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修行奥秘何在?莲花生大士解答关键所在:大圆满法门就是答案
时间:2025-09-03 浏览:21次
在《莲花生传》中记载,这位大成就者曾说:"修行如登山,路有千万条,但通往山顶的捷径只有一条。"
无数修行人终其一生,持咒念佛,打坐参禅,却始终在修行的门外徘徊。
他们困惑于功法的繁复,迷失在经典的浩瀚中,不知何为修行的根本。
有人苦修几十年,依然烦恼缠身,有人遍访名师,却得不到真正的解脱之道。
这修行的奥秘究竟何在?
雅砻河谷的春天,桃花盛开。
一位年过半百的修行人名叫丹增,从拉萨远道而来,只为求见莲花生大士。
他在桑耶寺外的茅屋里苦等了三天三夜。
"大士,弟子修行二十余年,诵经十万遍,持咒百万声,为何依然烦恼不断,智慧不开?"丹增跪在莲花生面前,眼中满含泪水。
莲花生大士静静地看着他,没有立即回答。
屋外春风轻拂,桃花片片飘落。
"你可曾见过那朵桃花是如何绽放的?"莲花生指向窗外。
"大士,桃花自然绽放,无需修行。"
正是。
莲花生微笑道,"那么,你的佛性又何尝不是如此?"
丹增愣住了。
他从未想过,自己苦苦追寻的佛性,原本就在那里。
"大士,您的意思是..."
莲花生站起身,走到窗前:"丹增,你告诉我,这二十年来,你最累的是什么?"
每日早课晚课,持咒打坐,身心俱疲。
有时候一坐就是几个小时,腿麻背痛,心中杂念纷飞,越想压制越是汹涌。
丹增如实回答。
"你可知道,你正在用一颗造作的心,去寻找那颗本来无作的心?"
这句话如醍醐灌顶,丹增浑身一震。
"大士,那应该如何修行?"
"修行?"莲花生转身看着丹增,"谁在修?什么需要修?"
丹增张口欲言,却发现无话可说。
他突然意识到,这二十年来,自己一直在"修行"这个概念中打转,从未真正明白修行的本质。
"大士,弟子愚钝,请您开示。"
莲花生坐下,拿起桌上的一杯清茶:"你看这茶,是清净的还是污浊的?"
"是清净的。"
"那为何你要去清净它?"
丹增恍然大悟。
他明白了,自己一直在清净本就清净的心性,在修饰本就圆满的佛性。
"大士,您说的大圆满法门,莫非就是..."
莲花生点点头:"大圆满,不是一种修法,而是对心性本来面目的直接认识。
一切修行的终极,都指向这个认识。"
"可是大士,既然心性本来圆满,为何我们还有烦恼?"
"烦恼如云,佛性如天。
云遮住了天,天就不存在了吗?"
丹增若有所思。
他想起了自己这些年的修行经历,那些痛苦挣扎,那些徒劳的努力。
"大士,那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这些烦恼?"
"就像对待天空中的云一样。
不追逐,不排斥,只是看着它们的来去。"
"看着?"
"是的,就是看着。
不用心去抓,不用心去推。
烦恼来了,知道它来了;烦恼去了,知道它去了。
这个'知道'本身,就是佛性的显现。"
丹增闭上眼睛,细细体会这种"知道"。
慢慢地,他感受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宁静。
不是压制出来的宁静,而是本来就有的宁静。
"大士,这种感觉...好奇妙。"
"这就是你的本来面目。
二十年来,你一直在寻找的,原来从未离开过你。"
丹增睁开眼睛,泪水模糊了视线。
这么简单的道理,他为什么用了二十年才明白?
"大士,为什么这么简单的法门,很少有人传授?"
莲花生大士看向远山,眼中闪过一丝深意:"因为太简单,所以人们不相信。
因为太直接,所以人们绕道而行。"
丹增听后,心中涌起巨大的震撼。
原来修行的最高境界,竟然如此简单直接。
可是,他心中还有一个最大的疑问:既然大圆满法门如此殊胜,那么为什么莲花生大士要说它是"最危险"的法门?
这个秘密,将彻底颠覆他对修行的所有认知...
