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粮道田 > 明心见性

(转载)莲花生大士曾开示:末法时代修行有成的人,身上多半有这3个迹象

时间:2025-10-23    浏览:11次

都说末法时代。什么叫末法?不是庙里的菩萨不灵了,也不是天上的神仙都走了。是人心里的“法”没了。就像一块地,原来是肥得流油的黑土地,你随便撒把种子,它自己就往上长。现在这块地,盐碱化了,板结了,风一吹,尘土飞扬。

能在这种地里种出庄稼来的,那不是种子有多金贵,是那个种地的人,有真本事。他懂这块地。所以,这个年头,你要是想看谁有没有真本事,看谁是真修行,别去看那些热闹。没用。

我见过吃了一辈子素的人,心比谁都狠,算计起人来,骨头渣子都不吐。我也见过天天盘珠子念佛的人,家里出了点事,比谁都慌,第一个就去跳脚骂天。那些都是样子货,是穿给别人看的戏服。戏服穿得再好,里头那个人还是那个人。一场雨就能给浇出原形。
真正的修行有成,不是说他有了什么神通,能呼风唤雨。也不是说他磕了多少头,烧了多少香。真正的“成”,是“成了”。是这个人,他把自己给“弄成”了。是他在这个乱糟糟、闹哄哄的世道里,他自己站的那个地方,是稳的,是定的,是干净的。他就像个不倒翁。外头的风不管东南西北地吹,把他吹得东倒西歪,可风一停,他晃两下,又稳稳当当立在那儿了。末了,还冲你笑一下。那个笑,才是真东西。
莲花生大士,是降魔的。他降的是什么魔?外面那些青面獠牙的,不过是小角色。最大的魔,是你心里的那些东西。那些怀疑、恐惧、贪婪、怨恨。把这些心里的妖魔鬼怪给拾掇明白了,人才能站得住。
所以莲师他老人家说的迹象,肯定不是看你头顶冒不冒佛光,而是看你这颗心,在日子里磨成了什么样。这个东西,装不出来。它会从一个人的骨头缝里,一点点渗出来。变成他身上的气,脸上的光,嘴里的话。
第一个迹象,就是他身上有股“静气”。这股气,能压得住四方的“邪风”。什么叫静气?不是不说话,不是木头人。而是一种“定”。
这种定,首先就挂在脸上,尤其是眼睛里。普通人的眼神,是“飘”的。像河里的浮萍,风一吹,就跟着跑了。你看他的时候,他的眼神在你脸上落不住,东张西望,那是心里没主意,念头太多,像一窝没头苍蝇。
还有些人的眼神,是“浊”的。像一碗放了好几天的面汤,上面飘着油花,底下是沉下去的渣子。那是欲望太重,心里装满了没算清的账,没赚够的钱,没占到的便宜。这种眼睛,你一看,就觉得黏糊。
修行有成的人,他的眼神是“定”的,像一口幽深的古井。你往下看,黑洞洞的,看不着底。但你心里不慌,你知道里头有水,而且是那种清凉甘甜的水。他看你的时候,目光是稳的,也是柔的。不带钩子,不带审判,就是那么平平常常地看着你。
你看久了,自己心里那些乱七八糟的念头,反而先自惭形秽,自己就先退了。那股静气,先从眼睛里透出来。再看眉心,就是印堂。相书上说印堂要宽,要亮。
其实不是说骨头长得有多开,而是那儿的气色,是舒展的。心里头没有拧巴的疙瘩,眉心才不会总拧着。
一个人,如果长期活在忧虑、算计、怨恨里,他的印堂一定是暗的,发青,像有团散不去的乌云。你就算拿粉给他敷上,也盖不住那股子败气。心里干净的人,印堂是透亮的。不一定多白,但它有一种光洁感,像清晨用露水擦过的玻璃。那点光,是从里往外透的。还有脸上的肉。
人这一辈子,心里想什么,嘴上说什么,脸上那几块肉都知道。它们都给记着账呢。心里静的人,面部的肌肉是完全放松的,线条是柔和的,微微向下走的。这是一种天然的慈悲相,但绝不是那种讨好、谄媚的相。他看着你,好像有点笑意,又好像没有。像一尊庙里放了很久的菩萨,风吹雨淋,早就没了火气,只剩下平和。
心里乱的人,脸上总有几块肉是僵的,是紧的。要么咬牙切ċi,要么嘴角下拉,法令纹都透着一股不平之气。那不是威严,那是跟自己、跟世界较劲留下来的痕迹。
最后听声音。心静,则气定。气定,则声沉。这种人说话,不急不躁,声音像是从肚子里,从丹田那个地方发出来的,嗡嗡的,有回响。不是说他嗓门有多大,而是那个声音有穿透力,能钻到你心里去。
而且他话不多,一个字一个字地往外蹦,但每句话都像一颗石子,扔到水里,能激起一圈圈的涟漪。不像有的人,说话像一串点着了的鞭炮,噼里啪啦响得热闹,说了一大堆,最后地上只剩一地红纸屑,啥也没留下。这股子静气,不是天生的,也不是装出来的。它是从里头修出来的。

