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粮道田 > 明心见性

(转载)《莲师修法心语》一:甚深实修类

时间:2025-08-23    浏览:16次

一 甚深实修类

奇哉!


国王赤松赞德迎请莲花生大士,为桑耶寺的建造进行伏地仪式。当吉祥桑耶任运自成殿落成并开光时,莲师被请至顶层,安坐于锦缎丝绸法座上,身披紫色锦缎大氅,右手和左手分别端着盛满纯正米酒的金杯与银杯。国王献上世间各种供品,在一尺高的金曼茶罗中,摆放着松石花和七宝,并以国王脖子上的“火光闪耀”松石做成日轮形相,以猫眼水晶饰品 做成月轮形相,在金宝曼茶罗中构建起四洲及须弥山,进行供养。


国王赞叹莲师道:“您未依父母而从莲花中幻化出生, 为度化众生而示现无生无死的金刚身。您在无所偏执的境界中为众生宣说佛的密意,以各种方便善巧调伏傲慢的神魔,三身事业圆满超越一切佛陀的化身,我以信心顶礼赞颂您这幻化身——多吉托创莲师尊。尽管您不会以欢喜与贪执而享受五种 欲妙,然而为了让众生积累福德,祈请您慈悲受用。并恳请您慈悲垂念,赐予甚深殊胜的教义。”说完后,国王再三顶礼。 


上师比佛陀尊贵


莲师问道:“尊贵的君王,您喜欢我的这个身体吗?” 


国王回答:“喜欢。您远离四大疾病和生死,以大悲 心利益众生,恒常安住于法性境界。我喜欢您这个救护众生的身体。” 


莲师说:“应知上师比千劫中的诸佛更加尊贵。为什么呢? 


因为诸佛都是依靠上师而成就的。在上师之前,连‘佛陀’这 个名称都不存在。”又说:“上师即是佛法僧三宝的根本。应 当舍弃其他供养,专注于供养上师。令上师欢喜,方能获得一切悉地。” 


能证悟的见解


然后国王向莲师请教:“尊贵的上师,为了让因地的 众生成就佛果,首先最关键的在于能证悟的见解。那么,能证悟的见解指的是什么?” 


莲师回答道:“一切见解的终极精髓,就是菩提心。一切三千大千世界、十方诸佛、三界众生,实际上都归集在这一精髓菩提心中。所谓的心,是没有造作却能生起万法。那么,众生和佛的区别是什么?仅在于是否证悟了这颗心,除此以外没有别的。成佛的因虽然本自具足,但众生因不认识心的本来面目,才在六道中流转。” 


国王问道:“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证悟心性?” 


莲师回答:“需要上师的教言。所谓的心,就是忆念、觉 知、领受的法。心不要向外观,而要向内观。用心寻找心,抉择心的本性。观一观心最初从何处产生?现在住于何处?最终去往何处?当自己观察自己的心时,找不到它的来处、住处和去处。它无法用言语描述,心没有内外、能观所观的分别,它是远离中、边的大本智,是本空本离的大周遍。本智自然安住于自心中,并非现在造作的那样,而是本然安住于自心。完全认识到这一点,断定心的本来面目,即是见解,这就是所谓的确信。心如虚空本来自成,如太阳驱散无明黑暗,如莲花不被过患所染,如黄金本性不变,如大海无有动摇,如河流相续不断,如天地无离无合,如须弥无有迁变。当证悟这一意义并得以稳固时,便称为具有证悟的见解。” 


具有修行体验


国王问道:“什么是具有修行体验?” 


莲师回答:“君王请谛听,所谓具有修行体验,指的是心 性未改,无染本然,自住本位,悠然放松,不住于外,不摄于内,无依而住,安住于法性大平等的境界中,如同灯火不为风所动。


其中的‘体验’是:当心出现清明、充实、妄念断除、 明、乐、无分别、恍恍惚惚、攀缘鲜少、与世间行为不一致时,这些即为觉受相。对此不要视为稀有,也不要执著,这就是所谓的具有修行体验。” 


平等一味的行为


国王问道:“什么是具有平等一味的行为?” 


