越笼罩着我们的世界。

手机奴役:你每天200次的自我绑架

根据美国学者的统计,每个人大概过了七分钟就会看一次手机,一天可能会看205次。一天看205次手机,但在这里面真正得到的收获和利益是多少呢?几乎很少。

作为现代人,整天拿着手机,可能半天或者很长时间全部耗尽,确实比较可惜。实际上像抖音的老板张一鸣,他从来不看抖音,他知道这是危害身心和生命的,但作为商家,他们故意设一个网,让很多人进入,消费你的时间,赚走你的钱。这是末法时代特别不好的一个现象。

现在有些稍微有智慧的人,会强迫性地安排自己看书,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像比尔盖茨,他要求自己每周看几本书,一年看30到50本书。他们会强迫性地做一些有价值的事情,而不是被商家的低端消费网络束缚。

愤怒时代:为什么全世界都在失控?

现在这个时代,众生的烦恼特别重,就像海浪一样难以制止。当烦恼涌现的时候,自己也没办法控制。我们看看这个世界,各个国家的很多人,包括领导、商人,很多人的心智都不正。

如果心思正的话,大家都会守持因果规则,就不会有现在世间这么多不如意的现象。但现在众生的心智确实特别不正,各种虚假的行为和言论漫天飞扬。

狮子思维:成功人士不说的人生算法

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比喻:扔石头的时候,狗会跟着石头跑,而狮子会追扔石头的人。

这个比喻对我们现代人特别重要。我们凡夫人看到外面的苦和乐,就在外境上寻找原因——"因为你当时说了什么"、"因为你的行为怎么样"——总是把所有烦恼的根源归咎于外面的人和事。

而真正的修行人,他会在自己的内心中寻找根源。他首先明白一切显现都是心的投射,然后把心抉择为空性。在这个时候,他真正找到了根源,就像狮子直接追踪扔石头的人一样。

改写你的人生剧本 :调伏内心才是关键

以前寂天菩萨说:"调伏此一心,一切皆驯服。"如果调伏了自己的心,一切都能运用自如。

但调伏自己的心说起来简单,实际上很多修行人常年闭关,出来时遇到色声香味的诱惑,同样可能产生贪嗔痴。这说明如果在实修上没有下功夫,仅仅是理论上明白,实际上并不能真正断除烦恼。

就像现在有人造了一个自行车,操作方式跟平常相反——左转要往右拉,右转要往左拉。理论上很简单,马上就明白了,但实际操作时,因为从小的习惯,理论虽然明白,实际操作却不能简单运用。我们的修行也是这样。

幻象觉醒:你所执着的一切都是假的

具体怎么办呢?面对众生烦恼那么重、顺缘那么少的情况,有没有比较简单、容易修行的方法?是有的。

答案是:不要对外境过多地思量,应该调伏自己的心。如果以如梦如幻的方式来修行,这是非常关键的方法。

我们大多数人主要处于形象法中。世间不信佛的人通过各种方式寻找快乐——喝酒、抽烟、娱乐活动、挣钱花钱等。我们学佛的人有些通过学经论、辩论、观察思维等获得利益。

但真正的修行是什么?不要特别重视对外境的思量和观察。这是修行者与理论学家的差别。比如我们闻思经论时,详细分析中观、俱舍、现观等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这也是对外面的过多思念和观察。

最重要的是调伏自己的心。

视觉骗局:你看到的都是大脑的谎言

具体的修法是这样的:你眼睛看到的任何色法——瓶子、柱子、房子、电脑等任何事物——要把它当作影像,就像镜子里的影像,或者人走路时在阳光下的影子。这些虽然显现,但实际上根本不存在。

为什么这样说?眼睛看到的任何色法——美人、美色、好吃的东西,看起来特别好的,或者特别不好的,包括你的仇敌,让你心里特别不爽的——当你再进行观察时,根本就没有。

真正观察时,连一个微尘许也没有。这不是为了安慰而修的不净观,而是用中观的推理——从有无生因、缘起因、金刚屑因、离一多因等来观察,连一个微尘许都没有。

但没有观察时,名言中还是会显现。如果你跟着这些显现和妄念转,肯定被贪心、嗔心等执著束缚。如果你自然放下,就无有任何利害。

声音幻听:为什么批评赞美都是假象

我们耳朵听到的一切外在声音,实际上跟空谷回响没有什么差别。如果真正观察,外在的这些法一点都不存在。

我们听到的好声音、不好声音,经过观察都得不到,一点都不存在。但没有观察时,显现中又似乎存在。

懂得这个道理后,耳朵听到的任何言论——赞叹、诽谤、好听的、难听的——都可以让心安住在如梦如幻中。当然,这个安住的条件是你真正懂得所有声音都像空谷回响一样没有差别。

