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莲师修法心语》十一•五种中阴类
时间:2025-08-05 浏览:31次
十一•五种中阴类
顶礼上师!
尊贵的莲花生大士,身体并非由母胎所生,而是从莲花中诞生,他远离了死亡的恐惧,斩断了生死的相续,其意趣与吉祥普贤如来无二无别。卡钦札佛母追随并侍奉莲师。
略说五中阴
当莲师住在珍珠水晶班玛贡时,空行母问道:“尊贵的上师,众生无法超越生老病死四大瀑流,这是因为没有逾越中阴所致。
那么,中阴有几种呢?”
莲师回答:“措嘉,三界轮回的一切众生,因为没有逾越中阴而受生,流转于三界。中阴有五种:
1.自性住中阴:直指明点,如孤儿遇见母亲。
2.禅定中阴:令不能明观者明观,如美女照镜。
3.梦境中阴:以习气相连,如江河流淌。
4.生死中阴:延续修行觉受,如连通中断的水渠。
5.转世中阴:延续业力,如暗室挂灯。
如果没有探究这五种中阴,就无法了解轮回的根源。”
自性住中阴
空行母问道:“如何抉择第一种自性住中阴直指明点,如孤儿遇见母亲?”
莲师回答:“自性住中阴直指明点,就像流浪的孤儿遇见母亲时,能认出母亲一样,自心直指为法身。
抉择它有三种方法:
一、以无变空性的本性抉择实相法身。
二、以无偏自现抉择现相智慧。三、以无为大乐抉择不二智慧。
第一,‘以无变空性的本性抉择实相法身’有七法:最初非因所生,中间不被缘灭,自然显现,非他所造,无有实体,非骤然产生,超越常断。
第二,‘以无偏自现抉择现相智慧’分为外迷乱显现和内智慧显现。
l)外迷乱显现是如何产生的呢?自觉菩提心的实相如虚空般无造作,但以无明为缘,产生了如云般的爱取,由爱取而入胎,依此形成五蕴,依五蕴而显现五大,从中出现五毒,五毒生五病,以五病为缘而导致死亡,由死亡而流转六道。
2)内智慧显现是如何呈现的呢?它以自解脱、无执著、无实体、无贪著的方式呈现。依此无明现为觉性,五毒现为五智,五大平衡,断除五境增益,由此对五中阴去除贪执,平息病痛与苦厄。了知这一点后,五魔会成为助伴,关闭地狱之门,逾越六道险地。
第三,‘以无为大乐抉择不二智慧’。若想:‘佛与众生二者、轮回与涅槃二者、显现与空性二者,这一切难道不是他体吗?’实际上,佛与众生在时间上无先后之分,轮回与涅槃在本体上无贤劣之别,显现与空性二者无有异体,因此皆为不二,是无为大乐。
对此,通过四种解脱执著的教言来解释:
1.通过无偏自现而解脱对空性的诽谤执著。
2.通过体空无变而解脱常见固执的执著。
3.通过无别双运而解脱真妄交替的执著。
4.通过无偏本基而解脱偏堕一方则急速堕落的执著。
通过六种直指来实修的窍诀:
1.显现直指为心。
2.心直指为空性。
3.显现与空性直指为无二。
4.无二直指为大乐。
5.大乐直指为无分别。
6.无分别直指为法身。
通过六种印持遇见法性母亲的窍诀:
1.以空性印持显现。
2.以显现印持空性。
3.以现空无二印持这两者。
