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载)莲花生大士授秘要:得此三诀者,神通自显,无需刻意追寻
时间:2025-10-23 浏览:14次
据《莲花生大士传》记载,大士曾向二十五大弟子传授过一个惊世法门—— 只需掌握三个要诀,神通便会自然显现,无需刻意追寻。
这三诀究竟蕴含着怎样的玄机?
为何能让修行者不求而得,自显神通?
	
那是公元八世纪的一个深秋,桑耶寺内梵音阵阵。
夕阳西下,金光透过琉璃窗棂洒向大殿,将整座寺院笼罩在一片神圣的光辉中。
莲花生大士端坐在狮子宝座上,身着锦缎法衣,头戴莲花帽,神情庄严而慈悲。
二十五位弟子依次排列两侧,个个神情专注,等待着上师的开示。
这些弟子中,有来自印度的班智达,有藏地的译师,还有从汉地远道而来的求法者。
他们跟随莲花生大士修行多年,却始终对一个问题困惑不解。
弟子玉扎宁波起身合掌,恭敬地问道:“上师,弟子等修行多年,日夜精进不懈,却鲜有神通显现。”
“观诸佛菩萨神通广大,能腾云驾雾,穿山过海,弟子心中甚是向往。”
“敢问上师,如何才能获得这般神通?”
其他弟子也纷纷点头,显然这个问题困扰他们已久。
莲花生大士微微一笑,目光如炬,慢慢扫视着在座的每一位弟子。
“汝等以为神通乃刻意追求而得耶?”
南开宁波疑惑道:“难道不是吗?我等日夜持咒修观,结印诵经,不就是为了早日证得神通吗?”
卡钦拉尊也接话道:“上师,我们按照密法修行,观想本尊,持诵真言,就是希望能像佛菩萨一样神通自在啊。”
大士摇头,神色变得更加深沉:“若以追求心修神通,如水中捞月,终不可得。”
“真正的神通,乃是自性本具,无需外求。”
弟子们面面相觑,不解其意。
年轻的弟子益希措嘉忍不住问道:“上师,既然神通本具,为何我们感受不到?”
“因为汝等被妄想分别心所蒙蔽,如明镜蒙尘,不见本来光明。”
莲花生大士缓缓起身,在大殿中慢慢踱步。
“今日,吾有三诀传汝等,若能真正领悟,神通自显,无需刻意追寻。”
众弟子闻言大喜,纷纷叩首:“请上师慈悲开示!”
大士重新落座,伸出一指:“ 第一诀,名曰’无求而得’。 ”
南开宁波忙问:“何谓无求而得?”
“神通者,心之妙用也。心若有求,便生分别,分别一起,神通即失。”
“如天空本净,云雾遮蔽,云散月明。汝等修行,当如虚空,无所求而无所不得。”
玉扎宁波若有所思:“上师是说,我们越是刻意追求神通,反而越得不到?”
“正是如此。”大士点头,“如小儿握沙,越紧越散。放手无为,沙自满掌。”
“又如渴者求水,心念越切,眼前海市蜃楼越多,真水反而不见。”
“修行人当学会放下,放下对神通的执著,放下对功德的贪求。”
“当心无所住时,神通自然流露,如泉水涌出,不费丝毫气力。”
卡钦拉尊深思道:“那我们日常修行,该如何做到无求而得?”
莲花生大士慈悲地看着他:“修行如种田,农夫播种后,不会日日挖掘查看种子是否发芽。”
“他只需按时浇水施肥,到了时节,庄稼自然成熟。”
“汝等修行亦然,只需按法修持,不问收获,到了因缘成熟时,神通自然显现。”
益希措嘉若有所悟:“上师,这就如同月亮本来就在天空,不管我们看不看它,它都在那里?”
“善哉!”大士赞叹,“神通本具于心性中,不因汝求而增,不因汝不求而减。”
“关键在于去除心中的妄想执著,让本具的智慧光明自然显露。”
大士停顿片刻,又伸出第二根手指:“ 第二诀,名曰’心境一如’。 ”
“请上师详解。”卡钦拉尊合掌请教。
“凡夫见境生心,圣者心境不二。神通之显,非心外求境,亦非境外有心。”
“内心与外境本是一体,如水与波,不可分离。”
大士指向窗外的雪山:“汝等看那雪山,以为在心外乎?”
弟子们齐声答道:“在心外。”
“错矣!”大士摇头,“若雪山在心外,汝等如何能见?”
“一切外境,皆是心识所现。离开心识,何有外境?”
南开宁波困惑道:“可是上师,我们明明看到雪山在那里,怎么说是心识所现?”
“譬如做梦时,梦中山川河流,人物情景,汝以为在梦外乎?”
“不在。”众弟子答道。
“醒时亦然。一切外境,皆是阿赖耶识的显现,如梦如幻。”
“修行人当于醒时如梦中之明了,于世间如梦境之不执著。”
玉扎宁波恍然道:“上师是说,我们要把现实世界也当作梦境来看待?”