莲师回答:“行为是指修行一直持续不断。在行住坐卧 一切威仪中,虽然无所可修,但要念念不忘,就如同河流不断流淌。所谓的‘平等一味’,是指五根前无论看到或呈现何种 欲妙,都不生爱恋贪执,而以法性进行摄持,对任何法不取不舍,如同到达了遍地黄金的宝洲。这就是具有平等一味的行为。” 


达到无变的境界


国王问道:“如何越过分别念的险关而达到无变的境界?” 


莲师回答:“在入定时,如果生起分别念,无论是什么念 头,都是从自己心中产生的,而心的本性却不成立,所以,所生分别念的本体是空性。就像云从虚空中生起又消散于虚空一样,分别念从心中生起又消失在心的本性中。分别念就是法性的自性。


‘越过险关’是指,当心中生起各种念头时,只要专注于 念头本身,就像小偷进入空房子一样,在空性的心中,分别念无法造成任何伤害。这就是越过了动念的险关。” 


国王问道:“如何建立不变果位的确信?” 


莲师回答:“君王请谛听,菩提心并非由因而生,也不会被缘所毁,它不是佛陀刻意造作的,也不是众生精心制造的,而是本来具足的。当通过上师的教言认识到心的本面时,就会发现佛祖即是自己的心,如同认出了久违的故人。当这一境界现前并得以稳固时,三世诸佛皆由此成佛,就如太子登上王位般,自然没有恐怖和畏惧,这就是本来任运成佛,称为具有确信的果位。” 


断除过失


国王问道:“如何越过歧途与过失之边?” 


莲师回答:“君王啊,如果心中生起希望或担忧,这便是 未证悟见解的过失;无生的觉性菩提心,既不希求成佛,也不担心堕落为众生,如果产生能修所修的二元分别,这是未断除心性障碍的过失;在远离戏论的法性中,没有所修境,也没有能修者,根本没什么可修的,如果生起取舍之心,这是未断除执著的过失;在本空本离的心性中,没有可执著的成就,也没有可舍弃的过失,不应对功德和过失生起取舍之心,如果执著于资具,这是不懂将其转为道用的过失,应当以无缘无执的心对待一切,了知贪执远离本基。


总的来说,无散乱即是见解,无安住即是修行,无觉受即是体验,无所得即是果位,除此之外,三世诸佛从未宣说过其他法要。这就是越过歧途与过失之边。” 


国王问道:“如何遣除定解的过失?” 


莲师回答:“即使认识到自心是佛,也不应舍弃上师;即 使了悟现象皆为心的显现,也不应中断有为善根的相续;即使对成佛无所期望,也应供养三宝;即使不畏惧轮回,也应从细微处断除罪业;即使获得法性不变的确信,也不应对任何法进行增益或损减;即使自己生起禅定、神通等功德,也应断除傲慢和自满;即使了悟生死与涅槃无二,也不应中断对众生的慈悲。” 


国王问道:“生起定解是指什么?” 


莲师回答:“对自心本是佛,生起定解;对一切法皆为心的幻化,生起定解;对自己本具佛果而无需外求,生起定解;


对上师即是真佛,生起定解;对见修的要义即是佛的密意,生起定解。要将这些付诸实修。” 


具有窍诀


国王问道:“自相续具有窍诀是指什么?” 


莲师回答:“普贤王如来以加持将此密语传至金刚萨耳中,金刚萨将其传入化身嘎绕多吉耳中,嘎绕多吉又传至西日桑哈的心间,西日桑哈再将此法传给我莲花生。请赤松德赞王你铭记于心。” 


莲师又对国王教诫道:“君王,如果不了悟无生法性的一 义,即使转生为国王,寿命也如水泡般短暂;如果不享用不可思议的法性,王权和国土就如彩虹般虚幻;如果不与自然觉性为伴,君民眷属就如过客,终将各奔东西;如果不修习见修的实相义,生死往复就如水车轮转,不断循环;如果不以和平的佛法治理国家,即使严格执法也如毒树,最终自取灭亡。请大王以佛法治国。” 


