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粮道田 > 明心见性

(转载)【观修引导】修习安忍的11种方法

时间:2025-04-16    浏览:33次


 

把你看不顺的或者嗔恨的对象观想在面前

1 向内观察自己内心

首先警醒,向内观察自己内心,为什么会这样?

看到恶就是自己内心有恶的业习种子,并非他伤害了你,而是他把你心里的种子引了出来,如果没那个种子就不会受伤害。

打坐仔细观修,看清楚是什么样的恶习种子,对治一次,那个种子就会减弱一份。

看清后,真诚忏悔、念咒(比如念嗡班扎萨埵吽,金刚萨埵心咒),消除业障。心清净了后,一般情况就都看顺了!

2 观因果

眼看世事沧桑、岁月无情,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乃至人我相处、道德、健康、经济等,都各有其因果关系,现在有如是果,必定过去有如是因。相信因果的话,也就没什么看不顺了!

再观想做出这种看似仿佛不合理的事,他是随业力牵引、不能自主的、不自在的,现在的果也是未来的因,将来必定要承受相应的果报!不能只看到果生悲心,看到因也要生悲心,对他生起悲心,如果能劝导就劝导他,不能劝导就回向他早日觉醒,修习正法,不要再被这些烦恼所累!这样一想,就只有悲心,就没什么看不顺了!

3 打坐中反观自心

静静地注视着这个情绪,看它从哪里生起,到哪里消失,往里找。

比如,所有的烦恼根源都是贪,不管是生活中,还是修行中患得患失,都是因为贪,把相执为实有,找到这个贪的相,烦恼当下熄灭!

4 缘起观

观想万事万物都是缘起无自性的,因缘而起、因缘而灭。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缘聚合才显现的,不是凭空而起的,没有一个自性的我,也没有一个自性的他,这是异熟果报!

还债消业想

想之所以看不顺,一定是我以前做过同样的让别人看不顺的事情,让别人烦恼的事情,做还债消业想!

6 修安忍

他这样做是有密意的,一定是佛菩萨派来帮我修安忍、帮我成就道业的,心中感恩佛菩萨、感恩他,即使他是有意来伤害我的,那他将来可能要承受恶果,来帮我修安忍、帮我集聚圣财,不是更应该感恩他吗?

7 父母想

观想他是我过去世的父母,父母有错,生起慈心去引导,不会起嗔心!

8 观想他为过去的我 未来的佛

我没学佛时也一样的颠倒,甚至还不如他,现在在上师三宝的帮助下,清醒了一点,病的轻了一点,业障消了点,同病相怜,这样可以生起悲心!

9 修随喜

想他的好处、恩德,这样心里就调柔下来了,一般就看顺了!

10 无我观 

*多体观:色蕴多体,把自己或他人解剖,分成36堆不净物。

面对这个多体的色法,观想在哪里?

头发是我吗?牙齿是我吗?血肉是我吗?

受蕴只是各种各样苦乐舍的感受而已,眼耳鼻舌身意各有各的受。

想蕴就是心中生起的种种相,眼耳鼻舌身意各有各的相。

行蕴就是各种心所,是有贪嗔痴烦恼在起作用,是由业力在支配。

识蕴是六个识分别起作用,眼耳鼻舌身意六识自己在妄动。

这些蕴里面都没有一个在起作用,没有一个在主宰。

观完后,对自我的执著就轻了很多,都没有我,也没有他,一切都是无自性的,就没什么看不顺了!

*无常观:观诸法无常,一切随因缘变化而变化的有为法都是刹那生灭的。因缘聚合,第一刹那生起的同时就灭了,前一刹那是第二刹那的缘起,第二刹那在新的位置,以新的法重新产生,前一刹那已灭,后一刹那还没到来,只有当下这一刹那,而当下这一刹那不住第二刹那就灭了。当下一刹那只是一个影像,所以是空性的,像个泡泡一样、 一闪就没了,所以众生一世又一世,一劫又一劫不停的轮回,只是追逐贪一个个泡泡而已。

真正精进是安住当下,做现在该做的事,而不是随顺当下自己这一念,那就成了随顺自己的业习。

将当下一念转为正念,只有当下这一念是可以改变的,前一刹那正念引发下一刹那正念,时时在正念当中,智慧就开了,这里没有一个独一、恒常、自在的

如果观察到量,那对于像这样生生死死体性不常住的有情,无论遭受任何伤害,都能忍受而不起嗔心。

*苦观:我们这个有漏五蕴身,一直沉溺在苦苦、坏苦、行苦中,一切都是苦因,每一刹那的显现并非随主观愿望而转,唯一是受过去的业惑支配,都是不自在的可怜众生,都是被烦恼控制的。

通过观修多体观、无常观、苦观,心观自己,让心常思维善法、行持善法,产生没有一个独一、恒常、自在的我的无我觉受,而不再执著,就看顺了!

11 自他相换

需要有无我的基础,否则因我执重而引生病相。

具体方法:先观无我,然后再观想自己和上师三宝融为一体,发光利益一切众生。

这样观后就敢做下面的观想了:众生所有的痛苦和痛苦的因都变成黑色的气体融入自己的身体,从而使一切众生远离所有的痛苦及痛苦因。黑色气体融入自身,是指观想黑色气体从自己的鼻孔进入身体,并完会融入住在心脏里的我执,其实我执是不可能住在心脏里的,之所以这样观想,是为了故意破坏我执的缘故。

自己所有的快乐和快乐的因都变成白色气体,当自己呼气时,此白色气体就随着空气一起被排出体外,并融入所有众生的身体,从而使一切有情离苦得乐。

上一篇:(转载)世界自闭症关注日 | 愿孤独不再是你的痛苦    下一篇:(转载)索达吉堪布:“勤劳如山王,不及积微福。”一个人再怎么勤劳,也不如积累微小福德的作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