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粮道田 > 明心见性

(转载)莲花生大士开示:修密乘人四种盲点,第二种最险峻,道破本尊真义

时间:2025-08-23    浏览:22次

雪山之巅,云雾缭绕。一位身着褐色袈裟的藏地修行者手持金刚杵,气喘吁吁地攀登至山顶小庙。

这位修行者名叫益西多杰,已在雪域高原修行密法二十余载,精通诸多仪轨与法门,却始终觉得心有不安。

闻听山顶古庙中有位大德正在传授莲师秘法,益西多杰不惜翻山越岭前来求教。

踏入庙门,只见十余名修行者围坐成圈,中央坐着一位白发苍苍的喇嘛,神情安详,目光如电。

喇嘛抬头看向益西多杰:"你来了,孩子。你心中有疑,是吗?"

益西多杰行礼后坐下:"尊者,我修习密法多年,每日不缺本尊瑜伽与咒语持诵,却总感觉离真正的证悟还很远。我不明白自己哪里出了问题。"

老喇嘛轻轻颔首:"你的问题,正是莲花生大士当年在桑耶寺对王臣百姓开示时所言的'修密乘人四种盲点'啊。"

益西多杰愣住了:"盲点?"

老喇嘛环顾四周,对所有在场的修行者说:"今日,我将转述莲师当年的教言,看看你们是否也陷入这些盲点中。"

"莲师曾言,密乘修行如履薄冰,稍有不慎便坠入深渊。很多人自认为走在正道上,实则早已迷失方向。这四种盲点,如同四座险峰,挡在修行者前进的道路上。而第二种盲点,尤为险峻..."

雪域高原的风呼啸而过,吹动经幡发出沙沙声响。在那神秘的藏地,莲花生大士留下的教法如明灯般照亮修行者的道路。一千多年前,这位从乌仗那国来到西藏的大师,以其深不可测的智慧降服了无数邪魔外道,建立了西藏第一座佛教寺院桑耶寺,开创了宁玛派密法传承。

莲师所传授的密法精深玄奥,但修行者却常常掉入自设的陷阱中。这四种盲点究竟是什么?为何第二种盲点被称为最险峻的?本尊修持的真义又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老喇嘛的声音渐渐高昂,仿佛穿越时空,重现了莲师当年的教诲...

"诸位,莲花生大士当年在桑耶寺对藏王赤松德赞及众弟子开示道:'密乘之道,如金刚般坚固,可建立证悟宫殿;亦如利剑般锋利,稍有不慎便伤自身。修行者若不明四种盲点,终将迷失在自己的修行中。'"

老喇嘛目光如炬,扫视众人:"莲师所言第一种盲点,是执着于'修法形式'而忽略其内在精神。"

益西多杰不禁低头沉思。

"很多修行者日日诵咒,念到口干舌燥;时时观想,直到头晕目眩;却从未真正理解咒语与观想的内在含义。他们以为完成了固定数量的修持就功德圆满,却不知形式背后的精神才是密法的精髓。"

一位年轻修行者问道:"尊者,那应当如何理解修法的内在精神呢?"

老喇嘛微笑道:"莲师说,真正的修法不在外在形式,而在心的转变。外在的仪轨如同船只,内在的证悟才是彼岸。过分执着于形式,就如同爱船而忘了渡河的目的。"

老喇嘛停顿片刻,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现在,让我们谈谈第二种盲点,也是莲师认为最险峻的一种——误解本尊的真实含义。"

全场修行者屏息凝神,因为本尊修持是密乘修行的核心。

"很多修行者将本尊视为外在的神灵,祈求保佑与加持。他们观想本尊时,总是将自己视为凡夫,将本尊视为高高在上的存在。更有甚者,将本尊视为满足世间愿望的工具。"老喇嘛的声音变得严肃。

益西多杰握紧双拳,因为这正是他多年来的修行方式。

老喇嘛继续道:"这种理解恰恰违背了莲师的教诲。莲花生大士明确指出,本尊不是外在的神灵,而是我们自心本具的觉性的显现。修本尊法的真正目的,不是祈求外在加持,而是认识自心即是本尊。"

"观想吽字变为金刚萨埵,不是创造一个神灵,而是认识自心本具的金刚萨埵品质。这就是为什么莲师说这是最险峻的盲点,因为误解本尊的含义,会将修行者引向完全相反的方向——越修越远离真正的证悟。"

益西多杰忍不住问道:"尊者,如果本尊是自心的显现,为何还要观想外在的形象?"

老喇嘛赞许地点点头:"好问题!莲师解释道,观想外在形象是为了引导我们认识内在本质。

就像用手指指向月亮,手指不是月亮,但可以帮助我们看见月亮。当我们真正认识到本尊即自心后,外在观想自然融入内在证悟。"

益西多杰听到关于本尊真义的解释,突然站起身来,神情激动:"尊者,您所说的这第二种盲点确实最为险峻!

