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粮道田 > 明心见性

(转载)莲师:关于六种觉的开示

时间:2025-08-27    浏览:5次

这时,一位年轻的弟子问道:"那我们应该如何修行呢?"莲师站起身,走到洞口。高原的阳光照在他的身上,显得格外庄严。他说:"我来告诉你们一个故事。很久以前,在乌仗那国..."莲师开始讲述他年轻时的一段经历。那时他刚开始修行,也像很多人一样,整日诵经持咒。

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位特别的上师。这位上师不修任何法门,也不诵任何经咒。他只是静静地住在森林里,过着最简单的生活。但是,所有见过他的人都说他有着无比强大的力量,能降伏恶魔,化解灾难。年轻的莲师好奇地问这位上师:"您不修任何法门,是如何获得这么大的力量的?"上师笑着说:"我修的是最根本的法门。""什么是最根本的法门?"上师说:"你每天诵经持咒,可曾想过经咒的真正含义?你用咒语降伏恶魔,可知道最大的恶魔在哪里?"这些问题让年轻的莲师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讲到这里,莲师转向弟子们说:"那位上师的话改变了我的修行方向。我明白了,真正的修行不在表相上。"益西措嘉追问道:"那在哪里呢?"莲师说:"在觉性的开发上。""请大士详细开示。"弟子们异口同声地说。莲师开始详细解释:"很多人修行,都在寻找某种特殊的力量。有人想要神通,有人想要智慧,有人想要长生。但这些都是外在的追求。真正的修行,是要唤醒我们本具的觉性。


  "他接着讲述了自己多年来的修行经验。他说,在跟随那位上师学习之后,他开始明白,所有的经咒法门,都是为了帮助修行者开发内在的觉性。如果不明白这一点,再多的修行也只是表相功夫。

一位弟子问:"那我们日常的诵经持咒,岂不是都没有用处?"莲师说:"也不是这样。经咒就像是工具,关键是要知道如何使用这个工具。就像镜子,你可以用它照见自己的面容,也可以用它反射阳光。但如果你只是天天擦拭镜子,却从不用它来照见什么,那这面镜子就失去了它的作用。"

在桑耶寺的建设过程中,莲师就用实际行动展示了这一点。当时有很多恶魔作祟,干扰寺院的建设。其他修行人都用各种咒语来降伏这些恶魔,但效果并不明显。而莲师采用了完全不同的方式。他并没有使用任何咒语,而是直接与这些恶魔对话。他告诉这些恶魔:"你们的本性也是清净的,何必要做这些破坏的事情?"通过这种方式,他不仅降伏了这些恶魔,还把它们转化成了护法神。这件事在藏地广为流传,人们都称赞莲师的神通广大。

但莲师对弟子们说:"这不是神通,这是觉性的力量。当你真正明白了自己的本性,也就能看到其他众生的本性。"这番话引起了弟子们更大的困惑。一位年轻弟子问道:"大士,什么是觉性?我们整日诵经念咒,难道没有开发觉性吗?"莲师看着这群困惑的弟子,目光中充满智慧的光芒。

这时,天色已渐渐暗了下来,洞外的莲花在晚风中轻轻摇曳。他正准备开示,又一群弟子从远处匆匆赶来。这些新来的弟子中,有一位名叫贝若扎那的译师。他刚从印度取经回来,精通梵文,翻译了大量经典。但他心中也有一个难解的疑惑。莲花生大士看着眼前这群虔诚的弟子,眼中闪过一丝慈悲。

有弟子跪地恳求:"大士,我们日日持咒诵经,为何始终不得开悟?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修行之道?"大士微微一笑:"修行之人,必具六种觉性。若能圆满这六种觉性,便是真正的悟道者。""请大士慈悲开示,这六种觉性究竟是什么?"

   莲花生大士环顾四周的弟子,缓缓道来:"第一种觉性,是明觉。这不是普通的明白,而是对自心本性的清澈觉知。就像这山洞里的黑暗,不需要去驱赶,只要一盏灯就能照亮。同样,当你具备明觉,不用刻意排除妄念,自然能见到心的本来面目。"弟子们听得入神。

  大士继续说:"第二种觉性,是空觉。很多人以为空就是什么都没有,这是错误的。真正的空,是看透一切现象的本质。就像你们看到我降伏护法,以为是通过咒语的力量,实际是因为了知一切现象如梦如幻,没有实体可得。"这时,一阵高原的疾风吹过,洞口的莲花摇曳不止。

    莲师指着那朵莲花说:"第三种觉性,是动觉。看这莲花,风来则动,风去则止,却不失其本性。真正的修行人,处世应物也是如此,随缘应变而不失正念。"贝若扎那忍不住问道:"大士,这与我们平日的修持有何关联?"  

