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粮道田 > 明心见性

(转载)世尊亲口一句原话,为何说第八识才是轮回涅槃总开关?

时间:2025-10-10    浏览:26次

"心意识八种,俱是一切种。"这是玄奘大师《八识规矩颂》中的名句,道出了唯识妙理的核心。
八重心识,层层深入,可是多数人只知前六识的粗浅分别,对于神秘莫测的第八识却知之甚少。更让人困惑的是,为什么诸多经论都强调第八识的特殊地位?
佛陀在世时,曾有一次专门的开示,地点在灵鷲山,听众都是修行有成的菩萨和阿罗汉。
那天黄昏,当众弟子追问为什么第八识如此特殊时,世尊缓缓道出了一句话,瞬间让在场的所有圣者都豁然开朗。

这句话究竟说了什么?为什么第八识被称为轮回涅槃的总开关?

那年雨季安居,灵鷲山上松涛阵阵。夕阳西下时分,佛陀端坐在一块平整的石台上,周围聚集着弥勒菩萨、文殊师利、普贤菩萨,还有舍利弗、目犍连等大阿罗汉。
弥勒菩萨刚从禅定中出来,面带疑色:"世尊,弟子在观察自心时发现,心识的活动远比想象复杂。眼见色、耳闻声,这些显而易见,可似乎还有更深层的识在运作。"
佛陀微微点头:"善哉弥勒,你观察得很仔细。一般人以为心只有六识,其实不然。心识如同八重楼阁,层层相依,前六识是外层显现,第七识在内层执持,第八识则是最深的根基。"
文殊菩萨接过话头:"世尊,前六识弟子大致明白——眼识见色,耳识闻声,鼻识嗅香,舌识尝味,身识觉触,意识思维。可是第七识、第八识的作用,还请世尊详说。"
"好,我就从眼前这片落叶说起。"
佛陀指向不远处一片飘落的黄叶:"你们看到这落叶时,眼识负责接受色相,意识负责分别判断'这是叶子'、'它在飘落'。可你们想过没有,是什么在背后统摄这个过程?"
大众摇头,静待开示。
"第七识末那,时时执著有个'我'在看叶子。它有四个根本烦恼:我痴、我见、我慢、我爱。就像照镜子时,明明镜中只是影像,却误认为'我在照镜子'。这个'我'的执著,便是第七识的作用。"
阿难若有所思:"那第八识呢?"
佛陀的眼中闪过深邃的光芒:"第八识有三个名字——阿赖耶识、异熟识、执持识。它如同大海,表面看似平静,深处却藏着无数种子。你们此生的习气、前世的业力、未来的果报,都以种子的形式储藏在其中。"
"种子?"舍利弗略显困惑。
"正是。就像农夫把各种种子埋在田里,因缘成熟时,有的长成稻谷,有的长成花朵,有的变成杂草。第八识中的种子也是如此——善业种子成熟时,感得人天福报;恶业种子成熟时,招感三途苦果。"
净名居士此时开口:"世尊,这些种子是如何形成的?"
"种子生现行,现行熏种子。"佛陀的话简洁有力,"你现在起一念嗔心,这个嗔心的现行,立刻在第八识中熏习成嗔恚种子。将来因缘具足,这个种子又会生起新的嗔心现行。如此循环不息,便是轮回的根本动力。"
目犍连忽然想到什么:"世尊,弟子已证阿罗汉果,断除了见思烦恼,可第八识中还有微细种子吗?"
"有的。"佛陀的回答让众阿罗汉都一惊,"你们断除的是粗重烦恼,第八识中的无明种子、所知障种子仍然存在。这就是为什么阿罗汉的涅槃叫'有余涅槃'——还有微细烦恼种子的剩余。"
"那怎样才能彻底清净第八识?"普贤菩萨问道。
"转识成智。将第八识转成大圆镜智,前七识转成其他三智,这才是究竟涅槃。"
弥勒菩萨深吸一口气:"世尊,前七识都有能分别、所分别的对立,唯独第八识似乎不同?"
"正是关键所在。"佛陀眼中光芒更亮,"前七识皆是'能分别',有主客对立,有取有舍。唯有第八识,它既不分别善恶,也不分别染净,如同明镜,一切境界来时如实映现,境界去时不留痕迹。"
阿难又问:"世尊,既然第八识如此重要,那它与前七识到底有什么根本差别?"
"前七识如浪花,时起时灭;第八识如大海,相续不断。前七识依根境起,第八识无根无境。前七识有间断,第八识无间断。正因为它的这种特性,才能承载一切种子,成为生死流转的根本。"
舍利弗沉思片刻:"世尊,既然第八识是轮回的根本,那为什么它又是涅槃的根本?"
佛陀微笑道:"水本无色,装在什么容器里就现什么颜色。第八识本无善恶,种什么种子就现什么果报。凡夫种烦恼种子,所以轮回;圣者种菩提种子,所以解脱。"
"那第八识本身是什么性质?"文殊菩萨追问。
"无记性。既非善,也非恶,如同虚空容纳万物,却不被万物所染。这就是它能够承载一切、变现一切的根本原因。"
此时,天色渐暗,众弟子都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他们开始明白,原来自己一直以为了解的心识,其实只是冰山一角。
净名居士若有所悟:"世尊,如果第八识是一切种子的所依,那它岂不是决定了一切众生的命运?"
"不错。第八识中种子的多寡、性质、成熟时间,直接决定了众生的生死去向。这就是为什么古德说'万法唯识'——整个世界,都是第八识变现出来的。"
山风渐起,松涛声声。众弟子都感觉到了什么,却又说不清楚。他们知道,世尊还有更重要的话要说。
"第八识的作用还不止这些,它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功能......"
