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粮道田 > 明心见性

(转载)莲花生大士:世人苦寻开悟捷径,却忽略了这个简单的道理!

时间:2025-08-18    浏览:22次

雪山之巅,莲花生大士端坐石窟之中。

一位年轻修行者千里迢迢寻访而来,想求取即刻开悟的秘诀。

"大士,我已经修行了十年,可总是摸不着门路。听说您有特殊法门,能让人快速开悟,我愿意付出任何代价来学习。"年轻人双手合十,恳切地说道。

世人皆知莲花生大士乃佛陀化身,有大智慧、大神通。不仅降伏过众多食人魔王,还能变化自如,穿梭阴阳两界。在藏地,几乎每一座寺院都供奉着他的圣像。

这一天,一位身披粗布袈裟的年轻僧人在山间茅舍找到了大士。他名叫慧明,在东土小寺修行多年,精通经典,却始终不得开悟的真谛。听闻大士在藏地弘法,便不远千里前来求教。

"你为何要来寻我?"莲花生大士问道。

"弟子在东土苦修十载,读遍经藏,持诵咒语,每日只吃一餐,夜不倒单。可这些年来,我对佛法的理解始终停留在文字上,内心深处总觉得还差了点什么。"

莲花生大士听后,意味深长地说:"既然你诚心求法,那就暂且住下吧。"

慧明大喜,连忙叩首谢恩。可他没想到,接下来等待他的,竟是一段完全出乎意料的修行之旅。

第二天清晨,莲花生大士带着慧明来到一处水潭边。潭水清澈,倒映着蓝天白云。大士拿起一块石头扔进水中,平静的水面顿时泛起阵阵涟漪,潭底的淤泥被搅动起来,整个水潭变得浑浊不堪。

"人心就像这潭水,本来清净无染。可人们总是不断地往心里投入各种妄念,就像这块石头搅动了潭水。你说你修行十年不得其门,究竟是真的找不到门路,还是你的心太过浑浊?"

慧明听后若有所思,但仍不太明白大士的用意。

这时,远处传来阵阵诵经声。一群身着破旧袈裟的僧人正在山路上艰难跋涉。领头的老僧神情憔悴,双脚已经血迹斑斑。

"他们是谁?"慧明问道。

"他们是从南方来的难民僧人,他们的寺院被战火摧毁了。"莲花生大士说着,起身迎了上去。

老僧见到大士,立即跪地顶礼:"弟子等人听闻大士在此地弘法,特来求取密法要诀。我们的寺院被毁,同门道友死伤无数,若能得大士指点,或许能重振道场。"

莲花生大士亲自搀扶起老僧:"你们且先休息,疗伤要紧。"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莲花生大士收留了这些难民僧人。慧明也和他们一起生活,每天除了听大士讲法,还要帮助照顾伤员。

一天,一位重伤的年轻僧人在临终前问大士:"我修行多年,持戒精严,为何还要遭此劫难?"

大士说:"你可知道莲花为何能出污泥而不染?"

"是因为莲花有出淤泥而不染的本性。"年轻僧人回答。

"那你可知道,你也具有这样的本性吗?"

年轻僧人似有所悟,安详地闭上了眼睛。

这件事给慧明很大触动。他开始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修行。

一天深夜,慧明独自来到大殿,看到莲花生大士正在诵经。月光透过窗棂,大士的身影看起来格外庄严。

"大士,弟子有个疑问。"慧明说,"我看到师兄们虽然失去了寺院,但他们的修行似乎比我更有进境。这是为什么?"

"你读过《金刚经》吗?"大士问。

"弟子已经读了上百遍。"

"那你记得经中说'无所住而生其心'吗?"

慧明点点头。

"你们东土有个故事,说弘忍大师要选接班人时,神秀上座写了偈子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可惠能居士却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你觉得这两个偈子有什么区别?"

慧明思索片刻说:"一个说要时时修行,一个说本来清净?"

