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莲师修法心语》十三•直指本性类
时间:2025-08-05 浏览:11次
十三、直指本性类
(一)杖指教言
当莲花生大士住在桑耶时,有一位名叫鄂·西饶嘉波的人,年龄61岁,虽然未曾听闻过佛法,但他极具信心,对莲师非常虔诚。他在札波切静处承侍莲师一年,但没有请法,莲师也没有说法。
一年后莲师准备离开时,鄂·西饶嘉波在一个曼茶盘上放置了一两黄金做成的花,供养莲师并请求道:“尊贵的上师,请慈悲垂念我。我一来学识浅薄,二来智慧不足,三来年老体衰,请上师赐予我一个容易理解、能断绝内外疑惑、易于证悟、见解广大、容易实修、对来世有益、适合老年临终之人的法。”
莲师用手杖点住老人的心口,给予了以下教诫:“老人家,请谛听:
观察这个自觉菩提心,它没有形状和颜色,没有中和边。最初没有来处而空,中间没有住处而空,最后没有去处而空。它空无所成而明空澄清,如果能见到并认出它,就是自己认识了自己的本来面目,就是以法懂得了法性,就是以心见到了心性,就是确定了诸法的实相,就是断除了对所知的增益。
这觉性菩提心并非任何实法,自然安住于本身,不需从他处寻求,由此很容易证悟法性的意义。心性的本体中不成立能取所取的实法,超越常断两边。不需要成佛,因为苏醒自己的觉性就是佛;不会堕入地狱,因为觉性本来清净;不需要修法,因为法性自明。这大自相见就在你自身中,所以断定无需从他处寻求。
了悟如是见解后,凡想实修者,所在的地方就是身体山岳的静处。‘外’在的一切显现,都是自显、自空,远离戏论之边,因此,显现成为助伴,自然清净,通过显现道用而实修;对于‘内’心所生起的任何念头和意识变化,认识到它们并无本体,皆为空性,动念清净于本地,心性明了,将动念道用而容易实修;对于秘‘密’的烦恼,无论生起什么,都观烦恼本身,从而它就会无痕迹地消失,烦恼自然清净,容易实修。以这种方式修持时,不需要固定的禅修时间,因为一切都成为助缘,修行觉受没有明暗,法性的意义没有中断,行为没有宽严之分。无论如何安住,都于法性义中无合无离。
一旦证悟了这样的道理,即使大种的身体衰老,菩提心也不会衰老,年龄没有老幼之分;法性的意义没有偏堕,当认识到自己本有这觉性法性智慧时,根基就没有利钝之别;当了悟法性的意义没有偏堕时,懂得它不存在,听闻就没有多少之分;即使这假合的身体毁坏,觉性智慧法身也不会中断,因为已获得不变的稳固性,所以寿命没有长短之别。
老人家,请实修此真实义。将修持融入心相续,不要错乱词句与意义,不要脱离精进的助伴,以正念来摄持。不要喜爱空谈闲聊,不要掺杂平庸的心念,不要过于忧虑子孙疾苦,不要过于贪恋饮食,应当思考平常的死亡,知寿命无常而发起精进。请老人家修持这一临终教言。”
说完,莲师用手杖点住老人的心口,给予教诲,因此,这被称为“杖指老者之教言”。鄂·西饶嘉波依此解脱,获得成就。
为利后代,空行母卡钦萨将其立成文字,
名为“杖指教言”。
印!印!印!
(二)指指教言
当化身莲花生大士应国王赤松德赞迎请,住在红岩吉祥桑耶时,有一位信心十足的老妇,名叫敦萨·格丹玛。她让侍女玛贡萨·珍钦措每天清晨将一碗加了少许葡萄粉的酸奶供养莲师。
后来,当莲师准备前往桑耶青朴时,她在莲师途经的路上顶礼、转绕,然后双手合十祈请道:“尊贵的上师,您即将离开,老妇我也临近死亡。我一来身为女人出身低微,忙于俗事不念佛法;二来智慧浅薄;三来年老昏聩,愚钝迷糊。尊贵的上师,请赐予老妇我一个容易理解、易于修持、意义重大的临终教言。”莲师问道:“老妇人,您是谁啊?”