  莲师说:"第四种觉性,正是定觉。但这个'定'不是死板的禁制,而是活泼泼的觉照。很多人修定,把心压住不让它动,这反而违背了觉性的自然。真正的定,是了知心的本性本来清净,不用刻意压制。"

   "第五种觉性,是智觉。"莲师的声音变得更加庄严,"这不是世间的聪明才智,而是能见到诸法实相的般若智慧。有了这种觉性,才能真正理解经咒的深意,而不是停留在表面的音声上。"弟子们听到这里,似乎明白了什么,又似乎更加困惑。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了一阵嘹亮的法螺声,回荡在雪山之间。

   莲师说:"第六种觉性,是圆觉。这是最重要的一种觉性,它能让前面五种觉性融会贯通,圆融无碍。"益西措嘉追问:"请大士详细开示这圆觉的奥义。"莲师:"圆觉就像是大海,前面五种觉性就像是江河。江河各有源头,方向不同,但最终都归入大海。同样,一切修行法门,最终都要归入圆觉。"

他接着说:"很多人修行几十年,却始终不得要领,就是因为不懂这个道理。他们把经咒当作目的,却忘了经咒只是方便法门。真正的修行,是要通过这些方便法门,开发自己的觉性。"这时,一位年老的弟子问:"那我们应该如何修习这六种觉性呢?"

莲师露出了慈悲的微笑:"告诉你们一个秘密。这六种觉性,其实本来就具足在每个人心中,不用向外求取。关键是要认识它们,启发它们。"他开始详细解释修习的方法:"首先,要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觉知,这就是明觉的基础。当你真正保持觉知时,自然能体会到一切现象的空性,这就是空觉的开显。"

"在日常应对中,要学会随缘不变,这就是动觉的修习。在静坐时,不要强求压制妄念,而要安住在清明的觉照中,这就是定觉的关键。"莲师继续说:"在学习经教时,不要执着于文字表面,要思维经义的深意,这就是开发智觉的方法。最后,要把这一切都融入到生活中的每个当下,这就是圆觉的修持。"


一位弟子问:"这样修行,要多久才能有成就?"莲师说:"不在时间长短,而在你的觉性有多深。有人修行几十年,还在门外徘徊;有人一念相应,顿见本性。关键是要找对方向。"

贝若扎那又问:"那平时的诵经持咒还要继续吗?""当然要继续,"莲师说,"但要明白,诵经持咒是为了开发觉性,不是为了累积功德。当你带着觉性来诵经持咒,每一句经文,每一个咒语,都能显现它的真实义理。"这时,天已经完全黑了下来。洞口的莲花在月光下显得格外莹润。

莲师说:"就像这莲花,它不会因为你给它念多少咒语就开得更好。它需要的是适合的环境,需要的是自然的生长。我们的修行也是如此,重要的是创造觉性开发的环境,而不是一味的在表相上用功。"

弟子们听完这番开示,恍然大悟。他们明白了,真正的修行不在表相,而在于觉性的开发与圆满。这六种觉性,是一个修行人必须具备的品质,也是检验修行是否得力的标准。


最后,莲师总结道:"记住,修行的究竟目的,是要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这六种觉性,就是帮助你认识本来面目的明灯。只要你能圆满这六种觉性,就一定能见性成佛。"

从那以后,藏地的修行人开始重视觉性的修习,不再一味追求表相功夫。这个教法也成为了藏传佛教中最珍贵的修行指南之一,直到今天依然在指导着无数修行人。莲花生大士开示的六种觉性,揭示了修行的真实内涵,超越了表相的修持方法。这种觉性的修行,才是真正的见性之道。而一切经咒法门,都是为了开发这六种觉性而设的方便法门。

上一篇:(转载)莲师开示:修行人身现五种异相时,魔障已至,当即刻回头 下一篇: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