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扎的彩虹(52)
时间:2021-01-22 浏览:2259次
观音大法会
农历六月初八至初十是一年一度的寺院观音法会,也是寺院比较大型的法会,法会上信众要持诵观音心咒并上报这一年没有报过的念诵数量,信众们累积到一个亿的持咒数量就会做一次火供。在藏传佛教中,火供和烟供的功德也是无比殊胜的,麦彭仁波切云:“若依火而供养,则是诸天圣尊,极为满足之方便故,较其他供养,此更为殊胜。”一切有形的供养中,火供是最为殊胜的。
通常观音法会会邀请一些嘉宾,也有从全国各地而来的活佛的皈依弟子们。在法会上,嘛呢活佛也要做些重要的开示和摸顶。法会之前的准备工作由寺院喇嘛们和当地的信众自愿者共同完成。当然,这么多年,嘛呢活佛在全国各地广结善缘,也发展了一些俗家弟子和居士。每当法会之时,也有各地的有缘人前来参加,寺院的修建过程中,也得到了这些信众的很大帮助,他用余下的钱专门修建了客店,被很多人戏称为:“甘冲寺的五星级宾馆”。
高原的天空格外清澈晴朗,阳光,仿佛一缕缕洒落的快乐的音符,遍布山谷的各个角落里。眼前的神山,苍柏葱郁,不知名的鸟儿的叫声清脆,偶尔还有乌鸦飞过。依山而建的甘冲寺显得分外静谧而庄严,殊胜菩提塔上空飘扬的五彩经幡,在轻风吹拂下,仿佛召唤着四面八方的人。素日里生活节奏缓慢的甘冲寺,今天如节日一般热闹。虽然在寺院的广场上看不到闲聊人,所有的人,无论是在家人来帮忙的,还是出家人都在按部就班地为法会做着准备,他们仿佛隐藏在寺院的各个角落里安静地做着自己的事。
法会上的信众
寺院大殿前的酥油灯摆放整齐地安放于两侧的灯台里,在家人及远方的客人,男女老少纷纷去点燃。点亮酥油灯意味着佛法不灭,在心中默默地祈祷,也是为大家向佛祖祈福。这是老百姓心里所有的期盼。
白海螺吹响了,那声音冲破早晨的宁静,寺院的一天真正地开始了……
阵阵诵经的声音从诵经堂传来,旦增喇嘛盘坐在一旁,正在诵经,寺院每天都有一位当班喇嘛诵经,今天轮到了旦增喇嘛。他一手翻着经书,一手摇着铃铛,时而有节奏地敲响法鼓。
诵经堂的另一个角落里,席地而坐着两位喇嘛师父,他们在做一种叫“多玛”的贡品,那些如泥巴一样的原料实际上是糌粑,在两位喇嘛的手里很快就被做成一个一个如艺术品的贡品,有的形如山,有的形如鸟,有的形如宝瓶……每一件“多玛”都有其特定意义。
早晨,青山笼罩在云雾之中,天显得阴沉,仿佛风一吹,那云雾里的水滴就要洒落下来一般。虽然天气不是太好,但是这并不影响藏民们参加法会的虔诚之心。十里八村的当地信众陆陆续续地赶来,三千人多人有序地坐满了大帐之内。
法帐之内的坛城之中,摆设食子、水果、鲜花等供品,嘛呢活佛跏趺坐于法座之上,左侧是供养的护法,帐内左右两侧分别坐着僧众:左侧为寺院的喇嘛师父们,右侧是身着民族服装的藏族居士男众。旦增师父和诵经大师父坐在一起,挨着坐的是管大殿的希冉(智慧)师父,负责吹螺号。每位居士手里都有铃杵,前方桌子上摆放着一页一页分开迭放在一起的经书,每当锣鼓响起,接着就是玲杵摆动响起的时候了。