"不错。"莲花生大士说,"可是你知道为什么惠能的见解更高吗?"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钟声打断了他们的谈话。原来是有强盗摸进了寺院。

莲花生大士从容地走出大殿。只见十几个手持刀剑的匪徒正在殿外张望。

"大师,我们听说这里收留了南方来的僧人,他们带来了不少财物。"为首的匪徒说。

"他们都是难民,身无长物。"大士平静地说。

"那就请大师交出您的法器。"匪徒头子举起了长刀。

莲花生大士笑了:"你们要的是这个吗?"说着,他手一挥,地上突然出现了大堆金银珠宝。

匪徒们惊喜地扑了上去,可当他们的手触碰到那些财宝时,全都变成了枯枝落叶。

"这...这是妖术!"匪徒们惊恐地后退。

"你们以为这些财宝是真的,就像你们以为自己的烦恼和痛苦是真的一样。"大士说,"可是当你看清真相的时候,就会发现一切都如梦幻泡影。"

匪徒们听了这话,竟然放下武器,向大士跪地求法。

这一幕给慧明很大启发。他明白了,真正的修行不是在经书中寻找答案,而是在日常生活中觉察自心。

之后的日子里,慧明跟随大士游化藏地。他们走访了很多寺院,见到了各种各样的修行人。有的人在寒冰中苦修,有的人在悬崖边打坐,有的人终日诵经不辍。

一日,他们来到一座偏僻的小寺。寺中只有一位老僧,正在院子里浇花。

"大师,听说您有特殊法门,能让人快速开悟,可以教我吗?"老僧问道。

莲花生大士说:"你每天浇花,花开了吗?"

"开了,很漂亮。"

"那你可用特殊方法让花快点开吗?"

老僧愣住了,随即笑道:"明白了,多谢大师开示。"

慧明在一旁若有所思。他回想起这几个月来的经历,似乎明白了什么,又似乎还差一点。

"大士,"年轻修行者双膝跪地,声音颤抖地问道,"我听闻您曾说过'人人都在寻找开悟的捷径,却偏偏舍近求远'这句话。弟子愚钝,不知这捷径究竟为何?这些年的苦修,究竟错在哪里?"

莲花生大士看着跪在地上的年轻人,眼中闪过一丝慈悲的光芒。他缓缓起身,手指轻点,说道:"你可知道,为何十年苦修,却始终不得其门?"

"为什么?请大士开示。"慧明恳切地问道。

莲花生大士走到窗前,指着窗外的皓月说:"你看这月亮,它本来就在天上,从未离开过。可人们总是要点灯找月,舍近求远。你的佛性就像这月亮,本来具足,从未缺失,何须苦苦寻觅?"

"可是大士,如果佛性本自具足,为什么我们还要修行?为什么那么多人穷尽一生也无法开悟?"慧明追问道。

莲花生大士没有立即回答,而是拿起一面蒙尘的铜镜,轻轻擦拭着:"你看这面镜子,它本具照物之性,但若落满灰尘,又怎能照见万物?修行不是为了获得什么,而是为了拂去遮蔽真性的尘埃。"

就在这时,一群难民僧人从远处匆匆走来。为首的老僧双目含泪:"大士,我们的寺院被战火摧毁,道友死伤无数。多年修行,却抵不过一场劫难。究竟什么才是真实的修行?"

莲花生大士放下铜镜,目光慈悲地望着众人:"你们可知道大海为何能容纳百川?"

众僧茫然摇头。

"因为它位居最下。你们苦苦追求开悟,却不知放下执着才是真正的修行。执着于寺院,执着于法门,执着于开悟,这些都是遮蔽本心的灰尘。"

一位年轻僧人不解地问:"大士,您的意思是说,我们不该精进修行吗?"

"非也。"莲花生大士说,"就像擦镜子,需要适度用力。用力过猛会损坏镜面,用力太轻除不去污垢。真正的修行,在于认清自己的本来面目,而不是追求外在的境界。"

这时,远处传来一阵悠扬的诵经声。莲花生大士接着说:"你们听,这声音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声音生灭不住,但能听见声音的觉性可曾生灭过?"

慧明若有所思:"声音如潮起潮落,但觉性恒常不变。"

"好!"莲花生大士赞许道,"你已经摸到了一点门径。众生迷失,只因认贼作子,认影为真。念头来来去去,喜怒哀乐起起落落,都如同水中月、镜中花。但知道有念头生灭的那个觉性,从未动摇过。"

这时,一位老修行者从人群中站出来说:"大士,我修行五十年,每日坐禅打坐,持咒诵经,为何始终不得开悟?"

