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粮道田 > 明心见性

龙树菩萨警示修行者:不懂这四句偈语的奥秘,万千佛法都是空谈(转载)

时间:2025-03-03    浏览:22次

"师父,我每天诵经念佛,为什么总觉得修行没有进步?"年轻比丘慧明放下手中的经书,向他的师父请教。

"你每天读诵多少经文?"老和尚笑着问道。

"《金刚经》一遍,《心经》三遍,还有很多经咒。"慧明如实回答。

老和尚目光慈祥的看向比丘:"那你读过龙树菩萨的教诲吗?"

"读过一些《中论》,不过觉得太深奥了,很多地方看不明白。"

"你知道吗?龙树菩萨曾说过四句偈语,包含了修行的根本。不懂这四句话,读遍三藏十二部经典也是枉然。"老和尚抚须说道。

慧明眼睛一亮:"是什么偈语?请师父开示。"

老和尚站起身来,走到院中菩提树下,为他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话说在印度那烂陀寺,龙树菩萨每日为众生讲经说法。寺院中经常有各地高僧前来请益,讨论佛法奥义。

一日,有位精通三藏的比丘来访,这位比丘在他们那一带很有名气,人称"三藏法师"。

他自诩通晓佛法,读遍群经。

这位比丘见到龙树菩萨就说:"弟子不远千里来此,就是为了向菩萨请教。我已通读三藏典籍,记诵如流,每日也不懈修行,想必修行已有所成。"

龙树菩萨见他一脸傲气,笑而不语,只是问道:"你觉得佛法的根本在哪里?"

比丘立刻打开话匣子,从《阿含经》讲到《般若经》,从小乘说到大乘,引经据典,说得天花乱坠。

一旁的弟子们都听得入迷,纷纷赞叹不已,龙树菩萨等他说完,却对着他摇了摇头。

"怎么,我说得不对吗?"

比丘有些不服气,心想自己讲得头头是道,怎么菩萨还摇头。而龙树菩萨接下来的这句话却引起了在场所有人的注意......

龙树菩萨慈祥地说:"你背诵的经文虽多,但都是表相。真正的佛法,只在四句偈中。不明白这四句偈,读遍三藏也是徒劳。"

一个小沙弥忍不住问:"菩萨,是哪四句偈啊?"

比丘也来了兴趣:"请菩萨开示。"

龙树菩萨说道:"第一句:诸法因缘生。"

比丘立刻点点头:"这个我懂,说的是因果关系。一切现象都是有因有果,这是基本道理。"

"第二句:缘起性本空。"

比丘又道:"这也不难理解,讲的是空性道理。既然是因缘和合,就没有实体可得。"

"第三句:假名无实性。"

比丘略一思索:"明白,说的是世间如幻。一切名相都是假立的,没有真实的自性。"

他说这些话时,脸上带着几分得意,仿佛在向大家展示自己的学问。

龙树菩萨见他傲慢不已,停下了正要说出第四句,随后问比丘:"前三句你都说懂了,可知道它们的真正含义吗?你说的都是文字表面的理解。还有第四句,才是点醒迷津的关键。"

比丘愣住了,额头上渗出汗珠,他突然意识到自己可能真的只是停留在表面理解上。

众人也都屏息以待,想听听这最后一句,到底有何玄机......

龙树菩萨目光如电,缓缓说道:"第四句是:中道不颠倒。这四句偈语看似简单,实则包含了整个佛法的精髓。"

"请菩萨详细开示。"比丘放下傲气,恭敬地说。

"第一句'诸法因缘生',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而是说明一切现象都是因缘和合而生,没有独立的自性。

就像莲花,需要种子、阳光、水土、空气等众多因缘才能开放。缺一不可,哪一个都不能独立存在。"

"明白了这一点,就不会执着于任何一法。贪求神通的人,只看到神通的表象,不知道神通也是因缘所生,终归散灭。"

"第二句'缘起性本空',说明既然是因缘和合,就没有永恒不变的本质。

就像镜中影像,虽然清晰可见,但本质是空的。又如江河流水,每一刻都在变化,没有固定的'水'可得。"

"明白了这一点,就不会执着于任何境界。有些修行人执着于禅定境界,以为那就是究竟,不知那也是因缘所生,终归散灭。"

"第三句'假名无实性',告诉我们世间一切名相都是假立的,没有实在的自性。就像'长短'、'大小',都是相对而言,没有绝对的标准。'善恶'、'是非'也是如此,都是因缘假立。"

"明白了这一点,就不会执着于名相。有些人执着于'我是修行人'这个身份,处处标榜自己,实则着相已深。"

"第四句'中道不颠倒'最为关键,教导我们不要落入有无两边。

既不执着于有,也不执着于空,这才是真正的中道。很多人理解了空,就否定一切;理解了有,就处处执着。这都是颠倒。"

比丘听完恍然大悟:"原来如此!我以前只是死记硬背,在文字上打转,却没有真正理解其中的道理。难怪读了这么多经,修行却没有进步。"

龙树菩萨慈悲地说:"明白了这四句偈语,就掌握了修行的纲要。不明白这个道理,读再多经书也是隔靴搔痒。

修行要在日常生活中体会,不是光靠记诵经文。你每天读诵这么多经文,不如把这四句偈语时时记在心中,处处体会。"

这番开示后来被记入《中论》,成为佛法修持的重要指导。

禅宗六祖慧能大师也说:"不执着于相,不执着于空,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与龙树菩萨的教导可谓异曲同工。

这个开示也启发了无数后人,修行的关键不在于读多少经,背多少偈,而在于真正理解和实践佛法的精髓。

上一篇: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这三句话蕴含佛法奥秘(转载)    下一篇:龙树菩萨指出:堕入牲畜道的人,最惨的不是失去人身,而是这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