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粮道田 > 佛学入门

忏悔窍诀 第3课

时间:2025-09-22    浏览:99次

3

 

2019 12 17

 

 

 

 

明天再讲一堂课,2019 年我的课就全部圆满了。前段时间我离开佛学院的时候,有人问我:“12 月份您回不回来?”我说:“也许回来,也许不回来。”——现在我“也许”回来了。

回来以后给大家讲了一些法。2018 1 2 日, 我发愿传讲《三十五佛忏悔文》, 不到一年, 发愿就成熟了——本来今年我有些事情要做,身体也不太好,想在外面待着,但还是以各种因缘回来了,而且明天就可以圆满这部法。

今天再给大家念一遍《三十五忏悔文》的传承,因为有些人之前没有听到。

(堪布念藏文传承)

 

刚才念传承的时候,我又想起了我的上师们。以前有些老人家特别精进,每天早上起来都念一遍或三遍《三十五佛忏悔文》。我觉得自己还是很有福报的,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还能遇到一些很好的修行人——在家放牦牛的时候,我邻居是一个特别精进的修行人;读小学时,我住在一位老上师家,他特别喜欢念《三十五佛忏悔文》。虽然当时宗教政策还没开放,做这些事很危险,但他们仍然精进不辍。刚才念《三十五佛忏悔文》时,当年好多上师念诵的声音, 以及他们对佛法的虔诚信心,都浮现在我的心中。

 

 

译本差异

 

今天下午,我花了很长时间对照《三十五佛忏悔文》的不同版本,发现了一些差别。当然,前辈译师们都是成就者,像《佛说决定毗尼经》《大宝积经》中的《三十五佛忏悔文》,大家都可以看。另外,我还对照了藏文当中龙猛菩萨的讲义、多罗那他尊者的讲义、宗喀巴大师弟子的注释,但都不是特别好懂。不管怎样,大家按照以前习惯的方式来念诵《三十五佛忏悔文》就可以。

在藏文译本中,顶礼部分只有“离垢佛”,没有“无垢佛”;有“清净光游戏神通如来”,而几个汉文译本中都没有——不空的译本、敦煌三藏的译本、菩提流志的译本中都没有这一佛名。当然,我们不敢说哪个译本是正确的,哪个译本是不正确的,因为这些差别可能源自不同的梵文原本。不过,各译本在三十五佛的数量上都没有差别。

龙猛菩萨在注释中也提到了“清净光游戏神通如来”,所以我想,梵文本中可能确实有这尊佛。这也可能是某尊佛的别名,就像一个人会有不同的名字一样。

另外,昨天讲的“娑罗树王佛”——“树王”在藏文译本和不空译本中都是“山王”。从唐卡上看, 他手中托着的可以说是山王,也可以说是树王——因为绿色的部分比较多。

总之,大家对哪个版本比较熟悉、有把握、有信心,就可以念诵哪个版本。网络时代很方便,只要一搜索,所有译本都会呈现在你的面前。详细对照、分析的话,不同译本的异同也会一目了然。但我们没必要妄加辨别哪个译本对、哪个译本错,只要凭自己的信心选择一个版本念诵就可以。

其实,一尊佛有几个名字也是合理的,释迦牟尼佛就有“能仁”“狮子王”“释迦王”“日亲”等很多名字。像“日亲”和“释迦王”,看起来有很大差别,但在不同译本中出现时,我们也不能说一个对、一个错。不懂辞藻学或者不知佛陀有很多异名的人, 可能认为这不合理,其实不然。

 

实际修持

 

前面讲了顶礼支——如果要忏悔罪业的话,首先要在佛陀面前顶礼。等会儿我讲完课,大家也一起礼拜三十五佛,念一句佛号,礼拜一次。以后,大家最好也经常礼拜三十五佛,这样不仅能积累无量功德、清净无始以来的罪业,还能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现在人特别重视健康,健身房随处可见。而作为佛教徒,不用花钱去健身房跑步,只要每天在三十五佛面前磕三十五个头,就能预防“三高”等疾病。其实大家确实需要锻炼,尤其是经常闭关、禅修的出家人, 长期不锻炼对身体也不好。

总之,希望大家不只是口头上念诵佛陀名号,还要以身口意礼拜佛陀。

 

忏悔支

 

接下来讲第二层内容:忏悔,即在三十五尊佛面前忏悔无始以来所造的一切罪业。

 

◎ 忏悔对境

 

如是等一切世界诸佛世尊常住在世,是诸世尊当慈念我!

