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佛法文苑 > 儒家

中庸——第十四章

时间:2024-04-19    浏览:1067次

第十四章

这里讲的是儒家为己之学。“为己”就是要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这是君子依靠自身的力量就能做到的。宋儒说命有两种,一是天赋的道德,人人都有,在于个人努力。一是富贵、贫贱、寿夭,也是天生的,有时靠努力也无法改变。所以君子要努力提升自己的道德,但对后一种天命只能不去计较,心安理得地对待它。

一个人生下来,会碰到许多先天条件,自己无法安排,可能遇到富贵,也可能遇到贫贱,也可能生在夷狄,也可能处于患难。无论条件怎么样,都要做自己该做的事。损害自己的道德,向上爬,有些不值得。处富贵者,不欺负人,处贫贱者,不攀附人,这样就不会遭到嫉妒和怨恨。不抱怨别人,也不抱怨客观环境,一如既往地做事,达不到目的反身求己,这样才是君子。

儒家的命定论,凸显道德、道义的至上性,使人适应环境,不那么患得患失,但忽略了社会环境的改造。实际上人的社会地位也是可以改变的,关键在于能否把握机遇和具有才智。但一切都要从自己现状出发,不能不切实际,好高骛远,自己折磨自己。

君子素其位而行①,不愿乎其外②。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③,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④。在上位,不陵下⑤;在下位,不援上⑥。正已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⑦。故君子居易以俟命⑧,小人行险以侥幸⑨。子曰:“射有似乎君子⑩,失诸正鹄⑪,反求诸其身。”

【注释】

①素:平素,现在的意思。这里作动词用。

②愿:羡慕。

③夷:指东方的部族。狄:指西方的部族。泛指当时的少数民族。

④无入:无论处于什么情况下。

⑤陵:欺侮。

⑥援:攀援。本指抓着东西往上爬,引申为投靠有势力的人。

⑦尤:抱怨。

⑧居易:居于平易安全的境地,也就是安居现状的意思。俟(sì)命:等待天命。

⑨行险:冒险。

⑩射:指射箭。

⑪正鹄(gǔ ):指箭靶子中心的圆圈。画在布上的叫正,画在皮上的叫鹄。

【译文】

君子安于现在所处的地位去做应做的事,不羡慕这以外的事情。处于富贵的地位,就做富贵人应做的事;处于贫贱的状况,就做贫贱人应做的事;处于夷狄的地位,就做夷狄应做的事;处于患难之中,就做在患难之中应做的事。君子无论处于什么情况下都是安然自得的。处于上位,不欺侮在下位的人;处于下位,不攀援在上位的人。端正自己而不苛求别人,这样就不会有什么抱怨了。上不抱怨天,下不抱怨人。所以,君子安居现状来等待天命,小人却铤而走险妄图获得非分的东西。孔子说:“君子立身处世就像射箭一样,射不中靶子,要回过头来寻找自身技艺的问题。”


上一篇:中庸——第十三章    下一篇:中庸——第十五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