怎么修?首先,是对因果有了一本明白账。他看事情,能看到根上。知道今天结的这个果,是昨天、前天,甚至是上辈子种下的那个因。所以他不怨天,不尤人。好事来了,他知道是过去的福报显现了,就接着,但心里有数,省着点用,这叫惜福。坏事来了,他也知道是该还的债到了,就认了,扛着,心里不觉得委屈,这叫认账。他心里有这么一本账,得失祸福在他看来,都是收支平衡,自然就不慌不忙了。
其次,是他心里头,找到了那个“一”。道家讲“抱一”,讲“守中”。什么叫“一”,什么叫“中”?就是你心里的那个主心骨,那个秤砣。外面的世界千变万化,今天东风,明天西风,他守着里头那个秤砣不动。所以他不跟着外面的风跑,外面的风再大,也吹不倒他。他把自己活成了一棵树,根扎得深,所以不怕上面的枝叶摇晃。
再有,他是真的明白了“无常”这两个字。不是嘴上说说,是心里真的接受了。钱财、名声、感情,甚至这个身体,都是借我们用用的。就像手里捧着的一汪水,你攥得再紧,它也会从指缝里流光。想通了这一点,心就松开了。不跟自己死磕,不跟别人死磕,不跟老天爷死死磕。这一松,气就顺了。气一顺,静气自然就生出来了。
一个有静气的人,他本身就是一方好风水。他往那一坐,就像一块“镇宅石”,一个“定盘星”。他待的那个地方,那个屋子,气场就是安稳的。周围的人,不管原来心里多毛躁,到他跟前,也会不自觉地安静下来,觉得踏实。这不是什么玄学,这就是能量场。就像一块冰放在屋里,周围的空气自然会变凉。
一个静气十足的人,就是一块能化解烦躁的“万年玄冰”。他能“人养宅”,而不是纯粹的“宅养人”。就算住的地方风水一般,他自身的静气也能化解掉大部分的煞气,让那个小环境变得祥和安宁。
反过来说,内心焦躁不安的人,你让他住龙脉上,他都能住出飞来横祸。因为他自己,就是最大的风水煞。这第一个迹象,是根基。有了这个静气打底,第二个迹象才会显出来。
第二个迹象,是他嘴上,有了一把“戒尺”。这把尺子,量得出人间的“分寸”。修行修什么?很大一部分,就是修这张嘴。人的福报,一半是积来的,一半是说漏的。嘴巴是造业的“快车道”,也是修行的“渡口”。管不住嘴,就等于你家的大门四敞大开,什么贼都能进,什么财都留不住。
一个真有道行的人,有四种话,是打死都不会说的。
第一种,是怨话。抱怨,是往自己福气的袋子上,主动去戳一个窟窿。怨天,天罚你;怨地,地陷你;怨父母,损根基;怨伴侣,破家宅。怨气越重,福气漏得越快。你看那些一天到晚抱怨的人,有几个过得好的?他的人生,就是他嘴里那个怨气冲天的样子。真正有本事的人,都是默不作声地解决问题,而不是喋喋不休地抱怨问题。
第二种,是大话。吹牛,许诺自己办不到的事。在俗世间,这叫透支信用。在因果上,这叫透支能量。你说出去的话,就像签出去一张借条,天地鬼神都给你记着账呢,迟早是要兑现的。兑现不了,就要拿别的东西去抵。拿什么抵?拿你的福气,拿你的运气,拿你的健康。所以你看那些爱吹牛的人,往往雷声大雨点小,看着热闹,最后啥也成不了。因为他的能量,全在嘴上吹出去了,没剩下一点去办实事。
第三种,是闲话。东家长,西家短,背后说人是非,传播小道消息。这是最耗心神、最损阴德的事。你每说一句别人的不好,就等于把别人身上的垃圾,往自己心里捡了一份。说得多了,你自己的心,就成了一个垃圾场。而且,言语是有能量的,你说的那些是非,会像看不见的绳索一样,把你和那些乱七八糟的人事绑在一起,让你脱不开身。管住嘴,不说是非,就等于关上了一道通往麻烦的门。
第四种,是绝话。把话说死,不给人留余地,也不给自己留余地。比如,“你这辈子完了”,“这事绝对不可能成功”,“我跟你没完”。世事无绝对,风水轮流转。今天你看不起的人,明天可能就高攀不起。今天你觉得办不成的事,明天可能就有贵人相助。把话说绝了,就是把未来的可能性都给堵死了。断了别人的后路,也就等于在自己前面砌了一堵墙。
一个修行有成的人,他珍惜自己的“口水”,因为他知道,那是“元气”的一部分。他嘴上那把戒尺,量得清清楚楚。所以他们的话,要么是给人启发的“点金石”,点你一下,让你茅塞顿开。要么是给人安慰的“清凉散”,在你焦头烂额的时候,一句话让你心里静下来。绝不会说那些没用、有害的废话。
他们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不爱辩论。不爱逞口舌之快。你跟他说话,他多半是听着,偶尔点一下头,或者“嗯”一声。不是他没想法,而是他心里明镜似的:绝大多数的争论,都毫无意义。
那不是思想的交流,只是情绪的宣泄,是两个“我执”在打架。就算你赢了道理,又能怎么样?伤了和气,结了怨气,是天底下最赔本的买卖。所以他宁愿显得“笨拙”一点,也不愿意在口舌上占上风。这叫大智若愚。看破不说破,是他们嘴上的一种慈悲。

