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粮道田 > 明心见性

(转载)恩师:修行不是每天敲着木鱼念经卷,那叫修行。从我们内心里面把一切过失改正过来,叫修行

时间:2025-11-03    浏览:4次

圆满的智慧一定要靠言行来显示否则的话,智慧从哪里看出来?从你的生活行为,从你处事待人接物,看看你有没有智慧?你的智慧达到什么样一个程度?所以落实在生活当中就是「戒定慧°」三学。「戒」是什么?如法,我们世间人讲合情、合理、合法,在佛家就讲戒学。所以此地这个戒学,我们不要想到太狭义了,提到戒学就想到五戒、十戒,这个范围太小了,合情、合理、合法那是戒学。我们想想,不要想别人想自己,真正修行的人,时时刻刻照顾自己,你就对了。正如禅宗六祖惠能大师所说的「若直修道人,不见世间过」,照顾自己都来不及,哪有时间看别人过失?自己无始劫以来,习气烦恼常常起现行,所以这一生当中所造作的,正是地藏菩萨在《本愿经“》里面所讲的,「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如果我们常常能够反省,能够检点,知道自己起心动念都是罪业,言语造作也都是在造业。你能够反省,能够觉察,佛家讲你觉悟了,你开悟了。悟后起修,觉悟之后把我们这些过失改正过来,这个叫修行。所以大家一定要明了,修行不是每天敲着木鱼念经卷,那叫修行。从我们内心里面把一切过失改正过叫修J2

我们学佛的确无所适从,从哪里下手不晓得,佛已经示现给我们,从哪里下手?无贪、无瞋、无痴,从这里下手,从知足常乐下手。中国古代的这一些祖师大德们,他们明白,所以在道场山门,山门就是天王殿,正当中供奉布袋和尚(弥勒菩萨),表法的意思很深。布袋和尚的生活跟释迦牟尼佛没有两样,不但他没有道场他没有住处,连一个姓名都没有,在历史上姓名都没有,法名也没有。每一天背一个大布袋到处游逛,所以大家就叫他布袋和尚,法名不知道,姓谁名谁不晓得,家住哪里也不知道有人向他请教:法师修行从哪里下手?他把布袋往地上一放,两个手摊开,一句话不说,意思是告诉什么?放下。这个人体会到了,放下。放下之后怎么办?他把布袋拿起来背着就走了,这又表示什么?放下之后要提起,放得下提不起没用处。放下之后不肯提起,是小乘:放下之后又能提起,是菩萨。提起什么?广度众生为众生服务。放下是不为自己,完全为众生,这是菩萨行,这样才能够相应,与法相应。所以真正修道人,不仅是出家,在家都不例外,生活一定要朴实,要节俭,有福报与一切众生共享,你那个福报是真正的福报。释迦牟尼佛的福报无量无边,与一切众生共享,是我们的好榜样、好模范.

上一篇:(转载)境界越高的人,看不惯的事越少    下一篇:(转载)莲花生大士传授:密宗发愿的秘密手印,配合咒语愿力增强十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