我修密乘多年,竟然一直误解了本尊的真实含义?那么修密乘人到底应如何正确理解本尊?莲花生大士真正要传授的本尊真义究竟是什么?"

老喇嘛的目光如电,深深望着益西多杰:

"你问到了密乘修行的核心。正是这第二种盲点,让无数修行者在通往证悟的道路上迷失方向。

莲师当年在桑耶寺就曾明确指出,理解本尊真义是穿越这座险峰的唯一途径。"

全场修行者都屏息凝神,等待着老喇嘛揭示密法的深奥内涵。雪山上的风吹动经幡,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也在聆听这千年智慧的传承...

"莲师所言的第三种盲点,是将密法视为神秘的外道法门。"老喇嘛继续开示,"很多人修习密法时充满神秘感,认为这是一种超越常理的特殊能力。他们着迷于种种神通、瑞相,以为这就是修行的成就。"

"莲师明确指出,密法虽然方便殊胜,但其核心并不神秘,而是直指心性。神通瑞相如同路边的花朵,美丽却非目的地。若执着于神通,反而会迷失正道。"

一位年长的修行者问道:"尊者,那修行者应当如何看待修行中出现的各种境界呢?"

老喇嘛答道:"莲师教导我们,见到境界不必欢喜,未见境界不必忧愁。一切境界如梦如幻,不执着、不排斥,安住于心的本性才是关键。"

"第四种盲点,是将密法与生活割裂开来。"老喇嘛的目光扫过每个人,"很多修行者在修法时心生清净,一旦回到日常生活,又随波逐流。他们以为修行是在寺庙里做的事,与日常生活无关。"

"莲师告诉我们,真正的密法修持不分在座与离座,一切时一切处都是修行。若只在固定时间修行,其余时间放逸,犹如白天修路晚上拆毁,永远到达不了目的地。"

说到这里,老喇嘛回到了益西多杰之前的问题:"现在,让我回答你关于本尊加持的问题。莲师说,祈请本尊加持,不是祈求外在神灵的帮助,而是唤醒自心本具的力量。就像镜子本具照物的能力,但需要擦拭才能显现一样。"

"至于供养和赞颂,表面上是对外在本尊的尊敬,实质上是对自心本具佛性的认可和培养。当你供养大威德金刚时,你是在培养自心中的大威德金刚的品质;当你赞颂度母时,你是在彰显自心中度母的慈悲。"

益西多杰恍然大悟:"原来如此!我一直以为本尊是外在的存在,难怪多年修行却感觉与证悟越来越远。"

老喇嘛点头微笑:"你明白了第二种盲点的险峻之处了吗?它之所以最为险峻,是因为它最容易让修行者走向与密法本意完全相反的方向。若不明白本尊的真义,越是精进修持,反而越是强化了'我'与'本尊'的二元对立,永远无法证悟非二元的本心。"

老喇嘛站起身,走向寺庙中央的莲师塑像:"莲花生大士教导我们,密法的最高境界是'生起次第'与'圆满次第'的统一。在生起次第中,我们观想自己是本尊;在圆满次第中,我们认识本尊即是自心。最终,超越能观所观的二元对立,证悟心的本性,这才是密乘的真谛。"

寺庙中的灯火摇曳,映照在莲师慈悲的面容上。老喇嘛回到座位,环顾四周:"诸位,记住莲师的教诲:修密乘人四种盲点如同四座险峰,其中第二种误解本尊的真义最为险峻。本尊不在外,而在自心;加持不从外得,而从内显;密法不是神秘的外道,而是直指心性的法门;修行不限于特定时间场所,而是遍布生活的每一刻。"

"明白了这些,你们的修行才能走上正道,不负莲师千年传承的心血。"

益西多杰与众修行者起身,向老喇嘛和莲师像恭敬顶礼。

当益西多杰离开山顶寺庙时,雪山的风不再刺骨,反而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温暖。他知道,自己的修行将从此走上一条全新的道路。不再是向外寻求本尊的加持,而是向内认识本尊即自心的真义。

多年后,当益西多杰自己成为一位德高望重的上师时,他常常向弟子们讲述那次在雪山之巅的开示,以及莲花生大士所言的"修密乘人四种盲点",特别是那个最险峻的第二种盲点背后的本尊真义。

而莲花生大士的智慧,如同雪山顶上的皎洁月光,穿越千年的时空,继续照亮着密乘修行者的心田,指引他们找到回归本心的道路。

上一篇:(转载)学佛的过程中,有两个最难度过的关键时期    下一篇:转载【人民日报】能坚持早起的人,都很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