 

以三十五佛为主,十方一切世界正在住世的诸佛世尊,请以慈悲心垂念我!

 

忏悔时,首先要祈祷一切诸佛垂念自己。

 

“常住在世”即正在住世,意为祈祷的对境是三世诸佛中正在住世的佛陀。

《释迦佛修法仪轨》中讲,佛陀的智慧身并无远近,无论是谁,只要以恭敬心、欢喜心祈祷,佛陀都会了知,并以愿力现在其前,恒时赐予加持(《释迦佛修法仪轨》:如是观想佛陀身,结果马上想到佛真正安住在自前虚空中,因诸佛之智慧身何时何地都无有远近故。观想佛于何处佛必定安住于彼处。经中云:“何者作意佛,佛安住于彼前,恒时赐加持,解脱一切罪。”)。

那么,此处为何只讲现在佛,而没有讲过去佛和未来佛呢?因为在一般众生看来,过去佛已经灭度, 未来佛还未出世,自己无法迎请、祈祷他们。

另外,释迦牟尼佛也属于现在佛,因为他的教法还未隐没。而且在究竟层面上讲,就像《妙法莲华经》所说,如来没有涅槃,妙法没有隐没。

总之,在回向的时候,我们可以将三时善根都回向给过去、现在、未来的一切众生;但在祈请如来垂念、赐予加持时,一般人更倾向于祈祷现在佛。当然,三世诸佛的法身一味一体,我们可以祈祷三世佛,但这需要一定的境界。而凡夫人的分别念主要着眼于现世,认为过去和未来都了不可得。因此这里讲:以三十五佛为主、十方世界所有的应供、正等觉,正在住世的怙主们,请慈悲地垂念我!我今天有事要说,请您一定给我机会,让我向您倾诉、祈祷! 所谓“垂念我”,意为关注我、关心我、聆听我。大家在念诵、忏悔时真的要这样想。

 

◎ 罪报之因

 

 

若我此生,若我前生,从无始生死已来所作众罪,若自作、若教他作,见作随喜;

 

我能回忆的、不能回忆的,今生、前世乃至无始生死轮回中所造的众多罪业,包括自己亲自造的、教唆他人造的、随喜他人造的罪业,一并忏悔。

 

在漫长的轮回中,我们已转生过无数次,辗转投生为胎生、卵生、湿生、化生的众生——今生是胎生,前世也许是胎生、也许是化生,前世的前世就更说不清楚了。在每一世的受生处,我们都以身口意造了许许多多自性罪和佛制罪。从无始至今生,积累的罪业不可计数。

有些人想:“既然念诵佛陀名号可以清净一万劫、五万劫等无量罪业,那忏悔罪业很简单啊!”其实与漫长的轮回相比,一万劫、五万劫也不算什么。只要还有罪业未清净,它就会一直在阿赖耶上等着。因此,尽管念诵佛陀名号有很大的功德、加持和力量,但由于众生无始以来所造罪业实在太多了,念诵一两句佛号是无法全部清净的。

很多人只知现世、不信前世,尤其是一些唯物主义者,他们不明白:自己今生没有造罪,还做了很多善事,是个善良的人,别人为什么不赞叹我?这样的困惑,就源于不相信有前世,很多人根本不考虑这个问题。当然这也情有可原,毕竟很多人从小受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才形成了现在的世界观。但作为佛教徒,应该深深地认识到:自己无始以来所造罪业的确是无量无边的。

