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粮道田 > 佛学入门

忏悔窍诀 第4课

时间:2025-09-22    浏览:144次

4

 

2019 12 18

 

 

 

 

《三十五佛忏悔文》的第一部分是顶礼支:称念三十五佛名号并顶礼佛尊。第二部分是忏悔支:在三十五佛面前,将无始以来自己所造、劝别人造、随喜他人所造的近五无间罪、五无间罪、十不善业等罪业,以具足四种对治力的方式发露忏悔,不覆不藏。今天讲第三部分——回向支。

前面的内容和今天要讲的经文主要出自《大宝积经》,与藏文译本和不空法师的译本稍有不同。

《三十五佛忏悔文》很重要。以前很多人仅仅是看一看三十五佛的图片,口头上念一念,并不了解其内容的殊胜性。通过这次学习,大家应该了解这部经的重要性,对其更加重视。

前两天发愿念诵《三十五佛忏悔文》的人比较多。如果你们愿意每天礼忏或念诵一遍的话,我也想给大家提供一个共修的机会。多年以来,我自己一直在念诵;以后大家共同念诵的话,也是很有意义的。希望你们在有生之年每天都能坚持,念藏文或汉文都可以。其实,念一遍《三十五佛忏悔文》用不了多长时间。昨天我们边顶礼边念三十五佛名号,大概用了六七分钟吧。

但昨天可能念得有点快了。在汉地,念佛号、顶礼时会敲引磬提示,不然不好掌握节奏。昨天维那师念得很快,故意让我们出汗,最后他就特别开心, 因为他自己也不用磕头。今天讲完课我们还是一起礼忏。

不空译本的后面说:五天竺(中印度、东印度、南印度、西印度、北印度)的大乘修行人常于六时依《三十五佛忏悔文》礼忏,其功德不可思量(《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此三十五佛名并忏悔法,出乌波离所问经,能净业障重罪,现生所求禅定解脱,及诸地位皆能满足。五天竺国修行大乘人,常于六时礼忏不阙,功德广多文烦不能尽录,但依天竺所行者略记之。余如本经所述也。)。汉地也有礼拜八十八佛的传统。

从无始至今生,每个人都有想得起或想不起的诸多罪障,如果现在不忏悔,可能到死都没机会忏悔清净。大家应该明白这个事理,好好忏悔。能发愿每天念一遍《三十五佛忏悔文》是最好的;如果不能,也可以发愿在一段时间内念诵一百遍或一千遍以上,这个功德很大。

 

回向支

 

在忏悔支和回向支中,首先都有祈愿如来垂念的内容。今诸佛世尊,当证知我,当忆念我。

 

愿以三十五佛为主的十方所有世尊,都慈悲地垂念我、忆念我。

 

◎ 回向与六度相关之善根

 

我复于诸佛世尊前作如是言:若我此生,若于余生,曾行布施,或守净戒,乃至施与畜生一抟之食, 或修净行所有善根,成就众生所有善根,修行菩提所有善根,及无上智所有善根,

 

我又在诸佛世尊面前这样说:如果我今生及无始生死以来曾行持布施、守持清净戒律,下至施与畜生一抟之食,或受持清净行为,及修安忍、精进、禅定、智慧等善行,或普通善根,或广大善根,全部回向众生。

 

如是祈祷:佛陀啊,请垂念我,今天我要将所有善根作回向。回向哪些善根呢?自己今生、前世,乃至无始以来,在一切世界中所造的以六波罗蜜多为主的一切善根,都要进行回向。

 

◎ 善根之两种解释

 

这一段经文,有的译本中表述为:“若我此生, 若我前生,无始生死以来,于一切轮回中所受生处, 乃至施与畜生一抟之食,若我布施之善根,若我护戒之善根,若我净行之善根,若我成熟诸有情之善根,若我发无上菩提心之善根,若我修无上智之善根……”对于其中所回向之善根,也有不同的解释方法。

第一种解释:善根分为普通善根和广大善根。

 

一、普通善根,即无始以来所做的三种普通善事。

 

1.布施之善根——“若我布施之善根”。

 

布施的种类很多,包括向诸佛菩萨做供养,布施人、非人等。其中,比较下等的是布施畜生一抟食, 如喂猫、喂狗等。

2.护戒之善根——“若我护戒之善根”。

 

以自利之心,受持别解脱戒中的居士戒、沙弥戒、沙弥尼戒、比丘戒、比丘尼戒的善根。

3.净行之善根——“若我净行之善根”。

 