嘛呢活佛拿着玲杵,结着手印,伴随着喇嘛们时而手捻甘露洒向空中……
诵经间歇,有人发放会供品,大多是些糖果饼干饮料之类。此时喇嘛们排成列,有的提着盛满酸奶的壶、有的拎着装满会贡品的包裹,还有的拿着法器,一边持咒一边走向信众聚集的大帐,逐个地把象征着经过加持象征着甘露的酸奶倒在一双双伸出的信众的手里,孩子们也欢天喜地地接受会贡品,有饼干、糖果以及各种小食品,而那一瓶瓶饮料也是大家争抢着索要的圣物,人们心里把这些经过加持的水视为圣水,据说由俱德上师等僧众修法加持,转换成殊胜圆满之无量五妙欲供品,迎请净土和圣地之众传承持明上师,及寂静、忿怒本尊(佛)、勇父空行(菩萨)、护法众降临聚会坛城上,纳受享用供品。信众用来会贡品可以忏悔自己无始以来所犯之戒律、破三昧耶戒(誓言)等等罪过,祈请消除所有病痛灾难、烦恼及所知等业障,暂时成就人天中所求皆遂愿(如福慧增长、事业顺利、障碍消除、脱离魔难)之福报,究竟成就持明(佛及菩萨)之果位。
这边喇嘛们分发会贡品,信众们秩序井然,坐在那里纷纷翘首企盼着得到经过加持的贡品和甘露,坛城之中,师父居士们继续念诵经咒,参加法会有几千人,无一例外地获得了这些殊胜的加持贡品。男女老少得到了会贡品之后,人人脸上都洋溢着无比的欢喜之情。
一年一度的观音法会对于当地的藏民而言既是殊胜的佛事,又是一个比春节都要欢喜的节日,那种欢欣喜悦是普通的节日无可比拟的。法会第二天,在喇嘛领诵观音心咒的洪亮高亢的声音中结束,又以藏民那朴实无华的歌唱和节奏优美的锅庄中结束。
那震撼人心的“嗡玛尼呗美吽”的六字真言再次回荡在山谷之中,山下音箱里传播出来的观音心咒开启了法会的第三天的序幕。
早晨。来参加的人比前两天还要多,再加上喇嘛们的亲戚都住在寺院,还有居住在山下帐篷里的人也不少,用水用电都超过了负荷。寺院的水泵达到了能力极限,导致供水不足,法会这第三天中,有两天的用水都是寺院用农用三轮车从山下往山上拉水。这些困难都不能阻挡大家求佛求法的脚步,盛大的法会如期继续进行。
天空上淅淅沥沥飘洒下来细细的小雨滴,轻雾环绕着神山,如轻纱织成的哈达,蜿蜒的路上开放了一朵朵伞花,应和着五彩的经幡,以及藏民与土族的节日盛装辉映成趣。那从天而降的雨滴,似佛菩萨加持的甘露,洒落在这块清净纯美的高原一隅。
喇嘛诵经的声音再一次响起的时候,从帐外陆陆续续走来送会供品的人们,有的穿著盛装,有的穿著汉服,有的是土族打扮,男女老少,各个脸上显露出欢喜。伴着诵经的声音响起,法鼓也再次敲响,螺号的轰鸣声穿透天际。声声唤起人们内心里那颗沉睡的菩提心。坛城之中,活佛穿戴威仪,此刻端坐在正中间的法座之上,右手握着五股金刚杵,左手拿着铃铛,变换着法式结着手印,一招一式随着诵经的节奏偏偏舞动的手印比舞蹈动作还要优美。
互助县素有“彩虹之乡”的美名,除了这里雨水多,容易雨后出现彩虹之外,当地的人们非常乐观开朗善良,而或许正因为如此,才有了土族服饰的突出特点,远远地走来穿着土族彩虹装的四位土族女子出现在大帐之外。只有雨后出现彩虹,难道是因为这“四道彩虹”的出现,雨才停止的吗?这时的天透亮了许多,雨竟然暂停了,小路上泛着亮光,天空并没放晴,雨云似乎正在间歇休息,而法会却无论下不下雨都不会停歇的。