“若自作”,指自己亲自以身口意造作。

 

“若教他做”,虽然自己没有做,但唆使别人做了。就像昨天讲的,有些人觉得自己是修行人,不能造恶,就让别人帮他杀生、打仗等。以前一些军官在指挥部命令别人:“你去杀那个人!”“你去毁那座寺院!”这也是有罪业的。

“见作随喜”,这样的人很多。有些人的心比较恶,看见别人造恶业就发自内心地随喜、赞叹。有的盗贼说:“我孩子偷东西很厉害的!”还有些人说: “我朋友说妄语很厉害的,杀鱼也很厉害的!”

以前我有个亲戚,每次见我做善事都特别不高兴,看到有人打架、干坏事就很开心、很随喜。现在有些人,看到电视剧里死了好多人也会赞叹:“活该,该死!”这都是随喜他人造恶而产生的罪业。

总之,无始以来自己以身口意所造的罪业、劝别人所造的罪业、随喜他人所造的罪业,都要在佛陀面前忏悔。

以上是忏悔总的罪业,下面是忏悔分别的罪业。世间最严重的罪业是五无间罪和近五无间罪。

 

◎ 近五无间罪

 

若塔、若僧、若四方僧物,若自取、若教他取, 见取随喜;

 

对于塔物、僧物、四方僧物,如果自己取、教他人取,或看到他人取而随喜赞叹,都属于近五无间罪。

 

塔物指用于造佛塔、修佛塔的财物。其中还包括建佛寺、造佛像、印经书的财物,如金子、银子、钱财等。

僧物指供养僧众的物资、钱财。

 

“四方僧物”,前面的“僧物”是指一个僧团的财物,“四方僧物”是属于十方僧的财物。比如,准备在十座寺院中念经、供斋的钱,没有如理使用,而是据为己有、自己享用,就属于近五无间罪。

对于上述所有三宝物,如果窃取、抢夺、摧毁、擅自挪用、享用,无论自己做还是教别人做,罪业都非常可怕,大家一定要注意。

《极乐愿文》中说:“杀害比丘与沙弥,污尼毁像塔寺等,发露忏悔近无间。”杀害比丘、沙弥,染污尼众,摧毁佛塔等三宝所依,都属于近五无间罪。造了这样的罪业,死后必定直接堕入无间地狱。

有的注释中说:人们一般不会盗取三宝物,造这样的近五无间罪。其实也会,比如有些佛教徒对佛经、佛塔、佛像毫无恭敬之心,肆意践踏、摧毁。我小时候,身边就发生过摧毁佛塔的事,现在的年轻人可能觉得这有点不可思议。

在我家乡的朵芒寺附近,有三座佛塔和一些玛尼石堆,其中有一部分曾被摧毁。当时有个人说: “这座塔是我们家里人建的,现在要拆就由我们先来拆!”在那个比较特殊的年代,有些藏族人的心也变了。其实,如果没有真正不退转的信心,受到一点点“教育”就会随波逐流、人云亦云。

听说那个人爬到一座比较大的塔上,把里面的很多装藏物掏出来,还吃了酥油、油饼等供品。后来他现世现报,晚年时双目失明。他自己也觉得,那是他摧毁佛塔的果报。大概在上世纪 80 年代,有个叫切登的僧人修缮了被毁坏的两座佛塔。

当时,我并没有随喜他毁佛塔,只是感到很害怕。在座也有年龄比较大的人,不知在那个年代有没有亲自参与过那样的事——也许参与的机会比较少, 因为汉地的佛法不算很兴盛。而藏地到处是寺院,有些人难免被迫造恶业,有些人自愿造恶业,有些人随喜造恶业,有些人则对此感到无可奈何。

现在有些人,未对佛法生信时,也不恭敬佛经、佛像,甚至践踏、跨越三宝所依;有些佛教徒的家人,经常毁佛经、佛像;还有一些人,即生曾拆毁寺院、经堂……即生如此,无始以来就更不用说了。对于这样的罪业,我们都要真诚忏悔。