“不是当作,而是本来就是。”大士纠正道,“如《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当汝真正体会到心境一如时,举手投足间,无非神通妙用。”
“因为汝已明了,一切境界皆是自心显现,能随心转变。”
益希措嘉兴奋地问:“那我们岂不是可以随意改变外境?”
大士慈悲地看着她:“神通不是为了改变外境而显现,而是在明了心境一如的当下,自然具备的妙用。”
“真正的神通者,不会随意显现神通,因为他已明了一切本来圆满。”
卡钦拉尊若有所思:“就像虚空本来包容一切,不需要刻意去包容什么?”
“正是如此。当汝心如虚空时,自然能包容一切,化解一切。”
“这便是心境一如的神通妙用。”
众弟子听得如痴如醉,仿佛推开了一扇通往无上智慧的大门。
此时,大殿外夜色渐深,酥油灯的光芒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莲花生大士神情忽然变得更加庄严,目光深邃如海。
“汝等可知,前两诀虽已甚深,但若无第三诀,仍如盲人摸象。”
众弟子屏息凝神,知道最关键的时刻到了。
“第三诀呢?”玉扎宁波急切地问道。
莲花生大士缓缓起身,环视着在座的每一位弟子。
“第三诀,乃三诀之根本,得之者可洞彻生死奥秘,证得无上智慧。”
“此诀关乎法身本性,非一般根器能承受。”
殿外忽然雷声大作,闪电划破夜空,整座桑耶寺都在雷光中显得更加神秘庄严。
大士停住了话语,似乎在观察着什么,又似乎在等待着什么。
良久,他才开口:“此诀若传不当,恐生魔障。汝等可愿意接受考验?”
众弟子毫不犹豫地答道:“弟子愿意!”
“既如此,”大士神色变得更加深邃,“第三诀的真正内涵,关乎一切神通的根源……”
说到这里,大士却突然停住了,目光深深地看着每一位弟子。
就在这最关键的时刻,莲花生大士却缓缓闭上了眼睛,仿佛在与某种无形的力量沟通。
半晌,他睁开双眼,目光中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光芒:“第三诀事关重大,它不仅是神通的究竟秘密,更是成佛的根本法门。
此诀一旦说出,必将震动三界,引来天魔考验。
汝等真的准备好了吗?”雷声越来越响,仿佛天地都在为即将揭示的终极秘密而颤抖……
雷声渐息,整座大殿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宁静。
莲花生大士重新睁开双眼,神色前所未有的庄严。
“ 第三诀,名曰’本来无一物’。 ”
“本来无一物?”弟子们疑惑不解,这似乎与他们的期待大相径庭。
“正是。”大士徐徐道来,声音中带着无比的威严,“汝等所求之神通, 本来就不存在 。”
“汝等所修之法门,本来也不存在。”
“汝等自以为的修行者,同样本来不存在。”
南开宁波大惊:“上师,若一切皆不存在,我们岂非白修了?”
莲花生大士哈哈大笑,笑声震动整座大殿:“正因为本来无一物,所以一切皆具足!”
“如虚空本空,却能容纳万象。汝之本性本来清净,本来具足一切功德, 本来就有无量神通 。”
这一刻,所有弟子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
“那为何我们感受不到?”卡钦拉尊颤声问道。
“因为汝等被妄想分别心所蒙蔽。神通者,心性本具之妙用也。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汝等若能悟得此理, 当下即是神通 。”
大士继续开示,声音如雷贯耳:“真正的神通,不在于腾云驾雾,穿山过海,而在于明了一切法之本性。”
“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这便是最大的神通。”
“因为汝已明了,山水皆是自性显现,无一不是菩提。”
玉扎宁波恍然大悟,泪水盈眶:“上师是说,我们本来就具备神通,只是不自知?”
“善哉善哉!”大士赞叹,“ 汝等本来就是佛,本来就有佛之神通 。”
“只因迷失本性,才有生死轮回之苦。若能三诀融通,当下即可见性成佛。”
此时,整座大殿被一种难以言喻的光明所笼罩。
每一位弟子都感受到了内心深处的震动,仿佛有什么东西突然苏醒了。
大士起身,神采奕奕:“此三诀看似简单,实则包含甚深法义。”
“ 无求而得,破除攀缘心;心境一如,破除分别心;本来无一物,破除我执心。 ”
“三诀圆融,便是大圆满之精髓。”
“汝等若能依此修行,不出三年,必有大成就。”
从此以后,二十五大弟子依此修行,皆有所成就。
据传记载,其中不少人后来都显现了各种神通:有的能预知未来,有的能观照他人心念,有的能于虚空中行走。
但他们都明白,这些神通不过是心性本具功德的自然流露,并非刻意追求而得。
莲花生大士的这三诀传承至今,成为藏传佛教修行的无上法门。真正的神通,原来不在别处,就在我们本具的清净心性中。当我们放下追求,消除分别,认识本性时,神通便会如朝阳初升,自然显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