他能一眼看穿你的问题在哪,你的症结在哪。但他不会当着众人的面,一针见血地戳穿你,让你下不来台。他可能会在旁边,给你讲个不相干的故事,或者用一个比喻,旁敲侧击地提醒你。他给你留了面子,就是给自己积了阴德。让你自己悟,悟出来的东西,才是你自己的。硬塞给你的道理,你不但不感激,还可能记恨他。
对于鬼神、对于未知的世界,他们更是心存敬畏,嘴上把门。不拿鬼神开玩笑,不随意评论他人的信仰。知道“举头三尺有神明”,自己说的每句话,虚空里都有回音。更不会轻易给人算命,断人生死。即便他懂命理,能看出一二,也只会点拨一个大的趋势,绝不会把话说死。
因为他知道,人的“运”,是可以通过心念和行为去改变的。给人留下希望,是最大的善举。把人的路说死了,那是要背大因果的。当静气内敛,言语有度,
这第三个迹象,就会自然而然地浮现出来。这个迹象,最妙,也最难得。那就是,他眉宇间,有那么一点“松弛感”。这一点松弛,是能看得开命运的“玩笑”。
什么叫看得开玩笑?就是他不跟命较劲了。他活通透了,知道人生这场戏,自己是什么角色,该念什么词。一个修行到了这个地步的人,他多半对自己的人生剧本,有个大概的了解。
他知道自己的长处在哪,短处在哪。知道哪些东西是自己兜里该有的,哪些是强求也求不来的。所以他不拧巴,不跟自己过不去。这就叫“知命”。普通人不知命,总想去要那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结果头破血流,怨天尤人。他知命,所以他“认”。但他又不是完全“认命”。
他懂得,命是车,运是路。车的好坏出厂就定了,这个没法改。但路,是自己可以选的;开车的技术,是可以自己练的。所以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当下”能做的每一件小事上。修自己的心,积自己的德,行自己的善。这些,都是在给自己选一条好走的路,在改善自己的“运”,在给那辆出厂时可能不那么好的车,“打补丁”,做保养。
他是在“玩命”,玩转这个命运。最高级的状态,是他把整个人生,都当成了一场“游戏”,或者一场“戏”。他很认真地在玩这场游戏,很投入地在演这场戏。但是他心里清楚,这都是假的。他不会把游戏里的得分,戏里头的喝彩,看得太重。赢了,哈哈一笑,是自己技术好,也是运气好。输了,也坦然接受,大不了下一局再来。
有了这种“游戏感”,他在顺境的时候,就不会得意忘形,迷失自己。在逆境的时候,也不会崩溃绝望,一蹶不振。因为这种松弛,他生出了一种真正的慈悲。这种慈悲,不是居高临下的施舍和怜悯。而是一种“我懂你”的共情。他看到别人在苦海里挣扎,就像看到了过去的自己。
