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
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
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
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
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
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
字面上解释,“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那么就是,所谓一切因缘所产生的法,我说即是空。它这里“我说即是空”,在藏文当中所谓“我”的词并不是很明显的,只不过是说什么呢?“说即是空”。这个说者,到底是龙猛菩萨还是佛陀,就分析得不是特别清楚。
意思就是说,一切缘起、因缘而产生的这些法,就我们现在这个世界当中各种各样因缘所产生的法,如果按照龙猛菩萨的角度,就是我说它就是空性的,这样也可以说。根据佛陀的经典,我说一切万法是空性的。
但是,我想的话,因为清辩论师的翻译当中,也是说“我说即是空”。我刚才也讲了,藏文当中它“说为空性”,说是谁说的呢?应该是从间接来理解的时候,这是佛说为空性。
因为这是龙猛菩萨站在他的观点,他这里面比如说,你们到时候看清辩论师讲义当中也引用了很多佛陀的教证,然后《显句论》当中也引用了很多佛陀的教证,如果这个是“佛说即为空”的话,就非常好解释。“我说即是空”,“我”字藏文当中也不是很明显的。但是这两位译师他们翻译的时候都说是“我说即是空”,这样的话从字面上可以这样解释。
按照我的观点来解释的话,一切诸法、一切因缘所产生的法,佛陀早就在有关经典,比如说《楞伽经》、《大般若经》、还有其他的《宝积经》很多经典当中都称之为空性。
所谓的这个因缘,名言当中所显现的这些因缘法,佛陀说它的本质完全是空性的。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些因缘法,只不过是它的现象上,就像以前学物理的时候,一个物质的本质和现象。我们平时这样说吧!那么它真正的本质是什么呢?就是空性的。然后它的现象是什么呢?现象就是我们凡夫人面前所显现的这些因缘。所谓的因缘生,佛陀全部说为空性的。
那么这样的空性实际上也是一种假名,不管你从因缘的角度来讲,还是从空性的角度来讲,全部是一种假立的。《显句论》里面说就像马车一样的。我看所谓的马车、马匹,还有各种它的零件聚合在一起,人们就称之为马车,实际上所谓的马车在这个法上不可能实有的。同样的道理,它是一种假立的。也就是说因缘所产生的空性,空性就是假立的,这个就称之为中观道,这就是所谓真正的中道,也就是说中观的道,中观的这种意义。
很多人不知道什么叫做中观,中观的话,也不去上面,也不去下面,坐在中间就是中观者,或者是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所谓的中观解释者有很多的。但是真正的中观解释,一切万法是因缘而产生的,那么这个因缘而产生是谁说的呢?佛陀所说的。“诸法因缘生,是乃沙门说”。也就是说,一切诸法是因缘产生的,这一点是佛陀大沙门他所宣讲的。
这样一来,一切万法是因缘而产生,那么它的这种因缘而产生,就是所谓的空性。这样的话,它所谓的空性,所谓的中观,也不堕入有的边,也不堕入无的边,这就是所谓的中观。
《宝积经》当中也是这样讲的:“有是一边,无是一边,离二中间”。这在清辩论师的讲义当中也已经引用了,有也是一个边,无也是一个边,然后离二中间。有也是一个边,无也是一个边,以前在其他的一些论述当中,净和不净也是边,有和无也是边,然后智者不住中间。其它的有些教证当中也是这样引用过。
还有《大般若经》里面:“谓离有起无起及有无等边故,名为中道”。离有起无起,有起无起可能是有生无生的意思,谓离有起无起及有无等边故名为中道。什么叫做中观呢?这里按照《大般若经》,有产生也不是,无产生也不是,有无等一切边全部已经超离了,这就是所谓的中道。所谓的中道,应该这样来解释。所以说,我想一切万法应该说为空性。
一切万法说为空性,那么空性就是从它本质的角度来讲的,然后一切万法是缘起生,缘起是从它现象的角度来讲的,所谓的缘起和所谓的空性只不过是名字不同而已,实际上是一个意思。
《楞伽经》当中也是这样说的:“我说一切法空,若言从缘生者,亦是空之异名”。也是空的不同的异名,这个也是在清辩论师的那个讲义当中已经引用了。意思就是说,佛陀说,我所说的一切空的法,全部是因缘而产生的,所谓的因缘而产生,实际上是空的一种异名。
然后麦彭仁波切那个注释,还有《显句论》当中所谓的“缘起生”、“空性”和“中观”,这三者是不同的名字。我们说:“我证悟了空性”、“我证悟了缘起性”、“我证悟了中观”,这三个意思实际上没有什么差别的,就没有什么差别的。