莲师继续教诫道:“君王,在末法时期,人们渴望听闻美 好的教法,但很少有人真正领悟。许多人不按教法行事,却自称修行人。到那时,得成就者少之又少,狂妄自在者却多之又多。印藏之人将变得如鸟类迁徙路线被切断一样,难以调伏。


那时必须要保护佛法,请君王您将这些教法隐藏为伏藏。您在未来的转世中,也会遇到这些法教和护法。那时您将断除轮回,到达持明果位,所以不要将这些教法广传。” 国王听后非常欢喜,献上黄金曼茶罗,并做了无数顶礼和转绕。


伏藏印!隐藏印!交付印!


临终成佛


那时,国王向莲师顶礼并转绕后,请教道:“尊贵的 上师,像我这样的国王,信心浅薄,贪恋名利,憎恨正法,性情粗暴,善心微小,罪业深重,不依佛法,喜欢散乱和福报。今生若有福报,来世堕入恶趣也不害怕。请您慈悲垂念,赐予我临终成佛的教言。”说罢,国王不停叩头,泪流满面。


莲师心生怜悯,传授了精华教言:“奇哉!你从内心深处 生起了信心,这是极为稀有的。君王啊,临终时不要忧虑,我有一个密宗的捷径法门,能让大罪人先成佛,不必经过中阴阶段。君王请谛听:


我们因无明之缘和业之力,最初入胎而出生,中间在人间度过若干年,最后死亡时,身体留在人间,而心识则随业力流转六道,漂泊轮回。我们即使活到寿终,现在也只有百年寿命,其中一半时间在睡眠中如死尸一般,在梦中经历种种苦乐,所以,实际上只有五十年左右的清醒时光,这还是按人寿百岁来算的。


事实上,从出生到死亡是必然的过程。我们却像永远不会死一样,做各种贪嗔之事,这都是因为没有忆念死亡。死亡没有固定时间,随时可能发生。死亡的因缘众多,甚至连一天不死的把握都没有。


君王请谛听,死亡有上中下三种情况:像国王那样死去,是执著于权势和财富而死,这是下等的死法。临终时应当无有执著。像乞丐那样死去,对任何财物和资具都没有执著,这是中等的死法。像野兽那样死去,独自一人没有任何贪执和分别念,这是上等的死法。


君王请谛听,临终时有三种成佛的方式:下等根器的人通过积累资粮,来世成佛;中等根器的人通过串习修行,在中阴成佛;上等根器的人通过证悟,无需经过中阴而直接成佛。


我现在传授给你的是不经中阴成佛的口诀,这是密宗的捷径法门。


这个教法的根本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


断定一切外在显现境的本体为虚空的本性,这样就断除了六道轮回世界和六道众生投生之处的根本;断定内在能取心的本体为明空之心,安立一切众生的胎门为空性,这样就断除了众生投胎的根本;了悟无明为无生,追溯到诸法之源,这样就断除了善恶业的根本。这就是三句口诀的要义。” 


外境断定为虚空


国王问道:“尊贵的上师,如何将外在的显现境断定为虚空的本体?如何断除外器世界和六道众生投生之处的根本?” 


莲师回答:“君王请谛听,关于外在的显现境,在当前的 显现中,有四大洲、须弥山等亿万世界。在我们的感知中,这些显现为地、石、山、岩、草木、森林等。这是因为没有证悟而产生的颠倒显现。


如《集密意续》所说:‘同一本体物,六邪见一真,颠 倒见有二。’比如,对于我们面前的同一种水,天人见到的是甘露,非天见到的是武器,人类见到的是水,旁生见到的是饮料,饿鬼见到的是脓血,地狱众生见到的是滚烫的铜汁。这就是六种邪见。事实上,水并非其中的任何一种。


关于两种颠倒见:常见外道认为因果恒常,人死后会转生为人,马死后会转生为马等。断见外道则认为身体归于四大,心识归于虚空,当前的感知只是暂时的现象,他们认为死后不再投生。这两种都是颠倒的见解。


