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摩诘居士开示:在家修行路上最难舍的执着,竟是这看似善良的行为(转载)
时间:2025-03-03 浏览:22次
维摩诘居士,这位被称为"不可思议解脱"的在家修行者,曾在维摩诘经中留下了许多震撼人心的开示。
他不着袈裟,不住寺庙,却以其高深的修为让诸多大比丘都自叹不如。
在一众菩萨眼中,他更是以示现病苦的方式,道出了修行路上最深层的执着。
很多人会想,修行不就是要多行善事、多积功德吗?
可维摩诘却告诉我们,在家修行最大的阻碍,恰恰来自于这些看似善良的行为背后的执着。
到底是什么样的执着?为什么连行善积德这样的好事也会成为修行的障碍?
这话要从一个特殊的因缘说起。
那一天,舍卫国的耆舍崛山上,佛陀正在为众比丘说法。
忽见文殊师利前来禀报:"世尊,毗耶离城中的维摩诘居士示现病苦,想请您前去探望。"
佛陀微微一笑,目光扫过在座的大众。
众所周知,维摩诘居士虽是在家身份,却道行高深。
他示现病苦,必定另有深意。
佛陀派遣文殊师利代为前往问疾,更请大迦叶、须菩提等多位大弟子一同前去。文殊师利等人来到维摩诘居士的丈室,只见室内空无一物,维摩诘卧病在榻。
文殊师利上前问讯:"居士,此病因从何起?久如当愈?"
维摩诘不急答话,反问道:"文殊师利,你道我这病,可是真病?"
文殊师利默然。
维摩诘继续说道:"众生病则我病,众生愈则我愈。"这番对话引起了在座众人的深思。
维摩诘又道:"诸位仁者,我此病起,实非四大不调,亦非六根所生。"
须菩提不解,问道:"居士既非真病,为何示现病相?"
维摩诘叹道:"正为度众生故。汝等且说,在家修行者,最难舍的执着是什么?"
大迦叶言:"对财物的贪恋。"
阿难言:"对家眷的牵挂。"
罗侯罗说:"对名声的执着。
"维摩诘微微摇头:"这些都不是最难舍的。我且问你们,一个普通的在家修行者,每日持斋诵经,广结善缘,救济贫苦,修桥补路,看似功德无量,可为何始终不得解脱?"
众人陷入沉思。
维摩诘继续说道:"你们可见过一个在家修行者,每日忙于行善,到处化缘救济,口中常说慈悲,心里却暗自欢喜:'我今日又做了一件好事'?""你们可见过一个在家修行者,遇到乞丐,立刻布施,心中暗自得意:'我真是个大善人'?""你们可见过一个在家修行者,见人遭难,急于相助,事后却期待对方的感恩回报?"维摩诘一连三问,众人默然。
维摩诘语气转厉:"这就是在家修行最大的执着,这个执着就四个字......""以善养我!"
"以善养我"四个字一出,在座的大众无不震惊。维摩诘居士所说的这个执着,不正是许多修行人都会不知不觉陷入的困境吗?
维摩诘缓缓坐起,说道:"诸位可知,众生轮回六道,皆因执着。外道执着苦行,以为苦行即是修行;凡夫执着福报,以为积德即是解脱。可是,只要心中有执,即是生死根本。""行善而执着于善,犹如被黄金锁链束缚,虽是金链,终究是束缚。许多在家修行人,表面上看似放下了世间的贪嗔痴,实则是用善行功德又织就了一张更细密的网。"
文殊师利问:"如何才能真正放下这个执着?"
维摩诘答道:"须知善恶两边俱空,福德因缘如梦如幻。行善时,不见能施之我,不见受施之人,不见所施之物,是谓三轮体空。若能如此,方为真正的布施。""我示现病苦,正是要让众生明白:病苦即是良药。以病苦故,能知众生病;以众生病故,菩萨亦病。菩萨病者,非真非假,无取无舍,是名大慈大悲。
"大迦叶恍然大悟:"原来居士示现病苦,是为了让我们看清自心的执着。"
维摩诘点头道:"正是如此。在家修行,不在于剃度出家,不在于苦行清修,而在于明心见性。若执着于善,即是著相;若执着于福,即是系缚。要知道,真正的修行,是在行善时如虚空,在布施时如流水,在慈悲时如明月。"
罗侯罗问:"如何才能做到这般境界?"
维摩诘答道:"心若不住,即是解脱。布施时,不住布施相;持戒时,不住持戒相;忍辱时,不住忍辱相。万行门中,无不如是。""众生往往执着于表相,以为穿衲衣便是修行,以为吃素便是清净,以为布施便是功德。须知这些都是方便法门,若执着不舍,反成障碍。真正的修行,是在日用平常中,不起分别,不生执着。""譬如虚空,虽容万物而不著一物;譬如明镜,虽照万象而不留一象;譬如清水,虽映众色而不沾一尘。在家修行者若能如是,虽在尘劳,不染尘劳;虽行万善,不著万善;虽度众生,不见众生可度。"
这番开示让在座的大众都深有感触。
维摩诘又说:"诸位且看,我今示现病苦,实则无病无苦。病苦从何处来?从执着中来。苦又从何处去?从放下处去。""在家修行者当知:行善而不著善,布施而不求报,慈悲而不存心,精进而不竞求。如此修行,方能真正解脱。否则,纵使广修福德,广积善缘,终究是把自己束缚在善法中,不得真正自在。"
文殊师利赞叹道:"居士此言,真是开示众生最深的执着。世人往往执着于善,不知善亦是一重束缚。今日闻居士开示,方知放下善法的执着,才是真正的善法。"
维摩诘微笑道:"善法本无善相,执着才生善恶。若能于善不善,心无挂碍,方是真正的修行。"
说到这里,维摩诘的"病"忽然痊愈,起身向众人合掌。众人这才明白,维摩诘示现病苦,正是为了点明这个最深的执着。从此以后,这番开示广为流传,让无数在家修行者明白:真正的修行,不在于行善的多少,而在于能否放下行善时的执着。行善而不执着,布施而不求报,慈悲而不存心,才是解脱之道。
有人问:"既然行善会生执着,那是不是就不要行善了?"
维摩诘答道:"行善如大地,承载万物而不求回报;行善如虚空,遍满世间而不著一尘;行善如流水,滋润万物而不居功。若能如是行善,何虑执着?"
这就是维摩诘居士留给后世最珍贵的开示:在家修行最难舍的执着,不是对世间五欲的贪恋,而是对善行功德的执着。唯有放下这个最细微的执着,才能真正获得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