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粮道田 > 明心见性

(转载)什么是“大圆满法”?莲花生大士的开示让无数修行者当下开悟

时间:2025-09-01    浏览:15次

在那个遥远的年代,雪域高原上住着一位叫扎西的年轻修行者。他生在一个普通的牧民家庭,从小就对佛法有着深深的向往。每当看到高僧大德路过村庄,他都会恭敬地顶礼,希望能得到一些开示。

扎西十五岁时,父母双亡。他毅然决定出家修行,拜在当地寺院的根德上师门下。根德上师见他悟性颇高,就将自己毕生所学倾囊相授。扎西日夜苦修,很快就精通了显密教法。

可是修行了这么多年,他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似乎还差了点什么。每当夜深人静时,他都会坐在经堂里,翻阅经书,思索究竟还缺少什么。

这一天,一位游方僧人来到寺院。僧人告诉扎西,莲花生大士即将在邻近的白玉寺讲授大圆满法。扎西听闻此事,心中涌起一股从未有过的激动。


"大圆满法究竟是什么?"扎西追问那位僧人。

僧人神秘地笑了笑:"你去了就知道了。不过我可以告诉你,听过大圆满法的人,有的当下就开悟了。"

这句话让扎西更加好奇。第二天一早,他就收拾行装,向白玉寺出发。路途遥远,山路崎岖,他走了整整三天。

第三天傍晚,天空飘起了小雪。扎西加快脚步,生怕耽误了听法的时间。就在这时,他看见路边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正在艰难地捡拾柴火。

"老婆婆,天快黑了,雪也下得越来越大了,您还是早点回家吧。"扎西好心劝道。

老婆婆抬头看了看他:"年轻人,你这么着急赶路,可看见路边的这片莲花了吗?"

扎西愣住了,四下张望只见零星几棵野草,哪有什么莲花?他摇摇头说:"婆婆,这大雪天哪会有莲花呢?"

老婆婆不答,继续捡着柴火。扎西见问不出什么,只好继续赶路。可是老婆婆的话一直萦绕在他心头,总觉得意味深长。

当他到达白玉寺时,天已经完全黑了。寺院里早已人头攒动,来自各地的修行者济济一堂。扎西好不容易找到一个位置坐下,突然发现刚才那位老婆婆不知什么时候也来到了法堂,正安详地坐在角落里。

这时,莲花生大士在众人的恭迎下走上法座。他的面容慈祥而威严,目光如同秋水般清澈。大殿一下子安静下来,所有人都屏息以待。

莲花生大士环视众人,开口说道:"诸位,你们都是为了求取解脱之道而来。可是你们可知道,解脱之道就在眼前?"

台下的修行者们面面相觑。一位年长的比丘举手问道:"请问大士,何为眼前的解脱之道?"

莲花生大士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讲起了商人走夜路的故事。听完故事,扎西若有所思,觉得自己多年来的修行似乎就像那个商人,总是在寻找本来就在自己身上的东西。

就在这时,莲花生大士的目光突然投向扎西:"年轻人,你来的路上,可见到路边的莲花了吗?"

扎西浑身一震,这不正是老婆婆问过的问题吗?他再次环顾四周,却发现那位老婆婆已经不见了。

莲花生大士接着说:"众生都具有佛性,就像路边的莲花一样清净无染。只是被无明遮蔽,看不见自己的本来面目。大圆满法,就是要让你们直指本心,见到自己的佛性。"

这番话让在场的修行者都陷入了沉思。扎西更是感触良多,他开始明白为什么自己以前学习了那么多经典,却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原来他一直在外寻求,却忽略了自己本具的佛性。

随着时日推移,越来越多的修行者慕名而来。有的是远道而来的大德,有的是初学佛法的居士,他们都带着对大圆满法的渴求而来。

一天,一位从中原远道而来的高僧向莲花生大士请教:"大士,我听说修习大圆满法可以即身成就,是这样吗?"

莲花生大士说:"你知道为什么鸟儿能够飞翔吗?"

高僧思索片刻说:"因为它们有翅膀。"

莲花生大士摇头说:"不对,鸟儿能够飞翔是因为它们相信自己能够飞翔。如果一只鸟儿不相信自己能飞,即使有最强健的翅膀也无法离地。同样的道理,如果你不相信自己本具佛性,即使修习再多法门也无法证悟。"

这个回答让扎西深受启发。他想起自己这些年来,一直在追求各种法门,研习各种经典,却从未真正相信过自己本具的佛性。

一天清晨,扎西在寺院后山打坐。忽然,一位面容枯槁的老修行者坐到他身边,说道:"年轻人,我看你这些天一直在用功,不知可有收获?"

扎西恭敬地说:"老人家,我确实有些困惑。以前学习经典时,总觉得要把每一部经都读透,每一个法门都修习。可是听了莲花生大士的开示后,反而不知道该怎么修行了。"

莲师正要开示大圆满法的奥义,忽然双目微闭,神情庄重地说道:"这大圆满法门,乃是诸佛如来最殊胜的教法。修习此法的人,十个当中有九个会走入歧途,不得真传。"

"为何会如此?"修行者惊诧不已,"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大圆满法如此难以领悟?"

莲师看着眼前困惑的修行者,缓缓道出了这个惊人的答案......