那么,何为真实的见解?即万法什么都不是,对此远离一切执著。对于当前显现的地、石、山、岩、草木、森林等,都不应执著,不加以建立,也不遮止显现,不证成有无。显现自显,空性自空,如同虚空的本体,在本体自空、显而无自性中安住。


对这样的显现境没有执著,就不会产生贪执,从而断除了外器世界的根本。没有六道投生,因为六种因已经空无。这是指什么呢?因为六道的显现是迷乱的,远离迷乱后,在显现境中便没有可见之物了。” 


内心断定为明空


国王问道:“如何断定内在的能取心为明空的本体?” 


莲师回答:“君王请谛听,断定内在的能取心为明空,就能安立内心的胎门空无,从而斩断投生的根本。所谓的内在执著之心,指的是对父母、兄弟、朋友、子女、财富、敌人、亲人等的执著。那么,执著者是谁?是有烦恼的心。追溯其根本后,这颗心不存在于任何地方,但也不是什么都没有。在未觉悟时,心是造作一切的祸根,被称为‘无所不念的心’。 


当觉悟并彻底了解心后,会有一种明而不灭的境界,这就是所谓的证悟心性。无所成立的状态被称为法界,它的明而不灭是光明,显而不成立是空性。因此,对任何显现境,都没有父母的执著,最终能取父亲的因与贪爱母亲的缘将灭尽,不会再有投生六道的可能。” 


无明为无生


国王问道:“了悟无明为无生便能断除一切法的根本, 这是什么意思?既然必须了悟无明为无生,那么,什么是无生?” 


莲师回答:“心性不成立任何本体,远离一切戏论相,这 时就叫心识显现为觉性,这就是认识了自己的本来面目,也被称为了悟无生法。实际上,这是彻底了悟诸法的本体,也就是远离善恶业的法。无论做多少善事,也不期望成佛的果位;无论造多少恶业,也不担心堕入恶趣或地狱。因为它没有被业与业果所染。


这不是通过知识、妄想或人为造作而达到的,而是所有经典中都有阐述的。《大般若经》中说:‘一切法的自性是空,既无业,也无业的果报。’《一百五十颂》中说:‘犹如红莲花,不为过患染,如是空性法,不为业过染。’《大虚空经》中说:‘若随业力所转,则无自然本智。’《金刚须弥宫》中 说:‘自以自空,他以他空,二者以二者空,非二者以二者空, 非二者以无边空,非是于真实中,遍计之故。’《海慧菩萨所 问经》中说:‘此等大乘经,不同于世间,何以故?一切有情已离随顺相续。’ 


因此,认识到一切都是自心的迷乱,就彻底了悟了法性的意义,远离了善恶业的根本。” 


不经中阴成佛


国王问道:“尊贵的上师,临终时如何才能无需经历中阴而成佛?” 


莲师回答:“君王请谛听,上等根器的瑜伽士对外在的显现境无执著,断除了对显现的增益,从而显现自然解脱,因此中阴时不会出现显现境。外器世界不再生起,内在的能取心不成立任何本体,因此轮回自然解脱。中阴时没有意形身,六道胎门空无,没有投生的因,法性自然清净。瑜伽士舍弃肉身后,心识与虚空相会,善恶业的推动力也就灭尽了。” 


国王问道:“尊贵的上师,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获 得三身的果位?” 


莲师回答:“法性之基超越言语描述,不是一切、犹如虚空的境界,称为法身果位。从如虚空般的法身界中,显现出如云彩般的圆满报身,具足相好庄严,在十地菩萨面前显现。化身如雨滴般无量无边,随众生根基而做利益事业。《明点隐藏续》中说:‘如同虚空中,形成雨云性,彼亦降下雨,草木林苑生。法身不可思,三瑜伽证境,彼中现报身,大乘菩萨境,从中现化身,具缘众生境。’这就是三身果位的显现方式。” 


莲师又教诫国王道:“君王请谨记:生命无常,请修习这深奥的法性之义。虽然具有甚深的见解,但也不要间断有为的善行。无论做什么,都要以无缘来印持。这个法若传给他人可能会引起诽谤,所以不要传播,请将它隐藏为伏藏。在末法时期,国王你将再次遇见此法。”说完,莲师加持并封印了这个教法。国王非常欢喜,当下获得了觉性自解脱。他对莲师深怀感激。


这是密宗的捷径法门,是让大罪人先成佛的口诀。


伏藏印!隐藏印!交付印!