 

◎ 五无间罪

 

 

五无间罪,若自作、若教他作,见作随喜;

 

对于五无间罪,无论自己亲自造的,教其他人造的,还是随喜他人造的,都要在佛前忏悔。

 

五无间罪指杀父、杀母、杀阿罗汉、破和合僧、出佛身血。出佛身血和破和合僧在当今时代不会出现。

戒律中讲有三种破僧(三种破和合僧:破法轮僧,破羯磨僧,及于同一界中兴起斗诤。

),真正的破和合僧只有佛陀在世时才会出现。但现在也有近似的破和合僧,比如僧团内部不团结、搞分裂,或者两个寺院、两个金刚道场之间不和合,这些都类似于五无间罪。

真正的出佛身血也只有佛陀在世时才会出现。但现在也有近似的出佛身血,比如诽谤佛法相当于摧毁佛的法身慧命,烧毁佛像或将佛像扔进河中等行为也接近于出佛身血,非常可怕。

大家一定要恭敬佛经、佛像、佛塔等,否则可能会造下接近五无间罪的罪业。去年,我在喇荣的环路边上看到,有人将佛像、佛经和一些论著丢弃在那里,这个罪业非常大!如果你实在无法处理这些,可以将其放在寂静的寺院或佛塔中,而不能直接扔进垃圾桶,这肯定是不合理的。明朗罗钦大师曾说:佛经如果实在无法处理,用火烧掉也不会有过失。

关于无间罪,希望大家看一下《地藏经》,其中详细介绍了“无间”的五个含义,即无间罪的五个特点(《地藏菩萨本愿经》:又五事业感故称无间。何等为五。一者日夜受罪以至劫数。无时间绝故称无间。二者一人亦满多人亦满故称无间。三者罪器叉棒鹰蛇狼犬。碓磨锯凿剉斫镬汤。铁网铁绳铁驴铁马。生革络首热铁浇身。饥吞铁丸渴饮铁汁。从年竟劫数那由他。苦楚相连更无间断故称无间。四者不问男子女人羌胡夷狄老幼贵贱。或龙或神或天或鬼。罪行业感悉同受之故称无间。五者若堕此狱。从初入时至百千劫。一日一夜万死万生。求一念间暂住不得。除非业尽方得受生。以此连绵故称无间。),这些内容在其他经典中讲得比较少。《地藏经》的第五品《地狱名号品》还讲了无间地狱的残忍果报和诸多地狱的名称。

我对《地藏经》很有信心,正在将其从汉文译成藏文。在山下翻译得比较快,上来以后因为各种事情,翻译得稍微慢了一点儿。不管怎样,我还是想把这部经译完。不过,藏地《大藏经》的内容特别多,我翻译出来可能也没有人看吧。那天有位堪布跟我说:“你翻译也没有用的,你看现在谁读《大藏经》啊?藏地本来也没有读经的习惯。”我说:“我没事干,还是翻译一下吧!”——现在有些人不但不给我加油,还给我泼冷水。

上面讲到的种种罪业,无论自己做、教他人做还是随喜别人做,都要忏悔。

关于无间罪,大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杀父母

作为佛教徒,一般不会杀害父母,但也很难说。像现在的小孩子,经常看打打杀杀的动画片,他们的价值观特别可怕。为人父母者就要小心一点,因为他们已经从动画片里受到了一定的“培训”,有些小孩子可能都学会了使用武器。而为人子女者,则要恭敬父母,在有生之年尽量报答父母恩德。

二、杀阿罗汉

虽然现在的人不可能真正造这一条罪,但有些经典中说:杀阿阇黎——对自己有法恩的传承上师、法师、堪布、堪姆,也近似于造这条罪。

所以,即使你不能报答阿阇黎的恩德,也不应该摧毁他们的身金刚、语金刚和意金刚——比如亲自用武器杀阿阇黎;不依教奉行,与阿阇梨的教言背道而驰;做令阿阇黎不欢悦的事等,都有很大罪业。不相信因果则另当别论,若相信因果,在这方面一定要谨慎。