“净行”指清净的行为。在累世轮回中,受持清净行为的善根也要回向。有些人生来就特别守规矩, 有一种自我约束力,不容易犯错,也不轻易做坏事, 行为非常清净。

二、广大善根。

 

1.成熟有情之善根——“若我成熟诸有情之善根”。

 

这是涉及有情的大乘善根,即通过讲经说法等方便方法,让三界有情相续未成熟的得以成熟,已成熟的获得解脱。

2.发无上菩提心之善根——“若我发无上菩提心之善根”。

无上菩提心,指愿一切众生获得如来正等觉果位的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

3.修无上智之善根——“若我修无上智之善根”。

“修无上智”,有些版本中没有“修”字,不空法师的译本中有。所谓“无上智”,指证悟人无我和法无我的智慧波罗蜜多,即通达如来藏的本来面目, 也叫“无我的智慧”“无二慧”。这是通达胜义谛最甚深、最究竟、最微妙之法性的善根,对此也要全部回向。

 

总之,所回向之善根包括普通善根和广大善根。普通善根是与自己有关的善根,比如为自利而布施、持戒、受持清净行为等;广大善根指成熟有情、发菩提心、证悟无我空性等。

第二种解释:对应六波罗蜜多。很多大德将所回向之善根对应六波罗蜜多来宣讲,未以普通善根和广大善根来分类。

一、布施波罗蜜多之善根——“若我布施之善根”。施与畜牲一抟食以上的善根,全部回向众生。

二、持戒波罗蜜多之善根——“若我护戒之善根”。护持别解脱戒、菩萨戒等戒律的清净善根,悉皆回向一切众生。

三、安忍波罗蜜多之善根——“若我净行之善根”。“净行”,一般指梵净行、清净的行为,此处指慈悲喜舍四梵住。其中慈悲心与安忍非常相应,依此不会对众生产生嗔恨心。

四、精进波罗蜜多之善根——“若我成熟诸有情之善根”,对于利益一切有情之心行非常欢喜。

五、禅定波罗蜜多之善根——“若我发无上菩提心之善根”,心专注于愿、行菩提心或胜义菩提心, 这是非常重要的大乘禅修。

六、智慧波罗蜜多之善根——“若我修无上智之善根”,指证悟法界空性、通达远离一切戏论的甚深义。

 

◎ 回向方式

 

一切合集校计筹量,

 

有些注释中说,“ 合集”“ 校计”“ 筹量” 是一个意思。“合集”,可理解为将前述普通善根、广大善根或六波罗蜜多之善根汇集一处。“校计”,将全部善根合计起来。关于“筹量”,我查了一下,有“对未来的规划、筹谋”之意,但几个注释中都说: “筹”是指统筹、统一,“量”表示数量,意为将所有善根加在一起。所以,这三个词的意思基本相同。

如果分开解释,三个词可以对应三乘善根——将人天乘的善根汇集一处(“合集”),将声闻缘觉乘的善根合计起来(“校计”),将无上菩提之善根合在一起(“筹量”),以这种方式做回向。在藏文译本中, 这三个词都有,而有些汉文译本中只有其中一个词或两个词。

 

◎ 回向之处

 

皆悉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将所有善根回向自他一切众生,愿皆获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有译本中说:“ 今天我在无上、无能胜、胜中胜、尊中胜的佛陀面前,将所有善根回向自他一切众生,愿皆获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世尊具有四种特点:无上、无能胜、胜中胜、尊中尊。

藏地有些大德说,“胜中胜” 在某些版本中没有,《大宝积经》中就没有这个内容(《大宝积经》:所有善根一切合集校计筹量,皆悉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如过去未来现在诸佛所作回向,我亦如是回向。)。

觉囊派多罗那他等大德说:“无上”“无能胜”“胜中胜”“尊中尊”其实是一个意思,都表示佛陀是天人师,身口意之一切功德无与伦比。所以, 这几个词可说是一体多面的关系。还有注释中说:“无上”指声闻的功德,“胜中胜”指缘觉的功德,“尊中尊”是菩萨和佛的功德。

总之,我们要在最胜、最妙、最尊贵的佛陀面前,将所有善根悉皆回向,愿包括自己在内的一切众生获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上述有些内涵在经文上不是特别明显,但我们念诵《三十五佛忏悔文》时一定要发大乘心,作意自己在诸佛菩萨面前,将这一世、前一世乃至无始以来所造的与六波罗蜜多相关的善根悉皆回向,愿自他都获得无上正等觉的果位。