老妇回答:“我就是那个每天让侍女送酸奶的老妇。”
莲师欢喜地说:“你的信心比赤松德赞还要大啊!”说罢,对老妇主仆二人传授教言:“老妇人,结跏趺坐,保持身体端直,让心稍稍放松而安住。”
接着,莲师用手指点住老妇的心口,传授了这段教言:“老妇人,请谛听:
圆满正等觉佛的智慧与三界众生的心有什么差别?只在于是否证悟了心性。众生因为没有证悟,被无明迷惑,经历各种痛苦,在轮回中流转。虽然成佛的因就在自身,但却不认识。一切众生都具备成佛的因,尤其是获得暇满人身者。男性并不比女性更具成佛的因,女性也不比男性缺少成佛的因,所以,即使转生为女身也不妨碍成佛。
为了认识并证悟佛的智慧,虽然佛陀宣说了八万四千法门,但其要义可以浓缩为上师的三句教言,因此,即使智慧浅薄也无需担忧。
现在就来讲讲法的意义、佛的密意和上师的三句教言:外所取境清净,显现自解脱;内能取心清净,无执著的觉性自解脱;中间光明喜悦,自己认识自己本面。
1.外所取境如何清净呢?觉性菩提心不被妄念染污,在这一显现自明中安住,对显现境不起执著,无论显现任何景象,实际上都不真实,不执著为实有。无论是土石山岩、草木林苑、 家宅建筑、 物质财富、 怨敌亲人、 兄弟朋友、 夫妻子女 等,对于诸如此类的法,都不要有执为我所之心,虽有显现但不执著。对任何事物都不贪执,这就是外所取境清净。所谓的外境清净,并不意味着没有显现,而是对显现没有执著和贪著,明而空,如同镜中影像虽显现但无可执取而空一样,显现自现空性。
2.内能取心清净,无执著的觉性自解脱的窍诀是:
无论心中生起什么妄念、记忆或五毒,心都不去执取这个念头,动念便会自然消融,不被动念的过失所染。所谓的内能取心清净,并不是指变成如土石般的无情法,而是指觉性中不存妄念之垢。就像到达黄金宝洲时,那里连土石的名字都没有,同样,当念与觉知解脱为智慧时,连妄念的名字都不存在。
3.中间光明喜悦,自己认识自己本面的窍诀是:
在修持时,自己认识到无所知的觉性了然、清然、明然,修习此法性自然本智,会生起一种明乐、无分别、不被执著妄念染污的觉受,这就是佛陀的意趣。觉性自己认识自己的本来面目,就像认识自己的母亲不需要刻意观想,也不会生起‘这不是我母亲’的任何念头。同样,当认识自己的觉性即是法性时,不需要观想轮回的一切法都是法性,即使不观想也不会离开法性之义,这就是无修之修。
诸法无自性即是法性之母,了知无自性即是法性之子,认识觉性即法界就是觉性自己认识自己的本来面目。此时,出身没有高低之分,事业没有大小之分,根基没有利钝之分,智慧没有多寡之分,听闻没有多少之分,年龄没有老少之分,心识没有明暗之分。
此法不必费力、容易理解、易于修持、意义重大且不惧死亡,老妇人,你应当实修。寿命无常,当发精进。不要做儿子、丈夫的无薪仆人,空手而归,而应将上师言教作为磨细的干粮。此生俗务无止境,应专注修行至圆满。老妇人,应获得这临终无悔无惧的教言。”
莲师说完,用手指点住老妇的心口,传授教言,故名为“老妇指指教授”。老妇与侍女都因此解脱,获得成就。
空行母卡钦萨·措嘉为利后代,于兔年五月十七日在桑耶南侧立成文字。为了后代利益而隐藏为珍宝伏藏,愿与具缘的化身相遇,随应众生而传授。愿依此令众生自相续解脱。
印!印!印!