三、破和合僧

有些论典中说:如果两个僧团不和合,他们居住的地方已被晦气所染,草木都不会生长。有些论典解释说:这里的“草木”是指善根之草木,而非世间草木。

 

现在的确有这样的情况,比如两位上师分别带着一群弟子,双方弟子发生争斗,上师不但不制止,还随喜他们——“好好好,该打就打!这样有功德。” 有些人甚至会摧毁对方所造佛塔、寺院,连佛教徒最基本的善念都不具足。

佛教徒内部拉帮结派真的非常可怕。尤其是在家人,不应该为不同的上师搞一些是非,这对上师的事业没有丝毫助益。如果你真想维护上师,就应该与所有佛教徒团结和合。因为大家都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理应以慈悲心、平等心彼此对待,不必特意区分你我。

另外,上师身边的人也很重要。如果他们心胸狭窄、嫉妒心强,就会经常说是非,引起矛盾,对上师事业造成不良影响;如果他们宽宏大量,处处包容, 则会对上师、教法和众生带来正面的力量。

 

作为佛弟子,无论你学的是藏传佛教还是汉传佛教,都应该尽力学习如来教法,而不要学世间法。在世间法当中,“你”与“我”的分别执著是非常强的,而在出世间法尤其是大乘佛法当中,崇尚的是为利一切众生弘扬正法的伟大精神,大家要明白这一点。

 

◎ 十不善道

 

十不善道,若自作、若教他作,见作随喜;

 

对于十不善道,无论自己造的,教他人造的,还是随喜他人造的,都应忏悔。

 

“十不善道”,指身体所造杀、盗、淫三种恶业,语言所造妄语、离间语、粗语、绮语四种恶业, 心造作的贪心、嗔心、害心、邪见四种恶业,总共十种。

这十不善业,可以自己造;也可以教他人造,比如通过各种方式使人生邪见、起贪念等;还可以通过随喜他人的方式而造。

有些论典中说,十不善业主要是自性罪。

 

除了自性罪以外,佛制罪也需要忏悔,包括违犯别解脱戒、菩萨戒和密乘戒所造的一切罪业。

以上从因的角度讲了所忏之罪。

 

 

◎ 罪业之果

 

所作罪障,或有覆藏、或不覆藏,应堕地狱、饿鬼、畜生,诸余恶趣边地下贱及弥戾车,如是等处,

 

由这些或覆藏或不覆藏的罪障,我应堕于地狱、饿鬼、畜生,或生于边地等其余恶趣,成为下贱之人及蔑戾车等。

 

按照自己所造的诸罪,应堕于八难,即八无暇。

 

关于八无暇,《大圆满前行》等论典中有详细宣说, 我在这里不广说。

“应堕地狱、饿鬼、畜生”,根据造十不善业的轻重,有情将堕入不同的恶趣当中。罪业特别重的堕入地狱,罪业中等或较轻的堕入饿鬼或旁生界。当然,不同的经典当中有不同说法。有的经典中说,造中品罪业堕入饿鬼界;有的经典中说,造中品罪业会堕入旁生界。其原因可能是,饿鬼和旁生的果报分别也有轻重之别。

“边地”指没有佛法的地方。

 

“ 弥戾车”又译为“蔑戾车”, 指野蛮人, 他们将杀生等罪业视为功德,将恶法当作善事,相续中遍满邪见。现在,非洲和中东地区就有很多这样的众生。

有些译本中还有“或生长寿天,设得人身,诸根不具,或执邪见,或厌诸佛出兴于世”的内容,意为造恶业者还会转生到长寿天;或者得人身而诸根不具足,有盲、聋、喑哑等残疾;或者成为持邪见者,比如持常断见、不信因果;或者厌恶诸佛出兴于世。在《大圆满前行》中,“佛不出世”是八无暇中的最后一种,是众生难处。而这里讲,有些人非常讨厌佛陀出现于世,他们见到众生被佛陀、善知识吸引,就心生嫉妒,很不开心。

有些注释中说,造恶业者除了转生八无暇外, 还要加上“厌佛出世”。不管怎样,如果造了前述罪业,将来一定会转生于这些难处。

 

◎ 如何忏悔

 

 

所作罪障今皆忏悔!