以上是第一层含义——与六波罗蜜多相关的回向。下面讲第二层含义——无上回向。

 

◎ 无上回向

 

如过去、未来、现在诸佛所作回向,我亦如是回向。

 

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如何回向,我也如是普皆回向。

 

这种回向方式非常重要。因为真正如理的回向, 只有一地菩萨以上的圣者才能做到。而凡夫人,虽然每天念《普贤行愿品》《极乐愿文》等,但只能做相似的回向。如果我们采用一种特别的方法做回向,也能令善根永不耗尽。

以前我们讲《普贤行愿品》《入行论》时提到过,回向时要这样作意:诸佛菩萨如何回向,我就如何回向;金刚上师如何回向,我就如何回向。尤其是,以“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来回向,就是真正的回向,能使善根如虚空般无有边际,如大海般深不可测。这里也讲:三世诸佛如何回向,我就如何回向。很多大德说,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回向方法。

经文中所说的过去诸佛,包括贤劫千佛中已经出世的佛陀,以及过去七佛等。他们如何回向呢?肯定不是为自己回向,而是为众生回向——那我也要像他们一样回向。未来诸佛包括弥勒佛、胜解佛等千千万万的佛陀,他们如何回向,我们也如何回向。

另外,未来的善根也可以回向。因为从胜义层面和法界空性层面来讲,未来、过去、现在是一味一体的;在诸佛菩萨的境界中,未来与过去无二无别。《华严经》中也说:三世善根皆回向。

总之,我们应该为利一切众生,愿其获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回向。

现在正在住世的诸佛,包括各个世界正在转法轮的三十五佛,虽然我们看不见,但他们确实存在。还有此娑婆世界的教主释迦牟尼佛,虽已示现圆寂,但其教法还未隐没。因此,现在佛如何回向,我们也如何回向。

这些道理在文字上很简单,大家要如理行持,做任何善法都要以回向来摄持。有些人在回向时作意: 文殊菩萨如何回向,我就如何回向;上师如何回向, 我就如何回向。文殊菩萨当然有不可思议的境界;而上师呢,如果是好上师,会有很高的境界,如果是坏上师,他自己也糊里糊涂的,回向时可能刹那也没有观想过众生。

很多人在禅修时也妄念纷飞。今天有位堪布跟我说:“我每天早上禅修的时候,就想起了中午开会的内容。”我们有时候也是这样。真正具有法相的善知识,回向时确实安住在如如不动的境界中,非常如法地为众生回向。而有些上师,在显现上也不一定如此,他的回向可能还不如你清净。

如果是这样的话,用“文殊师利勇猛智……”这两个偈颂来回向更好一些。龙猛菩萨在《经集论》中说:这两颂是如海发愿文之精华,功德特别大。如果没时间念长回向文,将这两个偈颂念一遍也可以。比如放生时,如果发现鱼类快要干死了,就可以尽快回向。我认识一个堪布,他比较懒,即使有时间念《普贤行愿品》,也只以“文殊师利勇猛智……”来回向。

总之,过去诸佛、未来诸佛、现在诸佛如何回向,我就如何回向。以这种方式普皆回向非常重要。

以上就是《三聚经》中的顶礼支、忏悔支和回向支。

 

 

◎ 日常实修要义

 

下面的偈颂,是讲日常生活中如何实修《三聚经》要义。

 

众罪皆忏悔 诸福尽随喜

及诸佛功德 愿成无上智

 

在诸佛菩萨面前忏悔一切罪业,随喜自他所做的一切福德及诸佛的功德,祈愿获得佛陀无漏的无上智慧。

 

“及诸佛功德”, 在有的译本中是“ 及劝请诸佛”,表示劝请诸佛为众生转法轮。

这也是一个祈祷文、祈请文。

 

首先,对于自己和他人所造罪业一定要忏悔;其次,要随喜自他所做的一切福德和诸佛功德。前者为净障,后者为积资——依靠积累资粮可以产生福报。

那么依靠什么来积资净障呢?依靠佛陀、圣者的加持和引导,因此要经常祈祷。如果没有祈祷——不祈请佛陀转法轮,也不祈祷诸位高僧大德长久住世、常转法轮等,仅凭一己之力是很难成功的。

经常念诵咒语、祈祷佛陀确实很重要。那天我去参加一个会议,有的技术人员一直在念咒,会议内容倒听得不是很专心。其实在有些场合,念咒语不一定很方便。但不管怎样,养成念咒的习惯还是很好的。以前我认识一位老人,在那个比较特殊的年代,谁都不敢念咒语,他却天天念观音心咒。