“彩虹之乡”,严格意义上讲,指的是土族人的家乡,所以他们的服装上有七彩条文,意味着彩虹。彩虹的意义并非仅仅是雨后阳光下的彩虹,而更深的意思是这里的人们那种积极乐观开朗的性格带给人们的快乐感受。
雨停了一会,忽然大起来,仿佛也赶来法会最后一天抓住机会获得加持一般的急切。人都聚拢在大帐里,有少数的一些打着伞站在雨里听法。
供护法的程序正在进行,希冉喇嘛高举供桌,上面摆着涂抹上红色颜料的“多玛”,盛满珍珠的专门供曼扎用的圣物。诵经声依旧洪亮,大帐里的藏族老乡们不断地摇动着转经筒,嘴巴始终都在不停地念诵观音心咒。
第三天法会结束得早,下午两三点钟就进入了尾声。
嘛呢活佛用那温和的安多藏语面对大帐里坐着的黑压压的信众说:“每年都摸顶,今年不摸啦!你看每一年我用很脏、很脏的手,摸你们很脏、很脏的头,很脏、很脏的哈达,得到了一个很脏、很脏的加持。老人为什么头发没了?就是每年都要摸顶,把头发都摸没了。”
大帐里发出一阵轰然笑声,信众的脸上洋溢着真挚而憨厚的微笑。
嘛呢活佛在每年的夏季法会上,他都要做简短的开示,因为他体谅当地藏民的文化以及各个年龄段的人的理解能力差别,所以,每一次都深入浅出,言简意赅,尽量让每个人都能听得懂。
大帐下的藏民都翘首侧耳倾听嘛呢活佛的开示,在他们看来,能够听到嘛呢活佛的开示和获得摸顶是此生莫大的幸福和幸运。他们坚信这样得到活佛的加持,他们才会终有一天能够解脱。
“众生无始以来因为业力所感,不知在轮回的长河里辗转轮转多少次啊!”嘛呢活佛一开口,藏民们就鸦雀无声了。
嘛呢活佛顿了顿,接着说:“那么真正原因是什么呢?就是我们无明造成的,使得我们造作很多恶业,才会堕入下道。不过,能够得到这人身却是难得啊!这说明我们大家都还是有福报的,而能够坐在这里参加法会,听闻佛号持咒,这又是难上加难的难得。”
“轮回是痛苦的,就是天人神仙,虽然极具奢华的生活,不修学佛法懒散度日,福报尽时,临终七日,看到自己死后去的地方,也是极其痛苦的。阿修罗为了得到如意宝树求得幸福,天天同天神战斗,打打杀杀,没有安宁,也是非常痛苦的。再说我们人道,这一辈子整日忙碌衣食住行,不但没有安宁,而且身、口、意三门所造的业障太多,贪、嗔、痴、慢、嫉、忿、恨、悭、诳、懈怠、放逸等苦厄,富有富的痛苦,穷有穷的痛苦,生老病死谁也难免……”
听到这里,大帐里有的人开始泪流满面,深深地被刺痛了内心那种苦的感受。
这一切被嘛呢活佛看在眼里,不禁内心升起无限悲悯,他接着说:“饿鬼道忍受饥渴的痛苦;地狱道有八热、八寒、独一地狱和近边地地狱等十八种痛苦。既然我们认识了这些轮回的痛苦,就从现在开始修学佛法,远离这些恶劣的环境,从这些恐怖的恶道中解脱出来得到自己的喜悦和快乐。”
“你们今天能在这里听法,说明你们心里还有佛性,虽说无始劫来的轮回不知要往返多少次,但是究竟要有归宿的。”嘛呢活佛看着下面坐着的黑压压的几千人,深感自己的使命重大,他有些感动,“我作为一个活佛,为了能够坐在这里为大家说法,不知要转世多少次,我转世的尸骨如果堆起来不知要多高啊,可能都望不到头啊!”