"大士,既然大圆满如此殊胜,为何您又说它是最危险的法门?"丹增小心翼翼地问道。
莲花生大士的表情变得庄重起来:"丹增,正因为它太简单,太直接,所以最容易被误解。"
"如何误解?"
"第一种误解,是以为无修无证,就可以放纵造业。
有人听说'心性本来圆满',便以为可以随心所欲,不守戒律,不修善法。
这是大邪见。"
丹增点头,他确实听说过这样的人。
"第二种误解,是以为大圆满就是什么都不做。
有人以为既然本来圆满,就什么修行都不需要了。
这也是错的。
就像天空本来晴朗,但乌云遮蔽时,我们还是需要等待云散。"
"那么,真正的大圆满修行是什么样的?"
莲花生大士站起身,走到院子里。
春日的阳光洒在他身上,整个人显得光明庄严。
"真正的大圆满修行,是在一切日常生活中保持觉知。
不是坐在那里什么都不想,而是在行走坐卧中,保持对心性本质的认识。"
"具体如何做?"
"当你生气时,知道自己在生气,但不认同这个生气。
当你快乐时,知道自己在快乐,但不执着这个快乐。
当你吃饭时,知道自己在吃饭
当你走路时,知道自己在走路。
这个'知道',就是佛性的妙用。"
丹增仔细琢磨着这些话。
突然,他明白了:"大士,您是说,修行不在于改变什么,而在于认识什么?"
"正是!"莲花生赞许地点头,"大圆满的核心,就是对心性本质的直接认识。
一旦认识了,就不会再被烦恼所转。
就像认识了梦境是梦,就不会再害怕梦中的老虎。"
"可是大士,这种认识如何才能稳固?"
"通过上师的指引,通过自己的体验,通过不断的安住。
就像学骑马,起初会摔下来,但熟练了就稳坐不动。"
莲花生大士回到屋内,从怀中取出一个小小的水晶:"丹增,你看这水晶。"
"很透明,很清净。"
"你的心性也是如此。
无论外境如何变化,它的本质从不改变。
大圆满的修行,就是认识这个不变的本质,并安住在其中。"
"安住又是什么意思?"
"就像你现在听我说话,有一个在听的觉知。
这个觉知不是想出来的,不是修出来的,它本来就在。
安住,就是轻松地停留在这个觉知中。"
丹增闭上眼睛,感受着这个觉知。
确实,有一个清明的觉察在那里,它不需要任何努力,本来就是清净的。
"大士,我好像明白了一些。
可是,为什么这个法门传承如此珍贵?"
莲花生大士神情严肃起来:因为它直指心性,不需要经过复杂的次第。
但也正因为如此,根器不够的人很容易偏向。
就像给小孩一把利剑,可能伤到自己。
"什么样的人适合修大圆满?"
"首先要有基础的佛法见解,明白因果业报,具备慈悲心和菩提心。
其次要有清净的传承,得到具德上师的指引。
最后要有坚定的信心和持续的精进。"
"那些没有这些条件的人呢?"
"可以从基础修行开始。
念佛持咒,读经闻思,培养福德资粮。
当因缘具足时,大圆满的智慧自然会显现。"
丹增听后,心中升起深深的感恩。
他明白了,自己这二十年的修行并没有白费,那些都是为今日的开悟做准备。
"大士,我现在该如何继续修行?"
"回到日常生活中,保持今日的觉知。
无论做什么,都要记住你的本来面目。
当烦恼起时,回到这个觉知;当快乐至时,也回到这个觉知。
渐渐地,你会发现,觉知与日常生活融为一体,那时就是真正的大圆满成就。"
夕阳西下,丹增起身告别。
他知道,自己的修行路从今天开始,有了全新的方向。
不再是苦苦寻觅,而是安住本性
不再是造作修饰,而是保任觉知。
离开时,莲花生大士送给他最后一句话:"记住,大圆满不是一个境界,而是对心性本质的认识。
这个认识一旦生起,就再也不会失去。"
丹增走在回程的路上,春风依然轻拂,桃花依然飘香。
但他的心境已经完全不同了。
每一步,都是在佛性中行走
每一息,都是在觉知中呼吸。
这就是莲花生大士传给雪域高原最珍贵的法宝
大圆满法门的真正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