总之,我们要忏悔众生一切罪业,随喜众生一切福德及诸佛功德,并经常祈祷诸佛,祈愿自己获得无上智。

下面是皈依佛陀——前面是总的皈依三宝,这里是分别的皈依佛宝。

 

去来现在佛 于众生最胜

 

无量功德海 我今归命礼

 

过去、未来、现在的诸佛是人中最胜者,具有无量功德海,我今天在这样的诸佛面前皈依、顶礼。

 

过去已有恒河沙数佛陀出世,未来将有恒河沙数佛陀出世,现在也有恒河沙数佛陀住世。他们是人中至尊,如狮子王,功德无法企及。《宝性论》中说, 佛陀的功德包括离戏法身的功德和成熟色身的功德等。

这里为什么仅顶礼佛陀,不顶礼三宝呢?有些注释中讲:顶礼了佛宝,也就顶礼了法宝和僧宝,因为三宝的根本就是佛陀。《宝性论》中也说:胜义中最究竟的皈依对境唯是佛陀(《大乘宝性论》:胜义诸众生,皈处唯一佛,能仁法身故,僧究竟亦彼。)。

我们要发愿皈依现在佛、过去佛和未来佛——虽然过去佛已圆寂,未来佛还未出世,但我们可以如此发愿。世间人参加某一个团队的话,也要接受其发展历史和未来规划。因此,过去、现在、未来之延续是合理的,我们可以顶礼三世诸佛。

 

◎ 文后偈颂

 

以上就将《三聚经》讲完了。下面的内容,在藏文译本中有,不知是哪位大德安立的。有些译本中没有这些内容。我从字面上解释一下。

 

菩萨具足大悲力 勇士救护利有情

救度无依罪恶我 彼诸菩萨我皈依

 

菩萨们具足大悲力,非常勇敢地在轮回中救护、利益一切有情。愿他们普遍救护像我这样无依无靠、罪业深重的有情,我在诸位菩萨面前皈依、顶礼。

 

前面讲了皈依佛陀,此处讲皈依文殊菩萨、观世音菩萨等十方所有大菩萨。

 

“菩萨具足大悲力”,诸位菩萨具足大悲力,这一点与声闻缘觉不同,更远超胜凡夫。

“勇士救护利有情”,所谓“菩萨”,就是在趋入轮回、度化众生方面非常勇敢的有情,他们不会因为小小的因缘而心生恐惧、躲避起来。菩萨在任何情况下都愿意度化众生、利益有情。

“普救无依罪恶我”,这也是一个祈请文,祈请所有的菩萨普遍救护像我这样无依无靠、罪业深重的恶劣众生。

“彼诸菩萨我皈依”,我在十方所有菩萨面前一心一意地皈依、祈祷。

 

三种身之业 语四意三业

十种不善业 悉皆各忏悔

 

身业有三种,口业有四种,意业有三种,对于这十种不善业,我要在三十五佛和诸位菩萨面前忏悔。

 

其实这部分内容也是《三十五佛忏悔文》的略修法。此处是对十不善业的忏悔。

 

无始至今生 十恶五无间

心随烦恼转 诸罪皆忏悔

 

无始至今生所造的十恶业(前面讲了十不善,这里又讲了十恶,可能是摘自不同经典)及五无间罪等由心随烦恼转所造的诸多罪业,都要一一忏悔。

 

愿戒无有过 具足清净戒以无执心戒 戒度得圆满

 

愿我们相续中的戒律无有垢染,具足清净戒体。以大乘无执心摄持戒律,愿自他相续中的戒度得以圆满。

 

这是清净戒律的发愿偈。以前法王如意宝经常用这个偈颂给刚受戒的出家人赐予加持。

 

我昔所作诸恶业     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     一切我今皆忏悔

所有礼赞供养福     请佛住世转法轮

随喜忏悔诸善根     回向众生及佛道

 

最后是《普贤行愿品》中的偈颂。我往昔所造的恶业,都是由无始以来的贪心、嗔心、痴心所引发的。对于身语意所生的一切罪业,我今天要在诸佛菩萨面前悉皆忏悔。礼赞、供养、请佛住世、请转法轮、随喜、忏悔等所有善根,都回向于众生及佛道。

 

《三十五佛忏悔文》已传授圆满,希望大家以后认真持诵。

接下来我们一起礼拜三十五佛,再观修一下这几天所讲的内容……

 

上一篇:忏悔窍诀 第3课 下一篇: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