4.以大乐印持无二。
5.以无分别印持大乐。
6.以不变法性印持无分别。
以五种断定的窍诀来决定:
1.以法身本来住于自身而断定无需寻求和修证。
2.以苦乐安住于法身而断定无需取舍。
3.以法身无生无灭而断定超越因果。
4.以无有是非执著而断定不是增损的对境。
5.以非造作、恒常安住而断定非分别所作。
证悟见解的功德:
1.智慧已至自地。
2.遇见法性母亲。
3.相状解脱于自地。
4.体会到认识本来面目的安乐。
5.所知自然断除。
6.超越见解之边。
‘智慧已至自地’意味着无论听闻多少佛法,都知道除了现空之外无所增进;了知自性,自然明白,知道不超出自心的行境。
如实认识即是‘遇见法性母亲’。眼睛的对境显现色,如果显而无耽著只是显现,就会‘相状解脱于自地’。如果仅仅这般显现,就会自得智慧、自得法性、自得安乐,‘体会到认识本来面目的安乐’。
这是大确信见解的窍诀,也称为不变佛种的见解、认清迷惑根源的鬼贼、斩断轮回始末的窍诀、心直指为法性的窍诀,这些都是见解的窍诀。
比如,一个母亲只有一个儿子,儿子的父亲去世后,母亲改嫁,儿子因此流落他乡。后来遇到母亲时,母亲认出了儿子,儿子也认出了母亲。同样,当证悟法性义时,也会毫无怀疑地断定:佛陀与众生二者、轮回与涅槃二者、显现与空性二者本来无别,都是法性唯一明点。这就是自性住中阴直指明点的教言,也是孤儿遇见母亲的教言。”
2.禅定中阴
空行母问道:“禅定中阴令不能明观者明观如美女照镜,是指什么呢?”
莲师回答:“令不能明观者明观,如美女照镜,这是禅修的窍诀,就像美女早中晚都照镜子一样,瑜伽行者也要在三时观察并修持自心。这包括身体的坐法、心的安住法两方面。
其一,在入坐禅修时,身体要保持端直,结平等跏趺坐,颈部稍微弯曲,眼睛垂视鼻尖,舌抵上颚,手放膝盖上。在日常行为中,行走、站立、卧睡都要与修行结合。
其二,心的安住法是,无所安住的大安住。在证悟见解的境界中,诸根逸然安住,身心无有改造、明而无执著地安住,将法身安住于明而无执著的法身中。要无颠倒禅修、长时间禅修、不间断禅修、以恭敬心禅修。
无颠倒禅修是指,在证悟见解的境界中,对明了的禅修不生起执著心,这就是不动平等性的意趣。明了是指明了为乐、明了为智慧、明了为无分别觉性、明了为智慧游舞,但不执著为乐、不执著为智慧、不执著为无分别觉性、不执著为智慧游舞。这是无执的觉性无执地自然生起。
禅修时有四种敌人:昏沉、掉举、常见、断见。
如果生起昏沉,不要在意昏沉本身,这叫做‘昏昧为法身的教言’;如果这不管用,就要提起精神来修。
就像在暗室中挂灯一样,瑜伽行者在身心分离时,没有了生前的肉身,在身心分离的刹那获得法身,这叫做在中阴成佛。六种神通显现,断除五毒而现前五智,八万四千法门同时明了,以报身和化身利益众生,如同在暗室中挂灯,一生即可成佛,这称为果位任运自成。”
这是莲师对空行母传授的五种中阴教言,愿具宿缘者值遇。蛇年秋季末月(九月)初二,写于珍珠水晶班玛贡。
伏藏印!隐藏印!交付印!
