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扎的彩虹(31)
时间:2021-01-18 浏览:1150次
03│
云清和嘛呢活佛完成了在普陀山与观世音菩萨结缘的使命之后,嘛呢活佛应邀跟随云清一同飞去东北内陆城市云清的故里――山城。
这是一个典型的盆地地形,城市如坐落在盆底,周围都是高山,这山脉是长白山的余脉,这里虽然深处山地,却是人杰地灵的一方水土。时至秋季,也是这里最美的季节。漫山遍野的枫树犹如给山野披上了五彩的大氅,人们形象地称之为“五花山”。
山城里的一位学习净土法门的居士热情地接待了嘛呢活佛。一路陪伴着一行人游走于如画的风景里,遇见这样一位活佛,居士自然免不了提及很多有关藏传佛教的问题。
实际上,在汉地也有些不了解密法的修行人对藏传佛教有误解,甚至在互联网上也大有微词,这一次,这位居士在谈到藏传佛教和汉地显宗佛教的时候,嘛呢活佛深深感受到,信众对佛教理解的片面,甚至他们并不了解藏传佛教,有很多问题都是人云亦云。
不过,嘛呢活佛也不过多去涉猎这些问题,只是偶尔信众提及,他也是启发式地去暗示,如果悟性高的人会参透其中深意,否则,他觉得不需要过多的解释,因为佛法不是单凭语言可解释清楚的,首先要通过自己闻思,不知“道”何以谈修行呢?
“关于密法,很多时候普通人只是看表面现象,密法本身就不是公开宣讲的,所以才称为‘密’。如果一个人的根器达不到,即便宣讲也会产生邪见。”嘛呢活佛说,“这差别就在于你证悟不到空性境界,就无法去学习密法。比如,有一则故事说得好啊:
老和尚携小和尚游方,途遇一条河,见一女子正想过河,却不敢过。老和尚便主动背该女子过了河,然后放下女子,与小和尚继续赶路。小和尚不禁一路暗自嘀咕:师父怎么了?竟然敢背女子过河?一路走,一路相伴,最终忍不住了,问:师父,您犯戒了?怎么背了女人?老和尚叹道:我早已经放下,你却还背着啊!”
大家听了陷入了沉思。
嘛呢活佛打破沉寂,问:“云清,你说说,这故事告诉你几个意思?”
“嗯,就是要学会放下。”
嘛呢活佛点了点头:“对。还有吗?”
“就是,人内心没有邪见,万物都变得清净了。”那位修净土的居士回答。
“是啊!如果一个人内心不清净,看到什么都不清净;如果一个人内心证悟了空性,看什么都清净了。”嘛呢活佛说,“所以,对于密法,没有一个空性心态,是无法学习的,即便去学,也会产生邪见。”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弘法利生的手段也不仅仅是面对面的教授,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养成一种习惯,遇到问题喜欢“百度”,所以,问题大多数会在网上得到答案,但是答案的对与错却是有待商榷的。因为,末法时期,通过互联网既有正面的信息,也有负面的资讯。
嘛呢活佛只是简单形象地说明问题,更深层次的理解是无法解释得透彻的,因为个人没有超凡的思想境界体会不到智悲双运的意义,人心不净看啥都是扭曲的心态,汉传佛教自盛唐以后,密宗失传的原因就是汉人的思想复杂,汉传的法师们放弃了密法的传授,不是因为密法不好,而是怕弟子误解,从此就断了密法。
此刻,嘛呢活佛和几位盛情的当地人同桌吃饭,大家七嘴八舌问了很多问题,这也是他在汉地弘法利生的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场景。虽然大家不了解藏传佛教,但是十分好奇地想探个究竟。然而,由于藏汉文化的差别,信仰的层次不同,人们对佛学的理解上也有很大的不同。嘛呢活佛认为疑问不是坏事,而是一种机会,通过问题可以解除疑惑,怕就怕人们自以为是,因此产生误解,进而以讹传讹。
现实中就有过这样的例子,一位法师去藏区学密法,但是他并没有学到他感兴趣的密法,多年后也没有学成。他回汉地后对他的弟子说不要学修藏传密法,他觉得他非常有智慧没有修成,就认为藏传佛法不能得到正果,这样的影响非常大。密法之所谓密,就是有些甚深教法是不公开宣说,而只是对大根器的弟子宣说的,所以,嘛呢活佛认为自己的任务能够让更多的众生亲近佛法,对于更深的佛法,那还是要看法缘的深浅程度。
这样想着,嘛呢活佛轻松地将话题转到了这一方山水,口中赞叹此地实在是一个山水清秀,人杰地灵的好地方。
提起下午要去的五女山,当地的居士介绍说五女山位于桓仁满族自治县桓仁镇北侧8公里处,系高句丽民族开国都城。相传有五女屯兵其上,因此为名。
望着窗外宁静而清澈的浑江水,安静地坐卧于高峻的五女山脚下,仿佛在倾听大家欢喜的交谈,这样一顿饭就轻松地吃完了……
之后,一行人就乘着索道车登上了五女山,之前听说五女山被列为世界物质文化遗产,按规定,这里方圆之内必须要保持原貌,以保证对原有景色文化的保护。
到达山顶,却是别有洞天,只见地形平坦,秋色宜人,各种树木的叶子,在深秋也映现出不同的颜色,大有层林尽染的意境。说是物质文化遗产,也不过是留下的基础遗址,只有露出地面的地基,早已经不见当年的城池亭台楼阁。想象中,仿佛古代烽火依旧没有停歇,五个英姿飒爽的女人带领着她们的兵马,守望着自己的家园。
落叶铺满了幽静曲折的小路,沿着那曲径通幽的山路前行,经过一个类似人造湖的地方,竟也看见那一丛枯色的芦苇,嘛呢活佛望着前方,说:“那一处最适合修建庙宇了。”
云清并没有在意,因为眼下那一片地方是荒草丛生的地方,哪里有寺院的影子呢?
当走近的时候,大家都看见那里立了一个牌子,上面写道:“传说古时有五位仙女下凡,为民除害,人们在山上修五女庙以示怀念。此处是庙址。”
云清不禁敬佩嘛呢活佛的洞察力,他的智慧就是这样随时自然流露出来。
回到滨城,嘛呢活佛的日程像以往任何一次来访一样,被居士们安排得满满的。
有人开玩笑说:“如果不是师父修行好,这样的工作强度,还不累得筋疲力尽!”
“所以嘛,没这本事,哪能成为师父呢?”幽默的嘛呢活佛时常也开开玩笑,居士们和嘛呢活佛在一起,除了讲经说法的时候气氛比较庄严,平时,大家都说,嘛呢活佛是善巧方便,行住坐卧无不是点化众生。
实际上,即便是说法,嘛呢活佛也是用一个一个生动的故事和现实案例来循循善诱启发式地把问题抛给信众,让他们能够有所思考和感悟。嘛呢活佛以他的智慧在汉地善巧方便度化众生的故事比比皆是,二十年来如果细数起来也是不胜枚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