与大小乘不相违


国王赤松德赞向莲花生大士献上金曼茶罗后,请求道:“奇哉!尊贵的上师,请传授一种与大小乘不相违的实修方便法。” 


莲师传授教法道:“奇哉!君王,能够多次转生为拥有人身、福德圆满的国王,是极为稀有的,因此护持佛法与世间法至关重要。虽然世间的法律严厉,但可能会伤害众生,所以要修习菩提心。这幻化的身体虽然被珍视,但死亡何时到来无法确定,白发与皱纹等都是死亡的前兆,因此必须生起厌离心,努力修行对治法,这至关重要。


知惭有愧是踏上解脱之道的因,所以,守持戒律不令其失坏至关重要。一切众生是悲心的对境,要平等对待高低亲疏,引导所有眷属和亲友修行佛法,这至关重要。对于积累的财富食物等不知足,要避免浪费,不要让它们成为敌人和鬼神的食物,而要用于佛法事业,这至关重要。


如果没有信心和恭敬,就得不到教言的精髓,因此要以信心、精进和恭敬来供养承事前辈上师们,这至关重要。能为自相续宣说佛陀本智的就是上师,所以要向具有耳传的上师请求教授并修持,这至关重要。如果身语意三门处于平庸状态,就无法得到加持,所以要将身视为本尊、语视为咒语、意视为法性无念,从而摄持身语意三门,这至关重要。


如果随顺平凡的行为,身语意就会散乱于世间的显现中,所以要想办法远离恶友,依止山林静处,这至关重要。父母、兄弟、子女、亲友如同旅店中的客人,无法长久相处,所以要断除对他们的爱恋贪执,不要与轮回根源的女人为伴,这至关重要。


这个世间的名利、恭敬、赞誉,都是散乱和障碍的因,所以要放下世间,完全断除八法,这至关重要。当前显现的各种苦乐现象,都是世俗不真实的,所以要了知一切现有的法如幻如梦、无有自主,这至关重要。心如野马一样随意驰骋,所以要时时安排正念正知的哨兵,这至关重要。


无有识别的心性,就是法性自然本智,所以要观察自心而认识本面,这至关重要。如果让心安住,它反而不肯安住,所以要放松身心,让心自然安住,这至关重要。一切造作皆为分别念的极度迷乱,所以要让一切狂乱纷飞的妄念放松,解脱于自地,这至关重要。一切勤作修行都被欲望之绳束缚,所以要远离欲求与勤作,让它消散于自地,这至关重要。如果生起希望和恐惧,就无法成佛,所以要断定无生空性的心性中,既没有可得的佛果,也没有可堕的轮回,这至关重要。


奇哉!君王请谛听,这样做就不会与大小乘、显密教、因果法相违,大王请铭记于心。在末法时期,大王您将断绝投生的相续,了断轮回,佛智会在您心中生起,您将无间断地利益众生。请将这些法隐藏成珍宝伏藏。这是生圆次第双运的教授。” 


国王极为欢喜,向莲师无数次顶礼、转绕,并撒下金粉。


这是与共同乘不相违的重要教授。

伏藏印!隐藏印!交付印!



