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扎的彩虹(37)
时间:2021-01-18 浏览:1299次
在嘛呢活佛与汉地结缘后的若干年里,无数人与他
见面,无数人又从他面前消失,无数人成为他的皈
依弟子,然后消失在茫茫人海之中,而少数人与嘛
呢活佛的缘分不仅仅是遇见那么简单,在这样的千
回百转的轮回之路上,世俗的缘分就如种子一样开
花结果,注定演绎着很多不可思议的故事,也带给
人们很多思考……
佛理讲“自他相换”以大悲心领受众生的痛苦,
以大悲心布施自己的幸福,执着、疼爱、苦乐的相换。
所以,嘛呢活佛在与众生结缘过程中,
以此慈悲心行持
一位仁波切普渡众生的大願
古古怪!怪怪古!
孙儿娶祖母;
女食母之骨;
子打父皮鼓;
猪羊炕上坐,
六亲锅里煮。
众人来贺喜,
我说:苦!苦!苦!
在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则故事:一次家庭聚餐,桌上摆满了山珍海味,其中一人却如何也提不起筷子,因为他看到餐盘里的鸡鸭鱼肉竟然是他故去的亲人,而围着的亲人们却毫不知情大快朵颐津津乐道:“这实在太美味了!” 后来这个人就再也不吃肉了。
这只是人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故事,但从六道轮回规律讲也是存在的,只是人们一向依据眼见为实的准则,看不见就认为不存在,如果一旦看见了,就是请他吃也不会认为是好事了。这就是无明带来的烦恼业障,我们看不见的不一定不存在。芸芸众生就是这样,就如掩耳盗铃一样地造作,并不能真正意识到因果真实不虚。
01│
现代大都市,高楼鳞次栉比,车水马龙,城市的中心熙来攘往的人群,这情景和青海北山那种宁静形成了鲜明对比。嘛呢活佛站在酒店房间的落地窗前,一抹斜阳投射进来,将他的身影印在软软的地毯上。他看到这熟悉的繁华的街景,不免感叹:“真的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啊!”每一次深入大都市,请客吃饭必不可少,刚接到林老板的电话说晚上要在本市最高档的海鲜大酒店宴请,说还有很多人想和活佛结缘。所以,放下电话,嘛呢活佛就做好了准备,闲下来可以望望街景了。
作为成功人士,人来人往中难免要应酬请客,当然在海滨城市,请外来客吃海鲜是顺理成章的事,并以吃生猛和鲜贵的为最美。所以,林老板这次也就自然选择了海鲜大酒店,他想着供奉佛家都应该是最好的,才可以表达自己的那份诚意。他安排好一切,心里自然觉得轻松不少,驱车前去活佛下榻的酒店接人。
众人落座,点好餐等待开席前,林老板首先表达了对活佛的敬意和欢迎之心,大家一边吃一边闲聊,林老板抛砖引玉提出一个问题,他表情显得迷惘,问道:“师父啊,我自从皈依之后觉得自己罪业深重,每天寝食难安,很是纠结。身边一些居士总是苦口婆心地很认真地和我宣说杀生的过患,您看,我这每天迎来送往,请客也要点杀活物,回到家里每每想起杀生就感到很惶恐不安啊!师父啊,您说我怎么办?”他一脸的茫然无奈的样子,“师父啊,杀生的过患那么大,我是不是罪不可赦啊!”
活佛听了他的困惑,看了看林老板憔悴的面容,整个人很瘦弱,脸色也不是很好。活佛表情平静,淡然地说:“没有没有, 你的生意需要这样做也是没办法的,你也不要太过于纠结,多学佛理,多念忏悔咒做做回向吧。”
林老板听了嘛呢活佛的话心情多少放松了些,连连说:“好的,师父,我以为我罪不可赦,没有救了,不过听了师父的话,我一定好好学佛,多念忏悔咒,多回向给众生。”
嘛呢活佛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点头说:“这样很好很好。”
林老板话题一打开,整个欢迎宴变成了嘛呢活佛现场答疑会,大家都怀揣着各自的问题而来。往往嘛呢活佛来汉地与众结缘,并没有特意去组织专门的会场宣扬佛法,都是通过一些日常的接触,随时随地回答信众的问题,所以,一顿饭下来,往往这饭从热气腾腾吃到到冷冰冰,而讨论却持续升温热闹异常,直到饭局结束还意犹未尽。
讲法中说过,一切都会转为道用,比如你吃这顿饭是抱着什么目的,是为了贪图口欲,还是为了更好地利益众生呢?如果一个人吃完饭准备去杀人,那这顿饭就成为恶业,如果吃完饭准备做好事,那这顿饭就是善业,佛法修行一切在于起心动念。
回来的路上,陪伴在嘛呢活佛身边的弟子疑惑地问起活佛:“师父啊,本来杀生是很大的恶业,为什么您却那样轻松地回答他呢?”弟子心里想的是这样的回答是不是不合理呢?
嘛呢活佛看了看弟子,回答道:“你看是这样啊,从智慧的根器而言,人不可能如六祖慧能那般具备利根,绝大多数人的认识是需要一步一步有次第地提升的,就连释迦牟尼佛当年说法也分了义和不了义之分。人不是一下子就会开悟成佛成道的。他本身认识没有到达更高的层次,你硬拿高标准去要求他,把他吓到寝食难安,快要患抑郁症了,你没看见他瘦的很憔悴吗?这样下去身体就会垮掉,身体不好了,谈何进一步修行呢?这样,先把他的心结打开,让他有一个缓冲,慢慢地学习佛法,认识到了一定层次,自然就不会杀生了。”
弟子听了嘛呢活佛这番话心里很是叹服,活佛从来都是站在众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应机说法,而不是生搬硬套,让人敬而生畏。嘛呢活佛是站在世俗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更是让周围的人感受到了活佛真正的大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