莲花生大士说:"你家的狗每天跟着你一起坐,是否也能开悟?"

众人都笑了。老修行者却恍然大悟,泪流满面地说:"我明白了,修行不在形式。"

"不错。"莲花生大士继续开示,"真正的修行,要在日用平常中见性。喝茶时要知道是谁在喝,走路时要知道是谁在走,说话时要知道是谁在说。念起即觉,觉即不迷。"

夜色渐深,月光如水。莲花生大士带着众人来到一处山崖边。远处的雪山在月光下熠熠生辉。

"看那雪山。"大士说,"千年风雨,岿然不动。你们的本性也是如此,不因外境迁变而动摇。烦恼来时,不要抗拒,也不要追逐,只要安住在觉性中,觉照它的来去。久而久之,烦恼自然消融,如同冰雪遇到阳光。"

慧明听到这里,突然感到一股暖流从心底涌出:"大士,我似乎明白了什么,却又说不上来。"

"这就对了。"莲花生大士说,"真正的明白不在语言文字上。看看你的手掌,可曾见过自己的手掌去抓自己的手掌吗?同样,你的本性也不能用思维去抓取。它本来就在,只要放下执着,自然显现。"

夜深了,众人围坐在篝火旁。莲花生大士继续开示:"很多人修行,好像在黑夜里找太阳。他们点着蜡烛,说要找到更大的光明。却不知道,天一亮,蜡烛和黑暗都会消失。你们现在的修行也是如此,用妄心去找真心,用烦恼去求菩提,怎能不南辕北辙?"

一位年轻僧人问:"那我们该如何修行?"

"不要修行。"莲花生大士的回答让所有人都愣住了,"我是说,不要执着于修行。吃饭时好好吃饭,睡觉时好好睡觉。只要时时保持觉知,不被境界所转,这就是最上乘的修行。"

篝火噼啪作响,映照着每个人若有所思的面容。莲花生大士又说:"你们以为的神通妙用,不过是画饼充饥。真正的神通,就是处处明了,念念觉知。搬水时是佛,砍柴时是佛,这才是真正的修行。"

慧明听到这里,忽然浑身一震,多年的疑惑在这一刻冰消瓦解。他看到篝火的光影在山壁上跳动,恍然明白了大士所说的道理。一切境界都如同壁上光影,而能见光影的觉性才是真实不虚的。

从那以后,慧明的修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不再刻意追求开悟,而是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觉知。扫地时是禅,做饭时是禅,一切都成了修行的助缘。

半年后,慧明回到东土。很多人发现他完全变了一个人,身上散发着一种说不出的从容与安详。当人们问他修行的秘诀时,他总是笑着说:"莫向外求,但识自心。万法本闲,惟人自闹。"

他在家乡建立了一座禅院,但不立规矩,不设门槛。有人来访,他就带着对方一起劳动,一起吃饭,在日用平常中指点迷津。

一天,有人问他:"禅师,听说您在藏地得到莲花生大士的密法,可否相授?"

慧明笑着说:"好啊,我这就传给你。"说完,他拿起扫把开始扫地。

那人愣住了:"这...这就是密法?"

"不然你以为是什么?"慧明反问,"真正的密法就在眼前,只是你不肯认取罢了。"

就这样,慧明以最平实的方式弘扬佛法,度化了无数求道者。他常说:"莲花生大士教导我的,不是高深的法门,而是最简单的道理。可这最简单的道理,却是最难懂的秘密。"

多年后,慧明圆寂。他给弟子们留下的遗言是:"莫向外求,休寻捷径。菩提自性,原自具足。但能返照,即是西方。"

这个简单的道理,照亮了无数求道者的心灵,也让人们明白:我们苦苦追寻的,原来从未离开过我们。开悟的捷径,不在遥远的他方,而在每个人的当下一念之间。

正如莲花生大士所说:"世人都在寻找到达彼岸的船,却不知自己本来就站在彼岸。"


上一篇:(转载)莲花生大士点破:急难时刻,到底该念 “阿弥陀佛” 还是 “观世音菩萨”? 下一篇: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