未完待续……
掉举,包括担心会掉举、想要收摄掉举、想要不掉举等情况,如果了知掉举就是自心本身,这叫做‘掉举印持为法性’。因为没有发现可掉举、可遮止、可安住、可净化的对象,所以了知它就是自性,这叫做‘妄念唤起为法性’。这是摧毁妄念的方法。如果不懂这些,就用‘零散收摄的窍诀’:将心安住于本体无改的境界中禅修。
禅修时会出现四种歧途:
l)流失于漠然之想,即心陷入无念的状态。
2)流失于茫然寂止,即心识迷糊而法性义不明现。
3)流失于觉知中,即希求固守不散射。
4)流失于内想中,即心识内收而安住。
遣除过失的方法是:不要让心陷入歧途;不住于常见,要以本体空性印持;不住于断见,要保持明而不灭;不需要成佛,因为自身安住法身;不用担心轮回,因为轮回解脱为法身;要将分别念道用为智慧,痛苦一显现为智慧,就无需净化。
如果能这样修持,就是无颠倒禅修。要长时间禅修、不间断禅修、以恭敬心禅修,这样修持会减少以往的执著习气。由于禅修的力量,会产生明了、安乐、似乎无身的感受。如果不禅修,就无法断除突然生起的迷乱妄念,无法断除以往的执著习气。
因此,要像大旗不被风动摇一样,让心识不离法性而专注修持。就像美女照镜子观察容貌有什么瑕疵一样,要依靠等持来观察见解和行为之义中是否有昏沉掉举等过失,并时常修持。
这就是修持禅定中阴的窍诀。”
3.梦境中阴
空行母问道:“梦境中阴以习气相连如江河流淌,是指什么?”
莲师回答:“这是行为的窍诀。就像河流不间断一样,这是将当前的禅定与梦境时的心识融合为一的窍诀。它有三种方法:以教言融合,以界融合,以行为融合。
1)以教言融合:是将睡眠带入乐空不二中。这又分三个方面:调整心识内收;调整身体四肢蜷缩;调整身心二者一在习气融合、半睡半醒时不离乐空的觉受,在不住习气、完全睡着时也不离开禅修的觉受。做到这一点,就是修成了中阴。
2)以界融合:刚开始恹恹欲睡时,地融入水,这时要修习乐空的觉受;心识稍有昏沉时,水融入火,这时也要修习乐空;心识恍恍惚惚时,火融入风,这时要修习乐空不二;完全入睡时,风融入识,这时也要修习乐空不二;无梦朗然时,识融入光明,这时会安住于无生无念、乐空朗然的状态中。做到这一点,就是修成了中阴。
3)以行为融合:要怀着在梦中认识梦的强烈愿望,白天修行时也要保持如梦的觉知。了知一切法是梦,了知一切苦乐为迷乱,要忆念之前的修行觉受。当梦境和白天的修行几乎没有差别时,因为梦境和中阴相似,修持上述内容就能断除中阴。就像河流不间断一样,要在白天、梦中和任何时候都不间断地修持。
这就是修持梦境中阴的窍诀。”
4.生死中阴
空行母问道:“生死中阴延续修行觉受如连通中断的水渠,是指什么?”
莲师回答:“生死中阴延续修行觉受如连通中断的水渠,分为两种:依靠他缘明观,具证悟者自己明观。
1)依靠他缘明观:依靠上师或法友提醒自己明观。
2)自己明观:自心住于无生无死的心性中,当地大融入地大时,感到身体沉重,体力不支;地大融入水大时,呼气长、吸气短;水大融入火大时,口鼻干燥,呼吸短促;火大融入风大时,神志不清;风大融入识时,呼吸停止。此时,要明观自己的心识,提起心识不被外缘所转,调整身心。死亡也是自己的心,虽然会离开血肉之身,但心无所谓离不离,要忆念以前的见修之义。也就是说,在那时候,要像连通中断的水渠一样,前一刹那灭尽,后一刹那依靠串习力延续下去。
这就是生死中阴延续修行觉受的窍诀。”
5.转世中阴
空行母问道:“什么是转世中阴延续业力如暗室挂灯的窍诀呢?”
莲师回答:“如果修持密宗本尊身,在中阴时依靠明观本尊身,就能获得大手印持明。如果无颠倒修持法性义,在中阴时了知无分别为法身,就能为自利成就法身,为他利显现报身和化身利益众生。
转世中阴类似睡眠中的梦境。呼吸停止后,心识突然进入中阴,如果没有逾越中阴,以生前的习气会认为有身体,由于没有证悟就会堕入六道深渊;如果逾越了中阴,就会以串习力,无论显现本尊还是法性,都能阻止进入六道之城一一因为没有血肉之躯,无论明观什么,都能安住其义,从而断绝轮回相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