念头把戏:情绪不过是大脑的恶作剧

我们意识中显现的所有快乐、不快乐等,如果真正观察,就像空中显现的阳焰没有任何差别。观察就没有,但不观察时,心里会有各种显现——一会儿开心,一会儿不开心,一会儿善心,一会儿恶心——种种分别念此起彼伏,像空中云雾一样不断显现。

如果真正懂得这个道理,心中闪现任何分别念时,都可以安住在如梦如幻中。到了一定时候,产生善念时不会特别欢喜,产生恶念时也不会很讨厌、很痛苦。没有计较,顺其自然,不会有伤心、忧愁、贪心等情绪。

把办公室变成修行道场

在现代职场中,我们经常遇到各种赞扬和批评、成功和失败。如果懂得如梦如幻的道理,就不会因为老板的赞扬而过分兴奋,也不会因为同事的批评而痛苦不堪。

当我们真正理解一切都是如影像、如回响一般时,工作中的起起落落就不会成为内心的枷锁。这不是消极应对,而是以更平静、更智慧的心态去面对,反而能做得更好。

把冲突变成礼物

在人际交往中,别人的话语对我们的影响往往很大。好话让我们飘飘然,坏话让我们气愤难平。但如果理解了声音如空谷回响的道理,就能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他人的言语。

这不是麻木不仁,而是不被外境所转,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清醒。这样的人际关系反而更加和谐,因为你不会轻易被情绪左右,能够更理性地处理各种关系。

当生活暴击你时的正确姿势

人生中难免遇到各种挫折和困难。如果我们总是在外境中寻找原因和解决方法,往往会越来越痛苦。但如果学会向内观察,从调伏自心入手,就能找到真正的解决之道。

就像狮子和狗的比喻,不要总是追着"石头"跑,而要找到"扔石头的人"。

蒲公英人生: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开花

蒲公英在各个地方都可以生根发芽,不管是在什么环境中,都能顽强生存并发挥作用。对于现代修行者来说,也应该有这样的精神。

我们作为大乘佛教的修行者,实际行动中应该是"死在哪里都可以"——只要自己活着,今生能稍稍对众生有利益就好。佛法兴盛的地方可以,佛法不兴盛的地方也可以,这方面没有什么选择。

最后在医院里也好,在城市里也好,在寂静地方也好,都没有什么在意的,因为自己一生的修行最重要。如果到临死断气的刹那,这个尸体放在哪里都可以。

现代人的责任与担当

我最近看到一个大德的微博,他去了非洲,见到两位女师父说:"我们在这里以蒲公英的精神,在这里修行和利益众生。"这让我非常开心。

现在不管是在黑人居住的地方、黄人居住的地方、白人居住的地方,在各个角落都希望大家能以这种方式来弘扬佛法和修行。这就是现代修行者应有的担当。

真正重要的事情

我常常告诉大家:余生不要着重于自己的房子、车,或者道场外在的修建。最重要的是什么?讲经说法和自己修行。

其他外在的顺缘,人人都在做。为了吃喝玩乐,大家都在忙着,如果我们能做得再好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外面的建筑再好,我们也不一定有时间享受。

最重要的是,我们多年辛苦积累起来的法的甘露利益,要跟相关的众生去分享。如果各方面机缘不具足,自己也要在短暂的人生中抽时间修行。

如何对治网络成瘾

面对现代科技的诱惑,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需要用的时候用一下,平时应该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现在有些有智慧的人,会强迫性地安排自己看书,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要知道,我们一切外在的相,如果观察的时候真的是没有的,但没有观察的时候它会显现。我们跟着这些显现的妄念而走,最后就被束缚了。所以知道这个利害关系时,要学会自然放下。