 

不管是因业,还是果报,我今天要在以三十五佛为主的十方如来面前一并忏悔!

 

忏悔时,应祈请所有佛尊。这些佛尊具有六种特点:智慧者、五眼者、见证者、称量者、知者、见者。不空法师、菩提流志、敦煌三藏等前辈译师的译本中都有此内容。

一、“智慧者”,佛陀是遍知,通达万法实相, 其智慧超越一切众生。

二、“五眼者”(也有译本中是“眼者”),“五眼” 指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众生所造的善恶在佛陀面前无法隐藏,因为佛能现量见到众生所造的一切善恶。

三、“见证者”,佛陀能彻见众生造业的过程、果报及转生之处,没有猜测的成分,因此佛陀是众生的见证者。世间有些政治家、历史学家说自己是一代人、两代人甚至三代人的见证者。而佛陀,对于众生所造恶业、所感果报及受生之处都看得清清楚楚,我们所说的妄语,乃至一言一行,在佛陀的五眼前都无法隐藏,因此他是众生的见证者。

四、“称量者”,佛陀是量士夫,他的任何语言都经得起推敲,符合现量与比量,从不说妄语。如果一个人具有智慧、不说妄语,人们就会十分信任他。有些人经常心口不一,嘴上说:“您就像佛陀一样, 是智者、称量者,您肯定不会说妄语的。您肯定有神通,一定知道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其实心里在想:“他什么都不知道。”

五、“知者”,在胜义谛方面,佛陀以如所有智了达一切实相。

六、“见者”,在世俗谛层面,佛陀以尽所有智无余现见万法。

以三十五佛为主的一切如来,是具有如此功德的智者。我们凡夫人以肉眼所见非常有限,而佛陀能将前前后后的因果、众生多生累劫所造罪业看得清清楚楚。我们在佛陀面前忏悔罪业时,首先要认识到他们是真正的量士夫。

有的译本中还说:“我要在诸位佛陀面前发露忏悔、不覆不藏,从此以后永远不再造那样的罪业。”

“发露”是指用语言说出自己的罪业。比如,在佛陀面前说自己造了哪种无间罪等。

“忏悔”是指发自内心地忏悔罪业。光是嘴上发露、心里什么都不忏是不行的,光在心里忏悔、嘴上什么都不说也不行。因此,语言上的发露和内心的忏悔都要具足。

“不覆”针对过去的罪业,“不藏”针对现在和未来的罪业,意思是说,对于一切罪业都不能隐藏。或者说,“不覆”指以语言承诺不掩盖罪业,“不藏”指在行动中不隐藏任何罪业。其实,在佛陀、上师、僧众面前,将自己所造罪业不覆不藏地发露忏悔是很好的。

发愿从今以后永远不再造这样的罪,是返回对治力,即想起以前所造罪业,就像服了毒药一样后悔, 下定决心再也不造。如果没有这样的决心,罪业就无法完全忏净。因此,若想真正清净罪业,必须下决心以后再也不造,这一点非常重要。

以上讲完了忏悔支。其实忏悔真的很重要。很多人觉得自己没有什么罪业,可事实并非如此,每个人的相续中一定有很多罪业。这些罪业应该向谁忏悔呢?三十五佛就是特别好、特别殊胜的对境。所以, 我们应将无始以来所造罪业,在三十五佛为主的一切世尊面前忏悔。

下面我们一起礼拜三十五佛,之后回向。

 

上一篇:忏悔窍诀 第2课    下一篇:忏悔窍诀 第4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