他知道你为什么痛苦,为什么放不下。所以他的帮助是自然的,是不带条件的。他不求回报,因为帮助你,就像是帮助曾经的那个自己。这种慈悲,是因为他心里的“我”变小了,小到快要没了。“无我”,才能生出真正的慈悲。甚至,他还会有一种独特的“黑色幽默感”。
对于人性的荒诞,命运的无常,他会有一种看透了之后的调侃。这种幽默不是刻薄,而是一种化解痛苦的大智慧。好比一个人在你面前摔了个大跟头,狼狈不堪。一般人要么赶紧去扶,要么假装没看见。他呢,可能会笑呵呵地说一句:“瞧,这地还挺滑。”你一听,自己也笑了,觉得这事好像没那么丢人了,于是自己爬起来,拍拍土,走了。他用一句玩笑话,既化解了你的尴尬,又保全了你的尊严。这就是智慧。
为什么他能这么松弛?因为他看待得失的时间线,被拉长了。普通人看事情,是从这短短几十年的得失来看。他不是。他是从生生世世的轮回这个更大的格局来看。这次的“失”,他知道,可能是还了某一世的旧债,还了,就清了,是好事。这次的“得”,他明白,可能是提前用了未来的福报,用了,就少了,得更谨慎。
格局一大,眼前的这点鸡毛蒜皮,就都成了不值一提的小事。所以他对人对事,讲究一个“缘”字。随缘,而不攀缘。缘分来了,他就接着,好好珍惜。缘分尽了,他就放手,坦然告别。他不强求,不执着。他把自己活成了一个码头。有船来靠,就好好接待;船要远航,就解开缆绳,挥手祝福。他心里清清楚楚,来来去去,都是风景。
最后,一个修行真正有成的人,会返璞归真。他身上那些所谓的“仙气”、“道气”,会慢慢隐去。他会变得越来越普通,越来越平常。可能像个田间干活的老农,皮肤黝黑,话也不多。也可能像个邻家晒太阳的大爷,眯着眼睛,与世无争。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你从他身上,看不出任何特别之处。但你只要跟他待在一起,就会觉得莫名的心安和舒服。这就是“和光同尘”。把自己所有的光芒,都收敛起来,混同于尘世之中。他不是在演,而是他真的成了一粒微尘。
微尘,才无挂无碍。微尘,才无处不在。这,或许就是莲师所说的,末法时代里,真正的成就吧。静气、戒尺、松弛。
这三样东西,不在庙里,不在经本上,就在每一个实实在在的日子里。修的,也不过就是一颗能安放自己的心。


上一篇:(转载)用空性去结束一切妄想    下一篇:(转载)莲花生大士亲授:双脚一摆胜过千日盘腿,七天气脉自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