只见下面坐着的藏族老乡,有的开始顶礼磕大头,有的感动得哭起来……那泪水是感恩的泪,是发自内心的菩提心的觉醒。
接着嘛呢活佛简单叙述了他去印度尼泊尔的过程,他说:“经历了翻越喜马拉雅山脉的考验,经过了重病的出生入死的折磨……经受了那么多的磨难都算不了什么。我想说,我作为转世的修行者,累生累世修持那么多善法,积累那么多资粮和功德,还要经历那么多磨难,何况你们中还有的连一句佛号都不念,更别说解脱了。”
嘛呢活佛开示完毕,有穿着盛装的藏民自告奋勇前来献歌,这也是法会的一个重要的环节,表达了人们对嘛呢活佛的无限感恩和敬爱,歌词的意思充满吉祥的祝福和对佛的顶礼膜拜。
一曲高亢的献歌结束后,旦增喇嘛带领僧众拿着盛着甘露圣水的容器走到信众们中间摸顶分发,信众们各个表情虔诚,老早就伸出手热切地希望这些喇嘛走到他们身边分享这些圣物得到佛菩萨加持。
这个环节进行了足足半个多小时才结束。接下来,虽然嘛呢活佛说了这一次不摸顶了,但是依旧有人跑到前台帐篷里找到嘛呢活佛祈求摸顶,混乱之中嘛呢活佛说让老人进来,年轻人就不要进来了。但是,好像形势有些失控,还是有年轻的藏民涌进来,现场一片混乱。如今的嘛呢活佛已经不是当年的那个年轻的图旦益西多吉喇嘛,在藏地人们的心里,他充满着神秘,充满着力量,充满着智慧。人们对他的崇拜就是对佛法的崇拜,对他的敬畏,就是对佛法的敬畏。
此刻,身后的信众翘首目送嘛呢活佛离开,嘛呢活佛心里默念着佛号,内心深深地祝福着众生……
虽然法会结束了,但是大家依然不忍离去,都在等待着那样一个吉祥快乐的欢聚时刻,因为通常藏地的法会结束,都要有自娱自乐的节目。随着旦增喇嘛的声音从扩音喇叭里传出宣布:“法会圆满结束,下面是娱乐时间!”音响里传来了迂回婉转的藏歌。穿着藏族和土族盛装的人们自然分散开在大帐的四周,中央空出一大片场地留作表演空间。
伴着音乐低回响起,引领着身着五彩盛装的藏族女子翩翩起舞,跳起了欢快的锅庄舞。歌声里表达了对美好的向往,对佛法的虔诚。伴着短板的藏歌欢快的节奏,一段新编的锅庄舞展现在大家面前。不多时就吸引了很多其他年轻人加入舞者的队伍,男男女女,各个笑靥绽放。
一波舞蹈过后,又是自愿献歌的藏民,老老少少大大方方地走向中央,无伴奏的歌声是纯粹的发自内心的歌唱。而演唱者多半年纪并不年轻,所唱的歌曲也是传统的藏歌,曲风迂回婉转,时而如从远处渐行渐近,时而又是悠扬直到消失在天际。歌唱中,不断有藏民跑上前去敬献哈达。
刚刚下过一场大雨,高原的傍晚显得湿凉,如果不是天气的原因,那这样的欢聚不知道要持续多久。因为下雨不方便,所以早早散场了……
夜晚,天晴了。
宁静的夜空,满天星斗,密密麻麻的,仿佛钉在黑色帷幔上的闪亮的钻石,银河显得格外清晰,可以看见隔河对望的挑着担子的“牛郎”和孤单的“织女”。那烟花的绚烂也无法比拟星空的浩瀚。
烟花虽然绚烂而轰轰烈烈,却转瞬寂灭;星空明亮单一而寂静,却不知存在了多少个轮回。
永恒的却是寂静涅盘……
法会终于在这样的绚烂中圆满画上了句号。
云雾缭绕的北山,高高的山巅积雪皑皑,山上松林挺立,蜿
蜒的十二盘山路如同九曲回肠,寂静的山林里鸟儿欢快地鸣唱,轻风徐来,裹挟着芳草的清香……甘冲寺依山而居,主佛殿的大殿上矗立着精雕细琢的莲花生大士的镀金塑像,左手持盛满天灵盖的无死甘露,右手持金刚杵,寺院院内还有侧殿,供奉了度母、明妃画像。几座白色的佛塔矗立在寺院旁的山坡上,里面藏奉着当年嘛呢活佛亲自请来的《大藏经》等经书。每一天寺院穿袈裟的僧侣环绕着佛塔,为人类祈福,每个修行者内心的菩提之心,就如迎风飘扬的五彩经幡,昭告了我们内心的大愿永不陨落。大堂上经幡微动,香火缭绕,诵经之声绕梁不断……
此刻,嘛呢活佛穿着袈裟,偏袒着右臂,手里撵着水晶佛珠,莲花生大士心咒默然在心底深处吟诵,唤起了他对儿时的那个梦境的追忆,那让他当年魂牵梦绕的情景竟然转换成如今这样一个现实场景。
甘冲寺在经历了拆动、焚毁的劫难之后,也迎来了一个复苏的好时机,从老喇嘛先觉堪布时代起至今接近二十年的时间里,
大家不断努力之下,阳光下的甘冲寺,绿色的琉璃瓦熠熠生辉,五彩的经幡随风飘扬,雨后的彩虹仿佛为寺院戴上了美丽的五彩发带,如同眼下这个万物纷呈的季节,焕发了勃勃生机。他才发现,原来他儿时的那个梦境竟然是未来此刻的镜中像。