有相无相双运


国王赤松德赞向莲花生大士请求道:“尊贵的上师,请赐予我有相无相双运的直指法。”说罢,他献上金曼茶罗,并举行了会供。


莲师授予教法:“将‘嗡(ༀཱཾཾ�’‘啊(ཨཱཿཿ�’‘吽(ཧཱུྃྃ’三字直指为身、语、意大手印:无论身处何地,都是修行的圣地。心性乃大修行者,常住其中。首先刹那间观想自己为本尊,明观本尊的身色、手帜、服饰,这直指为报身;此身无实质,显而无自性,这直指为化身;在观想清晰时,心中无有杂念,而是清明无念,如无风灯火般安住,这直指为法身。如此清晰的本尊不在他处,直指为自心显现为本尊。


应如此加持身、语、意:观想头顶四辐轮上有一个白色‘嗡’字,直指为一切善逝身的本体;喉间四瓣莲花上有一个 红色‘啊’字,直指为一切善逝语的本体;心间金刚十字中心 有一个深蓝色‘吽’字,直指为一切善逝意的本体。如此一 来,身、语、意的本尊即是明观为大手印的本尊,本来无需寻觅而自然成就,因此直指为佛的本体。


了知这一点后修行,则修持一位本尊,就是修持一切诸佛。如此明观本尊时,身体无有衰老,直指为无生无死、无离无合。以上是将身体直指为大手印。


现在是将语言直指为三文字:顶上‘嗡’字直指为善逝身的心咒,喉间‘啊’字直指为语的心咒,心间‘吽’字直指为 意的心咒。依靠‘嗡’字净化三界众生的身障,依靠‘啊’字 净化语障,依靠‘吽’字净化意障。 


当身、语、意障碍清净后,会出现三种成就相:‘嗡’字 使身体生起安乐,这是大乐直指为法身;‘啊’字使语言获得力量,这是闻空直指为法性声;‘吽’字使心中生起证悟,这是明而无念直指为法界。


如此明观时,会出现三种不间断:入息是‘嗡’,从头顶发出;住息是‘啊’,从喉间发出;出息是‘吽’,从心间发莲师修法心语出。这三种子字随呼吸出入不断,直指为金刚诵。这些即是将语言直指为三文字。


接下来直指身、语、意:‘嗡’是化身的本体,直指为现在有着各种各样起心动念觉知的这颗心;‘啊’是报身的本体, 直指为明而不灭自现的这颗心;‘吽’是法身的本体,直指为 本体无所成立、远离戏论的这颗心。


化身本体的‘嗡’,直指为无贪而显现种种的行为;报身 本体的‘啊’,直指为明而无执的修行;法身本体的‘吽’, 直指为无所欲求、离边大乐的见解。


化身本体的‘嗡’,直指为由动念分别解脱于自地而使妄念显现法性;报身本体的‘啊’,直指为法性自明显现而修行无有座间;法身本体的‘吽’,直指为法性无基的见解无有歧途。这是对身、语、意三者的直指。


总结这一教授:身现为本尊而无自性,即现空不二;语诵三字,以意明了,即明空不二。具足此三者,即是有相无相双运。这能确保成佛无误,因此,请大王铭记于心。我莲花生没有比这更殊胜的教授了。” 


国王极为欢喜,顶礼并撒下金粉。

这是生圆双运的教授。


伏藏印!隐藏印!交付印!


莲师修法心语实修此教言


莲师对国王教诫道:“君王,请实修这一甚深教言的意义。 轮回中无有安乐处,唯佛的境界才有安乐。不是通过修行而成佛,而是不寻安住时则成佛。不是通过舍弃而脱离轮回,而是安住自地时则解脱。不是通过对治痛苦而获得安乐,而是放松安住时则安乐。不是通过追求而体验快乐,而是放下欲望时才生起快乐。不是通过断除而斩断执著,而是生起厌离时则断除。不是通过希求而获得教授,而是依止上师时则获得。不是通过祈求而得到加持,而是生起敬信时则降临。国王若与佛法相伴则会安乐,应当舍弃散乱的行为,行持见修之义,安住于无生法身平等性中。” 


国王非常欢喜,多次礼拜并转绕,对莲师生起了极大的信心与恭敬。


上一篇:(转载)“护法”篇 | 供护法——最殊胜的方法    下一篇:(转载)法王如意宝:六中阴的殊胜窍诀极为难得,大家记在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