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芒果的比喻,人类大体可分四种
时间:2025-10-09 浏览:17次
当知人类如芒果:外似成熟内未熟,
内成熟外似未熟,内外未熟内外熟。
在精进时,要认清人类有几种不同的分类,就如芒果一样。芒果可分四种:一、外表已经成熟,看似可以享用,但里面很生;二、里面早就熟透了,但外表还是绿绿的,好像没有熟;三、里面没有熟,外面也没有熟;四、里面成熟了,外表也显出成熟的样子。
芒果,相信大家比较熟悉。以前藏地没有这种水果,50年代,藏地著名旅游家根登群佩大师去印度时,在《印度游记》中说,他享用芒果时,非常羡慕,觉得藏族人福报这么小,没有如此好吃的东西,芒果就像是新鲜的酥油,如何如何甜美……不过我认为,藏族的福报并不小,如今的佛法除了藏地雪域,印度也没有这么兴盛。一个地方的福报大小,并不是在芒果上安立的,而要看解脱的唯一因在哪里。到目前为止,无论西方还是东方,有没有像藏地这样佛法兴盛的,大家可以一目了然。所以,说福报太浅薄,我觉得也不一定。
通过芒果的比喻,人类大体可分为四种:
一、外表成熟、里面未熟:这种人行为上十分如法,但内心的境界并没有与行为相一致。譬如大天比丘,他造了杀母、杀父、杀阿罗汉三个无间罪,贪嗔烦恼极其炽盛,外在却是一位威仪具足的比丘,“度化”众生的能力非常大,身边的弟子多达十万。据历史记载:释迦牟尼佛涅槃后,再也没有一个凡夫能像大天一样摄受如此众多的眷属。
包括现在的有些修行人,外面行为也特别庄重,似乎内心非常成熟,人人对他赞不绝口,但他内在的贪心、嗔心、恶心非常可怕,表面上根本看不出来。去年有一个领导跟我讲:“你们出家人中,某某人看起来很好,其实做了很多坏事,所以,出家人中也有很多坏人。”我听后有点不高兴,说:“你们党员中难道不是吗?你看上海的陈良宇,他没被逮捕前的讲话中,说不准贪污说得那么好听,最后还不是发现他劣迹斑斑?”那人也没有说什么。确实,有些人表面上看来特别好,实际上只有自己最清楚。
二、里面成熟、外表未熟:内心与佛法完全融为一体,但表面上没有成熟,甚至疯疯颠颠,就像济公和尚一样。其实包括六祖大师,直至开悟时也不认识字,仍是个在家人,外面好像没有成熟,但内在的证悟已臻究竟。藏汉历史上,这样的成就者也非常非常多,心跟诸佛菩萨的境界无二无别,可是外表的形象却是猎人、妓女等等。
三、内外皆未熟:这是普通的世间人。有些大城市里的人,喜欢去舞厅等不清净的场合,内心除了一堆贪嗔痴,什么境界都没有,从外表也看得出来,留着长长的头发,穿得不伦不类,走路摇摇晃晃,边抽烟边喝酒,嘴里还哼着流行歌……内外都是一模一样。
四、内外皆熟:比如自古以来公认的大成就者、大修行人,包括我们法王如意宝。他们的境界与佛法融入一体,外在的行为也令人生信,挑不出任何毛病,内外都非常圆满成熟,犹如金瓶般,是世间的庄严。
这四种人,在《水木格言》中也曾描述过,如云:“佛说内外熟生,芒果分为四种,根据内心行为,人分贤劣多种。”论中也以芒果的比喻对人类的不同差别作了分析。可见,外在不如法的人,不一定是真的不如法,故佛陀在经典中说:“除了如我般的补特伽罗以外,其他众生均无法了知别人的相续。”一个人看似颠颠倒倒,却不一定没有境界;一个人威仪非常庄严,走路都不敢踩地,也许只是一两天的新比丘,不一定有真实境界。
此处从四个角度分析的窍诀,临济宗称之为“四料简”,我们可依之观察自己或他人:到底是内心和行为都如法呢?还是一种不如法?或是全部不如法?虽然颂词中没有明说,但作为初学者,一定要做内外成熟的“芒果”,这样别人也不会生起邪见。(讲桌上每天都有芒果,今天怎么没有啊?可能明天又拿来了,你们真是……)否则,你内在没有成熟,外在却有种种成熟相,这叫做“诈现威仪”;或者你有一些超胜的境界,但行为却疯疯颠颠,别人也不一定接受得了,所以,初学者应该做表里如一的内外成熟者。
——恭录《亲you书讲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