反自律悖论:越强迫自己越失败的原因

"自然放下"对初学者来讲比较难。虽然听起来很好——"自然放下、自然安住"——但如果强迫地这样做,可能越来越严重。

想"我不能看手机"然后痛苦,"我不能这样散乱"然后更散乱,越来越强迫自己,可能起反作用,心里越来越产生强迫症。

实际上要知道真正如梦如幻的道理,需要学中观或者用一些修行窍诀,这样才能自然放下。自然放下不是那么容易,但懂得道理后,真正不随外境转时,外境的种种现象,好的对你没有害处和利益,坏的也一样。在如梦如幻的世间中,你是无利无害的。

像呼吸一样的自然觉醒法

我们很多修行,容易在妄想分别念上再加妄想,头上按头。但这个确实需要要么有利根者的修行,要么好好修加行,最后真正对三宝产生信心,这时修行就比较容易。不然强迫性地制止妄念不是很好用。

以前印光大师说,当产生妄想时不要搭理它,但你说不要搭理,它反而产生,有逆反作用。这时如果不容易处理,很容易得强迫症。

所以最好的方法是理解如梦如幻的道理,然后自然而然地调伏内心。

在这个疯狂世界保持清醒的秘诀

在这个信息爆炸、物欲横流的时代,每个人都在寻找内心的宁静和真正的快乐。古老的佛教智慧为我们提供了珍贵的指导。

理解如梦如幻的道理,不是要我们消极逃避,而是要我们以更清醒、更智慧的心态面对生活。当我们不再被外境的变化所牵引,不再在外面寻找快乐的源泉,而是回到内心寻找真正的平静时,我们就能在任何环境中都保持内心的自由和快乐。

就像蒲公英一样,不管在什么地方,都能生根发芽,发挥自己的作用。这就是现代修行者应该有的生活态度——在浮躁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宁静,在繁忙的生活中不忘修行的初心,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保持智慧和慈悲。

最终,我们会发现,真正的快乐不在外面,而在我们自己的心中。当我们学会调伏内心,理解万事万物如梦如幻的本质时,我们就获得了真正的自由和解脱。这不仅是个人的成就,更是我们能够真正利益他人、贡献社会的基础。

让我们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中,保持内心的觉醒和智慧,以如梦如幻的心态面对一切,在平凡的生活中实现不平凡的成长。



对修行者的教言

——如幻道用集要

麦彭仁波切

索达吉堪布

忆念除迷轮回暗,文殊杲日赐妙善,

恶世众苦极汹涌,众生不正贪嗔重。

此时所想多生厌,住于何处少顺缘,

如何行事众不喜,如何思维不增善。

莫于外境过思量,调伏自心道用幻,

切中实修之要点,如是行持尤关键。

眼见一切如影像,观察则无未观显,

跟随妄念贪著缚,自然放下无利害。

故于一切诸色相,心住如幻如梦中,

生时不喜灭不厌,不计利害任自然。

耳闻一切如回响,观察则无未观显,

故于所闻诸言论,心住如幻如梦中,

善言不喜恶不厌,不计利害任自然。

意中所现如阳焰,观察则无未观显,

故于心现诸分别,心住如幻如梦中,

善念不喜恶不厌,不计利害任自然。

推知现有轮涅法,如梦如幻无成实,

念致利害希忧迷,今住无念无取舍。

此等显现之当下,虽现似有似真实,

刹那无常如云电,渐次变化终灭尽。

外境时节成住灭,内情老少兴衰等,

思此不定动摇性,莫执常实观为幻。

无始至今所显现,自他苦乐悉如幻,

今无利害无所去,现在未来亦复然。

细察轮涅诸苦乐,所现不同种种相,

唯分别念所安立,无有本性如梦幻。

了知此理则现见,无义自苦源妄念,

苦乐希忧勤取舍,灭如水画行者乐。

随行无始迷乱转,暂修虽难真成就,

不忘串习渐成习,缘起无欺诸显现,

虽现犹如空阳焰,心性本界现妙力,

示现轮涅众幻相,不为妄念缚自解。

无变实相觉性中,动摇妙力自解脱。,

具足自然慧眼者,绝无恐惧痛苦暗。

奇哉!

愿有缘众皆依此,本住心间文殊童

加持金刚幻神教,得见自现自解意。

土猪年(1899年)八月十三日,麦彭蒋华吉巴撰著于石渠之多杰攀休神山脚下。愿吉祥!

译于2025年7月16日


上一篇:(转载)教言精粹 | 修空性的目标是什么?    下一篇:(转载)《莲师修法心语》微信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