(三)七女教言
尊贵的莲花生大士,身体未经母胎而从莲花中化生,应藏王赤松德赞之邀来到桑耶作伏地仪式时,住在珍珠水晶班玛贡。
当时,有七位超凡脱俗的女子:空行母卡钦萨·益西措嘉、西嘎萨·多吉措、炯如萨·花吉秋内、卓萨·玛当玛、玛贡萨·仁钦侧、青萨玛·萨勒吾、热扬萨·玛德。她们在一肘高的金曼茶罗上摆放以七宝严饰的松石花,并准备了纯香米酒和各种食物举行会供,祈请道:“尊贵的上师,请赐予无垢之身、清净之语、离戏之意。”
1.女身即生成佛
卡钦萨·措嘉向莲师请求:“像我这样的女子,智慧浅薄,根基迟钝,理解力差,心胸狭隘,请赐予一个容易明白、容易受持、容易理解、容易证悟、依靠女身今生即可成佛的教言。”
莲师教诲道:“卡钦萨,请谛听:法性真实义超越了心识范畴,无有偏堕,离诸戏论,不成立任何实体。无需以智慧分析,只需了知本来安住于自心,不必依靠智慧,直接在智慧本相中安住。
真实义超越了心识范畴,虽为无生清净、自生自明,但不需刻意修持,只需自然体验,不必执著。不需要敏锐的心智,让心保持放松。平等的觉性无大小之佛陀的智慧和众生的心,二者最初都源于菩提心;中间,佛陀因证悟而成佛,众生因未证悟而流转轮回。心性的本体离诸戏论,澄然清然,不是一切,而空澈澈,明而不灭,了了分明,这即是佛的意趣。无需另外证悟,证悟即是抉择。法性之义无法用文字词句执取,因此远离戏论。教言无有文字相与书本,因此无需断除戏论。
如果证悟了这样的道理,那么智慧浅薄也无妨,根基迟钝也无妨,理解力差也无妨,心胸广大也没必要。这就是证悟的抉择,也是具义的言传,依此可断除闻思的戏论边,今生不舍此身即可成佛。请如此修持。
总之,你们这些女子,讲了也不明白,指示了也看不见,教导了不听,不能保密却热衷求法,心中无有佛法却假装有,过于狂妄。这种女子的修行很困难,不要欺骗自己,要认真实修。”
2.躺着即可成佛
西嘎萨·多吉措请求道:“尊贵的上师,像我这样的女子,以恶因所致无力精进,请赐予一个躺着修行就能成佛的教言。”
莲师教诫道:“西嘎萨,请谛听:法性义本来自明于自心,因此躺着修行就可以。
真实的法性义是什么呢?就是明而不灭自现的这个自心,无需他求。认识这无间断的自生平等觉性,躺着修行就可以。
心性觉性的妙力显现种种,无论生起什么念头,都会自然寂灭于法性义中,智慧不会中断,证悟之义无需修证,因此躺着修行就可以。
这样的法性本无可修,本自具足,一切勤作修行都会被欲望之绳束缚,因此,无法依靠勤作修行而从外得果。安住于证悟法性的境界中,平等觉性无依而卧。如果能如此证悟并躺着修行,这就是所谓的佛,无需担心转生轮回。
总之,你们这些女子,放走又不想走,留下又待不住,没交代的事情记得很多,交代要修的法一刻也不记得。让你们观察心性之义,片刻也做不到,却热衷于观察各自无意义的容貌。修行无法精进,却在如老牛口水般没完没了的闲谈上下功夫。我几乎从未见过女子修法能达到究竟,你们还是要继续努力修行。”
3.不断五毒即可成佛
炯如萨·花吉秋内向莲师请求道:“尊贵的上师,像我这样的女子,五毒深重,请赐予一个不需断除五毒就能成佛的教言。”
莲师教诫道:“炯如萨,请谛听:五毒烦恼本就存在于自身,断除也断除不了,转化也转化不了,净化也净化不了。五毒本为法性的自性,所以,要将五毒转依清净而在自地解脱。
比如,嗔恨的本体是空性,除了嗔恨生起的那一刹那,之后便没有嗔恨生起的地方,没有从这里生起的东西;嗔恨生起的对境是空性,无可生起;嗔恨自身的本体是空性,没有形状和颜色,不成立实体和物质。因此,嗔恨不需要断除,在自地即可清净。生起嗔恨没有造成伤害,不生嗔恨也没有带来利益。嗔恨于自地解脱于法性界。
同样,贪欲、愚痴、我慢、嫉妒也是如此。最初,生起之处是空性,无处可生;中间,对境是空性,没有实体和物质;最后,本体是空性,没有颜色和形状。五毒烦恼没有后续,五毒在自地清净,智慧持续显现,妄念在法性中解脱,斩断了能所执著的纤绳。
