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粮道田 > 佛学入门

二规教言(10)

时间:2020-04-20    浏览:2018次

颠倒饶益损害者,虽名为人实为鬼,

行为不应随顺他,更无何人愿见彼。

颠倒饶益和损害的人,名义上为人,但实则为鬼。他们对帮自己的人怒目相视、百般陷害,而对害自己的人,规规矩矩、恭恭敬敬。当然,如果他的菩提心像释迦牟尼佛因地时那样,达到了亲怨平等的境界,那倒是可以,但很多人绝不是这样。这种利害颠倒的人,表面上长相是人,名称也叫人,但实际上是恶魔,如果我们行为上随顺他,今生来世的一切善德都会摧毁,故而没有任何人愿意见到他。

所以,忘恩负义的人迟早都会遭殃,佛教中也经常强调,做人千万不能利害颠倒,否则对今生来世都不会有好处。麦彭仁波切在此也讲了,这种人根本不是人,而是特别可怕的魔鬼。大家最好不要变成这样,看见别人利害颠倒时,也要尽量地帮助他。

一切殊胜直士者,虽受微利报大恩,

若有如是之美德,则定具足余胜德。

具有智慧和大悲、品性正直的人,即便得到别人很微小的饶益,也会“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若有如是之报恩美德,那么稳重、妙慧、不放逸、具惭愧等其他功德也会自然出现的。

其实,不管是什么样的恩德,我们都要尽力报答,即使自己没有能力,有感恩之心也可以。

何人若不报恩德,则彼无智无稳重,

有愧谨慎正直等,其余诸德亦无有。

如果忘恩负义,对别人施予的恩德觉得无所谓,根本没有回报之心,这种人绝不会具有前面所讲的各种功德。

具体而言,有智慧的人,不可能不知恩图报;若有稳重的功德,行为非常可靠,别人帮助他,肯定也会知恩报恩;有惭愧心的话,不报恩德也不行,必然会遭到良心的谴责;不放逸的人懂得羞耻,而不报恩德会招来众人讥讽;如果人公平正直,一定会恩怨分明,别人对自己好的话,定会想方设法报答……所以,一个人若不懂得报恩德,那么其他功德也不具足。

古人非常重视孝顺、感恩等美德,而现在人却弃如敝屣,根本不学这些知识,虽然很多人都想做好人,但不知道从何做起。所以,麦彭仁波切根据佛经的教言,将一个人的基本品德归纳起来,希望每个人能以此对照自己。

说多了也没用,关键看我们自己具不具足,对父母、老师或同行有没有感恩之心?如果有,世间和出世间功德会自然具足,否则,麦彭仁波切在这里也讲了,什么样的功德都不会有。明白这个道理之后,大家在实际行动中一定要观察自己。看别人是好人还是坏人,也可以用这个标准衡量,倘若这个人知道报恩德,不说别的,他应该不错。

                                           --------二规教言 

上一篇:二规教言(9)    下一篇:二规教言(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