【愿今得果成宝王,还度如是恒沙众,将此深心奉尘剎,是则名为报佛恩。伏请世尊为证明,五浊恶世誓先入,如一众生未成佛,终不于此取泥洹。】——《楞严经》
嘛呢活佛在电脑前打开微博,发自内心地写下一段话:
“生时,我孤零零地出生,死时,也只能独自死去。一生中,生来没人笑,死去没人哭。无牵无挂,无忧无虑,没人为我的成功和幸福欢笑鼓掌,没人为我的失败和痛苦伤心哭泣,更没人能分担我四大分离的痛苦。这不是我生活的无奈,这就是我选择的道路,无悔无恨心满意。
一个世界,一个人。
一间房子,一条路。
一串念珠,一本经。
一套袈裟,一只钵。
一心佛众,一身静。
一个思想,一生禅。
一门修行,一生佛。
大堂的钟声再一次响起,暮色渐浓之际,也预示着法鼓的再次敲响,一世的优昙波罗花的盛开,预示着永远的菩提常驻……
“在修寺院的艰苦劳动中,我得到了很多居士和施主的大力帮助,一切功德回向给无边众生……”
──嘛呢活佛
上师年表 | |
1967年5月5日 | 南哲才让出生于青海省互助县巴扎藏族乡 |
1967年-1980年 | 南哲才让从出生到长大,期间和正常的孩子一样上学。 |
1980年 | 十四岁的南哲才让到互助县甘冲沟坐落于北山自然保护区内的干冲寺出家,法号图旦益西多吉。 |
1981年-1985年 | 干冲寺出家修行,拜师落周喇嘛和先觉堪布学习佛法,主要学习写字、绘画、做多玛和酥油花,念诵经文等基础知识。 |
1985年-1990年 | 四川甘孜州佐钦(竹庆)寺佛学院学习六年,拜白玛格桑法王、钦哲活佛、堪布达赛等的大活佛大堪布为上师,以中观、般若、俱舍论、因明学、律部等五部论典为主课,还有兼修天文、历算,师从洛珠堪布和钦哲活佛学习绘画和书法等等。在绘制唐卡上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并精通安多、康巴和拉萨三种方言的藏文。 |
1990年-1991年 | 甘冲寺先觉堪布圆寂,图旦益西接管甘冲寺。 |
1990年-1994年 | 印度尼泊尔游学三年,拜见了诸多活佛上师并获得加持灌顶,深入学修佛法,经过大病死里逃生,圆满结束游学经历,1994年辗转回到中国青海家乡。 |
1994年8月1日 | 图旦益西被古浪仓活佛认证为青海省互助县甘冲寺第六世转世活佛,并于八月二十八由古浪仓活佛主持坐床仪式法号嘛仓青才·图旦益西多吉,也称玛呢活佛。 |
1994年-1995年 | 四川阿日扎五明佛学院学习,拜班才仁波切、稣才琪布等大活佛大堪布为上师,并获得密宗上师稣才琪布的七天大圆满一系列灌顶、传法、传承、密宗诀窍等,开始修炼大圆满气、脉、明点和无上瑜伽,同时也得到了其他密宗的一系列灌顶,并闭关修行。 |
1994年 | 任县政协十二届十三届委员。 |
1995年-1999年 | 四川省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学习,在法王的无限慈悲下得到了全面性的传承和法脉,还有一系列的灌顶。 |
1999年-2003年 | 北京高级佛学院学习四年,进一步学习佛法,并深入了解学习佛教的历史和宗教政策。同时致力于甘冲寺修缮建设,以及度化众生弘法事业之中。 |
2004年 | 捐建甘冲沟希望小学。 |
2006年 | 任县十五届十六届人大代表、常委,至今。 |
2012年 | 任省十二届人大代表至今。 |
2014年 | 任海东市第一届人大代表至今,海东市佛教协会副会长至今,省佛协委员至今。 |
2015年 | 在寺院南象居山修建白塔。 |
2015年 | 修缮八大菩提塔,修建地藏王菩萨像、财神庙和观音殿。 |
2016年 | 完成了一万七千六百块石刻《大藏经》和千佛殿的修建。 |
2016年 | 获得佐钦寺佛学院颁发的堪布学位和无上瑜伽灌顶。 |
2017年 | 修葺菩提塔和小白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