这样一来,我们在这里,这个颂词相当相当的重要,希望大家应该认认真真地观察它的意思。什么叫做缘起性?什么叫做空性?我刚才也讲了,所谓的缘起就是从显现的角度来讲,比如《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里面专门用水月来比喻,这个水月以前《旅途脚印》当中也用过了。从水月显现的角度来讲是世俗谛,月亮在水月的显现当中怎么样观察也是根本不可能成立的,空性的角度叫胜义谛。胜义谛和世俗谛以水月来比喻。
当时二谛里面也引用了一个无垢光尊者的《胜乘宝藏论》,七宝藏里面的《胜乘宝藏论》。《胜乘宝藏论》里面说,一切万法从显现的角度来讲,我们大圆满当中这也叫做任运自成,任运超越、顿超,就是所谓的托嘎、顿超;然后一切万法本体是空性,本体空性的角度来讲,大圆满里面讲本来清净。本来清净和任运自成大圆满当中最主要的修行。那么这两个实际上也是从世俗和胜义的角度来这样讲的。
还有荣索班智达他也是在《入大乘论》当中说,如果证悟了法和法性的话,那么这个智者也证悟了真正的二谛。法和法性相当于是婆罗门和持戒者一样,他一个人有两个反体的角度来讲。比如说,我也叫做婆罗门,也叫做持戒者。实际上持戒者也指的是我,婆罗门也指的是我。同样的道理,刚才荣索班智达的意思就是,所谓的缘起法,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看见的这个瓶子,从它的显现角度来讲的;然后所谓的这个空性也指的是我们所说的这个瓶子,所谓的现在的这个瓶子。
所以,空性和缘起、中观这三者是不同名字而已,实际上所表达的就是一个意思。这样一来,也可以称之为中观。为什么叫中观呢?因为它在名言当中如梦如幻的可以显现,所以不堕入断边;然后我们用胜义谛来进行观察的时候,它的本体一点也是不成立的,所以它不会堕入常边。它不堕入常边,不堕入断边,这样一来,也可以称之为中观。
为什么叫中观呢?说中观的原因也是这样的。所以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所谓的这个世界上,所有的智者和文学家当中任何一个人,这样的缘起空性的道理没有领会,除了佛陀以外。所以我们每一次,不管是任何一个中观,或者比较深的一些窍诀的开头,对释迦牟尼佛的不共特点做赞叹的原因就是在这里。
以前上师如意宝也是讲这些教言的时候,经常引用龙猛菩萨的《回诤论》的最后一个偈颂。他那个最后一个偈颂也说是“空自体因缘,三一中道说,我归命礼彼,无上大智慧”。意思就是说,这个缘起空性道与中观道无二无别的,那么谁能宣说这个道理呢?就是指的无比的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
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
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
那么整个世界上没有一个法不是因缘而产生的,所以一切法没有一个不是空性的,全部是空性的。一切万法都是因缘而产生,从字面上大家都很容易理解。没有一个法不是因缘而产生的,既然说一切都是因缘而产生的话,那一切法都是空性的。包括我们平时在日常生活当中所看见的瓶子、柱子或者是山河大地,包括自己的眼识、鼻识等等,所有内内外外所摄的一切万法,所摄的一切万法全部是因缘而产生的。不是因缘而产生的,像外道所说的什么常有自在而产生的,或者无因无缘而产生的,或者是常有的微尘而产生的,这样的法根本不可能成立的。
《显句论》当中引用一个《中观四百论》的教证:“一切为果生,所以无常性”。意思就是说:一切万法都是依靠因缘而产生的,不是常法而产生的。有些世间的人们认为虚空是常有的,但是虚空的这个常法根本不可能存在,大概的意思是这样的。《显句论》当中引用了这样一个教证;还有《显句论》里面引用了,宗喀巴大师讲义里面也已经引用了,也是一个佛经的教证,那个教证里面是这样说的:“智者通达缘起法,不依一切边执见”,智者通达一切都是缘起法,不依靠边执的见;“了知诸法因缘生,不得无因无缘法”。意思就是说:智者会通达缘起法的,他是不依靠边执的,不依靠旁边的那种执著,就是边执的见,然后了知一切都是因缘而产生的,那么这个时候,得不到无因无缘的法,“不得无因无缘法”。
刚才这两个教证,已经说明什么呢?说明一切万法全部都是因缘的,我们也可以看得出来,现在不管是外面的法还是里面的法,我们平时所接触的法,这些都没有一个不是因缘而产生的。从物理的角度来讲,也全部是运动的,没有一个静止的;不管是从宏观世界,或者是从微观世界,从哪一个角度来进行观察的时候,没有一个常有的法,这一点大家应该清楚,既然说没有一个常有,没有一个不是因缘产生的话,那么这些法都是空性的。空和因缘我们刚才说也是一个名字。
以前我们学院有一个老堪布,后来已经圆寂了,是叫嘎巴堪布,我们有时候在他面前听课、辅导,这个时候他最喜欢引用这个。他有一个比较短短的胡子,有时候他就摸一摸自己的胡子,“智者通达缘起法,不依一切边执见,了知诸法因缘生,不得无因无缘法”。他老人家也是特别喜欢一些引用。
以前上师如意宝在传记里面也是说,就是上师如意宝在石渠求学的时候的他的金刚道友,后来我看他住在摩尼宝,在那边有个土房里面,我们经常在那边,《三戒论》还有《大幻化网光明藏论》很多法的,有时候听辅导,有时候听一些传承,他经常引用这个教证。意思就是说,“一切诸法都是因缘而产生的,不是因缘或者不是空性的法在这个世界上一点也找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