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粮道田 > 明心见性

十重戒之第四 妄语戒(转载)

时间:2025-03-21    浏览:14次

第四 妄语戒 

若佛子,自妄语,教人妄语,方便妄语,妄语因、妄语缘、妄语法、妄语业,乃至不见言见,见言不见,身心妄语。

而菩萨常生正语、正见,亦生一切众生正语、正见。而反更起一切众生邪语、邪见、邪业者,是菩萨波罗夷罪。

注释:

自妄语:自己有意欺谁他人,或为贪图名利,或为自我表现。妄语,即虚谁不实之语。妄语有小妄语与大妄语之分。小妄语,指说不实之辞,犯波罗提罪,须向众僧忏悔。大妄语,谓未证圣果而称得证,未得圣法而称已得,此为波罗夷罪,要被逐出僧团,其恶业果报是堕入无间地狱。

教人妄语:指使或引导他人说不真实之语,或扬己功德,或说我是圣人等。

方便妄语:指以种种善巧方便,引导暗示他人相信自己已经证得佛道,说自己得到人天供养等,其内在动机无非名闻利养。

妄语因:指阿赖耶识中无始以来的谁贪种子,虚妄习气,因此习气而会生起谁惑他人之心。妄语缘:指引起或助长妄语心的种种外缘。如可欺之人现前,交往华而不实的朋友,不正当利益现前,皆可助成妄语。妄语法:指说妄语并尽量使人相信的种种方法。妄语业:说妄语且有人相信,妄语业即成。大乘佛教认为,即使是起心动念上不真实,也犯妄语戒,只不过相对于语行为较轻而已。

不见言见,见言不见:不见言见,即不曾见他人行善作恶,以顺人意而言曾见,或不曾见佛而言见佛。见言不见,即实见他人行善,以嫉妒心而言未见其善;或见他人作恶,以包庇心而言未见其恶。

正语:又作"正言""谛语",八正道之一,指远离欺诳语、离间语、粗俗语、华而不实语、诅咒语等一切虚妄不实的语言。正见:八正道之一,指如实了知世间、出世间的因果,明白一切诸法实相的见解。

邪语:即欺谁语、离间语、粗俗语、华而不实语、诅咒语等一切不正当的语言。邪见:即不明了世间、出世间因果,不识诸法实相的见解,如佛教中所说的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等五不正见。邪业:指由贪、嗔、痴而起的种种不正当的身业,如杀生、不与取、邪淫等。

译文:

佛弟子,自说妄语,指使或引导他人说妄语,以种种方便暗示他人相信不实之情的方便妄语,一切此等妄语皆不可以说。由无始谁贪习气而生诳惑他人之心、引起或助长妄语的种种外缘、种种妄语方法、一切妄语行为等,皆当断除远离。乃至不曾见说见,见说未见,一切身心妄语,都得禁止。

菩萨恒说正语,持正见,亦令一切众生说正语,持正见。若不如此,而反使一切众生说邪语,持邪见,行邪业,是犯菩萨波罗夷罪。

解读:

妄语之果报,将来会有拔舌犁耕等苦。大妄语者,会堕无间地狱,受苦惨烈不尽。然妄语戒,看似简易,实则极难守持。说妄语欺诳他人财物,说未证言证大妄语,欺谁他人供养,此等有形粗相戒尚易于持守。然于平时无意中自我表现而说妄语,为自己处境方便而说妄语,对他人无当下明显损害,亦无明显名利之心,甚至难以发现或不愿发现自己言语中的不实之处,此等妄语确实难以尽除,非智慧者不能尽于微细。


上一篇:十重戒之第三 淫戒(转载)    下一篇:十重戒之第五 酤酒戒(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