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龙树菩萨开示:见性成佛的三重境界,开悟得解脫,迷惑随轮回
时间:2025-09-08 浏览:11次
这位大菩萨曾在一次开示中说道:“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知无生。”寥寥数语,却道出了见性成佛的根本要义。但是,见性成佛究竟有着怎样的层次境界呢?
那是一个秋高气爽的傍晚,龙树菩萨正在那烂陀寺的法堂中为弟子们讲经。堂内烛火摇曳,数十位比丘围坐在菩萨周围,个个神情专注。
一位年轻的比丘名叫提婆,他双手合十向龙树菩萨请教:“尊者,弟子听闻您常说见性成佛,但不知这见性究竟有几重境界?”
龙树菩萨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慈悲的光芒:“提婆,你这一问甚好。见性成佛确实有三重境界,如登高山,须一步一步向上攀登。”
“第一重境界,名为初见本性。”龙树菩萨缓缓说道,“修行人通过参禅打坐,忽然间觉察到内心深处那个不生不灭的真我。就如同夜行人忽见明月,虽然光明乍现,但仍有云雾遮蔽。”
提婆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那第二重境界呢?”
“第二重境界,名为深入本性。”龙树菩萨继续开示,“此时修行人不仅见到了本性,更能安住其中,不被外境所转。犹如那明月破云而出,光辉渐盛,照亮四方。但此时虽然见性较为稳定,却仍有细微的能所对立未能完全消融。”
法堂内一片寂静,众比丘都在静静聆听着这珍贵的开示。一位老比丘忍不住问道:“尊者,那第三重境界又是如何?”
龙树菩萨双目微闭,仿佛进入了甚深的禅定状态,良久才慢慢开口:“第三重境界,名为究竟本性。到了这个层次,修行人彻底证悟了诸法的空性,能所双泯,主客俱空。就如那轮满月高悬中天,不再有丝毫遮蔽,光明遍照十方世界。”
“此时,行者真正明白了什么叫'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一切分别念完全止息,安住在如如不动的本觉当中。”
听到这里,提婆忽然想起了什么,急切地问道:“尊者,那为何有些人能够开悟得解脫,而有些人却始终迷惑随轮回呢?”
龙树菩萨看了看这位聪慧的弟子,眼中流露出赞许之色:“这正是关键所在。开悟与迷惑的分水岭,就在于是否能够真正领悟诸法空性的道理。”
“那些开悟的圣者,他们深深明白一切现象都是因缘和合而生,当体即空,没有丝毫实在的自性。就如水中月影,看似真实,实则虚幻。正因为明白了这个道理,所以能够放下一切执着,获得真正的解脫。”
“而那些迷惑的众生呢?”老比丘追问道。
龙树菩萨轻叹一声:“他们始终执着于诸法实有,认为自我、外境都是真实存在的。就如同把绳子当作毒蛇,把海市蜃楼当作真实的城池。正是这种虚妄的执着,让他们在六道轮回中不能出离。”
法堂内的气氛变得更加凝重,每个人都在思考着龙树菩萨的话语。这时,一位中年比丘站起身来,恭敬地问道:“尊者,我们这些凡夫俗子,要如何才能从迷惑走向开悟呢?”
龙树菩萨慈悲地看着这位诚恳的弟子:“修行的要诀就在于观空。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一切法都是缘起性空,没有独立存在的实体。当你真正理解了这个道理,并能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自然就能逐步从迷惑走向开悟。”
“但是...”提婆欲言又止,似乎还有什么重要的疑问。
龙树菩萨看出了提婆心中的困惑,温和地说道:“提婆,你心中还有疑问,不妨直说。”
提婆鼓起勇气问道:“尊者,您说的这三重境界,听起来确实殊胜。但是,如何才能确定自己达到了哪一重境界呢?又如何才能从一重境界进入下一重境界呢?”
龙树菩萨眼中闪过一丝深意,缓缓说道:“这正是修行路上最关键的问题。每一重境界都有其独特的验证标准,而从一重进入下一重的方法,更是...”
话说到这里,龙树菩萨忽然停了下来,似乎在思考着什么重要的事情。整个法堂陷入了深深的寂静,所有人都在等待着菩萨接下来的开示。这个问题的答案,关系到每一个修行人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能否真正获得解脫的根本大事。
龙树菩萨沉思片刻,接着说道:“要验证自己是否达到了第一重境界,关键在于观察自己是否真正见到了不生不灭的本性。这种见不是用眼睛看,而是用智慧觉察。当你在静坐中忽然发现,有一个清明觉知的东西,它不随念头起落而变化,不因外境好坏而动摇,那就是初见本性的征象。”
“但要注意的是,这种见往往是瞬间的,就像闪电划过夜空,很快就会被妄念覆盖。所以初见本性的人,往往会怀疑自己是否真的见到了。”
提婆点头道:“那如何进入第二重境界呢?”
“从第一重进入第二重,需要持续不断的用功。”龙树菩萨耐心解释道,“你要学会在见到本性后,努力安住其中。就像学走路的孩子,刚开始只能走几步就会摔倒,但通过不断练习,终能稳步行走。”
“具体的方法就是观照。无论在行住坐卧中,都要时时回光返照,观察那个能知能觉的主体。当外境现前时,不要被境界所转,而要看清楚是谁在知道这些境界。久而久之,你就能在本性中安住得越来越稳定。”
“达到第二重境界的验证标准是什么?”老比丘急切地问道。
龙树菩萨微笑道:“当你能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时间都保持清明觉照,不被烦恼情绪所摄,面对逆境时内心如如不动,那就说明你已经深入本性了。但此时还会有微细的我执存在,觉得'我'在观照,'我'在修行。”
“那最高的第三重境界呢?”中年比丘迫不及待地问。
龙树菩萨神情变得庄严起来:“第三重境界最难证得,也最难描述。要从第二重进入第三重,需要彻底放下能观和所观的对立。当你发现连那个在观照的'我'也是虚妄分别时,当下能所双泯,证入空性。”
“这时你会发现,原来从来没有一个能修的我,也没有一个所修的法,一切都是心的显现。就如《中论》所说:'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知无生。'一切法当体即空,本来清净。”
“达到这个境界的圣者,已经彻底超越了生死轮回。他们深知诸法空性,所以既不贪着涅槃,也不厌离生死。在他们眼中,生死与涅槃无二无别,烦恼即菩提,凡夫即是佛。”
听到这里,所有的比丘都被深深震撼了。提婆满怀感激地说道:“尊者,您的开示让我们明白了修行的正确道路。那为什么有人能够依此获得解脫,而有人却依然迷惑呢?”
龙树菩萨慈悲地说道:“关键在于信心和精进。那些最终开悟的人,他们对佛法有着坚定不移的信心,相信通过修行一定能够证悟空性。他们能够持之以恒地用功,不因暂时的困难而退转。”
“那些始终迷惑的人,往往缺乏这种信心和毅力。他们或者怀疑佛法的真实性,或者不愿意放下自我执着,或者修行不够精进。就如种子虽好,但缺少阳光雨露,终难发芽开花。”
“诸位比丘要牢记:见性成佛的三重境界虽然高深,但只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心,持续的精进,以及正确的方法,人人都能证得。关键是要明白诸法空性的道理,在日常生活中不断观照实践,终有一天必能获得究竟的解脫。”
夜色渐深,但法堂内的灯火依然明亮。龙树菩萨的开示如甘露般滋润着每一位听法者的心田,为他们指明了从迷惑走向觉悟的光明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