莲师慈悲地看着眼前的修行者,缓缓道来:"大圆满法之所以难以领悟,是因为众生总是向外攀缘,被自己的分别心所障。就像一个人戴着眼镜到处找眼镜,走遍千山万水也找不到。直到有一天,他照镜子时才发现眼镜一直都在自己鼻子上。"

"那应该如何避免走入歧途呢?"修行者追问道。

莲师说:"让我讲一个故事。从前有位国王,他有一面宝镜,能照见人的本来面目。很多人想要一睹宝镜,但国王说:'要想看清宝镜中的影像,必须先修持戒定慧三学,否则即使照见也无法认出自己。'"

"有个商人听说后,不屑一顾,说自己天天照镜子,哪需要什么修行。他贿赂守卫,偷偷溜进宝库。当他站在宝镜前时,却惊恐地发现镜中是一片混沌,什么也看不清。"

"还有个学者,博览群书,自认为已经通达佛法。他也来看宝镜,但见到的只是自己的影子,与普通镜子无异。他失望地说:'这哪是什么宝镜,不过是块普通的铜镜罢了。'"

"唯有一位老修行者,多年持戒修行,心如止水。当他站在宝镜前,忽然开怀大笑。国王问他看到了什么,他说:'我什么也没看到,因为能见的和所见的本来就是一体。'"

莲师说:"大圆满法就像这面宝镜。不是宝镜有什么神奇之处,而是照见宝镜的人,必须具备相应的清净心。"

"第一种人急于求成,不愿意脚踏实地修行,他们永远只能在门外徘徊。第二种人执着于知见,以为理解了道理就等于证悟,结果只能看到表相。第三种人放下分别心,才能真正照见本性。"

修行者若有所思:"那是不是意味着,修习大圆满法必须先有深厚的修行基础?"

莲师说:"不尽然。关键不在基础的深浅,而在见地的正确与否。就像莲花,不论生在何处,只要认识到自己的本性是清净的,就能穿过污泥而不染。"

"大圆满法的修持有三个层次:见、修、行。'见'就是认识本性,'修'是安住本性,'行'则是显现本性。很多人在'见'上就走偏了,要么落入断见,以为什么都不用做;要么落入常见,执着于某种境界不放。"

这时,一阵清风吹过,带来阵阵花香。修行者抬头一看,惊讶地发现周围的草地上开满了莲花,每一朵都散发着净洁的光芒。

莲师继续说:"看到这些莲花了吗?它们本来就在这里,只是你之前没有用心去看。同样,我们的佛性本来具足,只是被妄念遮蔽了。"

"修习大圆满法的人容易犯四种错误:第一种是闻法后就以为开悟了,不再精进修行;第二种是执着于神通感应,忘记了修行的本质;第三种是把自己的妄想当作证悟的境界;第四种是落入空洞的理解,没有实修的功夫。"

"要避免这些错误,必须明白三个要点:第一,认识本性只是开始,还需要通过持续的修行来安住;第二,修行不是追求什么,而是显现本来具足的清净性;第三,证悟不是得到什么,而是放下遮蔽真性的妄念。"

修行者问:"那应该如何实修呢?"

莲师说:"首先要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觉知,不被境界所转。就像莲花虽然生在污泥中,但时时保持着自己的清净。其次要明白,所有的修行方法都是方便,不要执着于方法本身。最后要懂得,真正的修行不是追求特殊的经验,而是回归到最平常的本来面目。"

"举个例子,当你看到一朵花时,普通人只看到花的外相,学者会分析花的特征,而真正的修行者能同时看到花的存在和花的空性,不落入任何一边。这就是大圆满法所说的远离四边八邪的中道见地。"

"很多人修习大圆满法,一听说'本来具足'就以为不用修行了,这是最大的误解。就像种子里虽然本具开花的潜能,但还需要阳光、水分的滋养才能开花。同样,虽然我们本具佛性,但还需要通过修行来显现这份清净的本性。"

莲师接着开示:"真正的修行不是加入什么,而是去除遮蔽。就像擦拭蒙尘的镜子,不是要给镜子增添什么,而是要去除遮蔽镜子光明的灰尘。大圆满法就是教导我们如何认出自己本具的清净光明,然后通过修行逐渐显现这份光明。"

"记住,证悟不是一蹴而就的。即使了悟了本性,还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安住和显现。这就像莲花,从发芽到开花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但每一个阶段都是完整的显现。"

听到这里,修行者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大圆满法被称为最究竟的教法,也明白了为什么很多人会走入歧途。原来一切都在于见地是否正确,修行是否踏实。

莲师最后说:"大圆满法的殊胜在于直指本心,但也正因为太直接,反而容易被误解。真正的修行不在于追求神奇的体验,而在于时时处处活出本具的清净觉性。"

"就像那面宝镜,重要的不是看到什么,而是培养能够照见本性的清净心。当你的心真正清净时,自然能见到本来面目,这才是大圆满法的真谛。"

这番开示让在场的修行者都得到了深刻的启发。他们明白了,修行不是向外追求,而是向内觉照;不是获得什么,而是显现本具的清净本性。

最后,莲师总结道:"大圆满法的精髓,就是认识本心,活出本性。行于世间而不染世间,如莲花一般清净庄严。"


上一篇:(转载)去墓地,需要做“保护措施”吗?(慈诚罗珠堪布)    下一篇:(转载)修行者获得临终解脱的第一良机——临终时感知第一明光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