佛陀缓缓起身,夕阳的余晖在他身后洒下金辉。山风停了,松涛声也静了下来,连鸟儿都仿佛屏住了呼吸。
弥勒菩萨、文殊师利、舍利弗、目犍连......所有在场的圣者都瞪大了眼睛,等待着这个答案。他们知道,世尊要说的,定是整个识心体系的核心所在。
"世尊,第八识还有什么功能?"阿难忍不住问道。
"是的,这个功能让它成为轮回涅槃的总枢纽。"佛陀的声音变得更加深沉,"古德常说'心为万法之本',可很少有人真正明白这句话的深意。"
文殊菩萨追问:"世尊,这个功能是什么?"
"就是执持。"佛陀目光深邃,"第八识执持根身,执持器界,执持种子。离开了这三种执持,一切法都不能成立。"
众弟子面面相觑,似懂非懂。
净名居士思索着:"世尊,执持根身是指什么?"
"你们的肉体为什么能保持形状?心脏为什么跳动?呼吸为什么不停?这些看似自然的现象,其实都是第八识在执持。一旦第八识离开,人立刻死亡。"
"那执持器界呢?"普贤菩萨问道。
"山河大地、日月星辰,看似客观存在,其实都是第八识中的种子变现。就像做梦时的山水楼台,历历在目,却全是自心变现。"
弥勒菩萨恍然:"原来如此!那执持种子就是我们刚才说的储藏业种?"
"不仅是储藏。"佛陀的话语中透着无尽深意,"更重要的是,第八识决定了这些种子何时成熟,以什么方式成熟,成熟后产生什么样的果报。它就像一位精密的管理者,统摄着一切业力的运行。"
阿难激动起来:"所以它才是轮回涅槃的总开关?"
佛陀点头,但旋即话锋一转:"可这还不是最核心的。在《解深密经》中,我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等待着这个终极答案。
佛陀望向远山,声音变得更加深沉:
"阿陀那识甚深细......"
"阿陀那识甚深细,一切种子如暴流,我于凡愚不开演,恐彼分别执为我。"
这就是世尊在《解深密经》中亲口说出的原话。短短二十八个字,却道破了第八识作为轮回涅槃总开关的全部玄机。
"阿陀那"是第八识的另一个名称,意思是"执持"。世尊说它"甚深细",不仅仅是因为它微妙难知,更因为它具有其他七识都没有的独特功能——执持根身,执持世界,执持种子。
什么叫执持根身?你的肉体为什么能保持相对稳定的形状,不会像一滩烂泥?眼睛为什么长在应该长的位置,心脏为什么能规律跳动?这都是第八识在执持。
当第八识一旦离开,人立刻死亡,身体开始腐败。古人说"去后来先作主公",说的就是第八识——死时它最后离开,投胎时它最先到达。
什么叫执持世界?你看到的山河大地、日月星辰,表面上似乎客观存在,其实都是第八识中的种子变现出来的。就像做梦时,梦中的山水楼台历历在目,可醒来才知道全是自心变现。
这个道理不仅适用于个人,更适用于整个世界。佛经中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这个心、这个识,主要就是指第八识。
什么叫执持种子?更直接说,为什么会有轮回?因为第八识如同一个巨大的仓库,储存着无始以来的所有业力种子。你今生做善事,种子存进去;做恶事,种子也存进去。
这些种子不会丢失,不会错乱,该谁的就是谁的,该什么时候成熟就什么时候成熟。
世尊用"如暴流"来形容第八识中种子的状态。暴流是什么?是湍急的水流,看起来连续不断,实际上每一滴水都在快速变化。第八识中的种子也是如此——刹那生灭,相似相续。
这种相续性,就是轮回得以延续的根本原因。
可为什么说第八识又是涅槃的总开关?关键在于转依。什么叫转依?就是转变所依的根本。
凡夫依第八识中的染污种子生活,所以沉沦生死;圣者转依第八识中的清净种子,所以得证涅槃。第八识本身是无记性的,就像土地本身没有善恶,种什么就长什么。种下烦恼种子,长出生死苦果;种下菩提种子,结出涅槃妙果。
这就是为什么禅宗祖师常说"直指心源"。他们所指的心源,正是第八识。明心见性的"性",也主要是指第八识的清净本性。
当第八识中的染污种子彻底清除,转成大圆镜智时,轮回就彻底停止了,这才是真正的涅槃。
世尊在那句话的后半部分说:"我于凡愚不开演,恐彼分别执为我。"为什么不对一般人说第八识?因为凡夫听了容易误解,以为第八识就是一个永恒不变的"我",这样就落入了我执,反而增加烦恼。
只有那些修行已经达到一定层次,对无我道理有深刻体悟的人,才能正确理解第八识的真实面目——它虽然相续,却刹那变化;它虽然执持,却没有主宰;它虽然是根本,却可以转依。
这就是第八识被称为轮回涅槃总开关的原因。掌握了这个开关的规律,就掌握了解脱的关键。不了解这个开关,即便修行再久,也只能在门外徘徊。
历代祖师所传的心法,修行路上的种种方便,归根到底都是为了一个目的:转变第八识,从染污转向清净,从生死转向涅槃。这就是世尊那句话的真实含义,也是整个佛法修行的核心所在。

上一篇:(转载)内心散乱,念fo喊破喉咙也徒劳无益    下一篇:(转载)为何莲花生大士说保持这个角度打坐,便能让体内的气脉自然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