若能如此了悟并修持,无论生起什么五毒,都显现为法性。五毒无需断除,智慧无需修证,这就是五毒自解脱的教言。如果修持此义,就不可能不成佛。
总之,你们这些女子,五毒烦恼在相续中如火燃烧,恶习如水翻腾而贪爱淫欲,以能取所取如狂风搅动对丈夫的欲望,两种罪障以虚伪的方式如土堆积。不思佛法而执著我,被散乱牵引,五毒泛滥有失控的危险,因此应将修行融入相续。”
4.不舍俗事即可成佛
卓萨·玛当玛向莲师请求道:“尊贵的上师,像我这样的女子,俗事繁忙、散乱严重,请赐予一个不舍俗事就能成佛的教言。”
莲师教诲道:“卓萨·玛当玛,请谛听:法性可显现一切,所以一切都是佛。对于五种欲妙,任何一种都可以享用而不执著,就像食器一样。没有贪著即是佛的行为。自生智慧从自身生起,所以任何念头都是智慧。无论出现什么起心动念,都不要追随,让它如水泡般自生自灭。在自地清净即是佛的意趣。
轮回无常,一切都没有实体。虽然生老病死、出入不断循环,但这些都是从自心所生,没有任何实体,如同幻相。要知道虽然显现但无自性,如同幻相。
我执是迷乱,不要执著我为实法。环境、房屋、儿子、丈夫、财物等一切,都如同梦中的对境,虚假不真实,需如梦境般对待。
世间一切俗事都是痛苦的自性,如同蚕的唾液,从自身产生而将自己束缚。无论做什么,都要以无缘印持去做,将行为转为积累资粮之因。如果这样行持,不管做什么,都能成为成佛之法。
总之,你们这些女子,出身低劣,心力微弱,身体容易招敌,不能修行而要操持家务,因恶业所致,事务繁忙而不能忆念佛法。女子有修行成就的很少,务必要发起坚韧的毅力。”
5.女身亦可成佛
玛贡萨·仁钦侧向莲师请求道:“像我这样的女子,恶业深重,请赐予一个来世不再投生为女身的教言。”
莲师教诲道:“玛贡萨,请谛听:这个自觉菩提心,在三时中是无为法,所以没有男女中性、好坏之分。自生自明自现的法性无生,所以没有死亡迁移的恐惧,不怕变迁。分别妄念即智慧,所以不用勤作修行,如空中的云自生自消。法身本自具足而且无为,所以轮回本来清净,身体没有可执取之处。
法性游舞本为智慧的自性,若能了知这一点,即使是女子,身体也没什么下劣的。如果不了知法性义,即使转生为统治者国王,也不能断除轮回,毫无意义。如果没有证悟法性无生,无论如何都无益,如同石女不能生子一样。一旦证悟了无生,身体就没有可执取之处。
总之,你们这些女子,智慧力不够而难以成就,没有精进的铠甲而无力修行,才智浅显而难以给你们宣说法性义,心力微弱而无法实修。女人修成佛法的极少,因此应发起精进,切实修行。”
6.一句话即可成佛
青萨玛·萨勒吾向莲师请求道:“像我这样的女子,智慧迟钝,请赐予一个一句话就能成佛的教言。”
莲师教诲说:“青萨玛,请谛听:自心本来无生,自生自明,本自具足,无需再去寻求修证。心性无实,不需要修什么,没有所修之境,也没有能修之人。妄念即是本智,不要把昏沉、掉举视为过失。妄念无本体而自解脱,法性自然显现,昏沉自生自现而明,掉举自生而于法界清净。无需证得果位,了悟自心即可。自心无有迁变,是法身唯一明点。若能证悟断定一密意之此义,即可称为佛陀。总之,你们这些女子,智慧浅薄,满腹怀疑,难以接受上师的教言,烦恼粗重,难以调化,修行究竟的人少得可怜。若要修行佛法,应珍重上师的教言,坚忍苦行。”
7.无需修持即可成佛
热扬萨·玛德向莲师请求道:“我精进微弱,请赐予一个无需修持的法。”
莲师教诲道:“热扬萨·玛德,请谛听:法性之义无实,无需修行;法性之义本来存在,无需外求;法性之义本自具足,明而不昧。若能证悟自心本体为空,这即是佛,所以无需修持。一切勤修都被欲求所束缚,应安住于无改无修中。
总之,你们这些女子,愚痴较重,无论怎么教导也不理解,教导认识法身也不会认识,指出佛性也看不见,教导无为顿悟法也难以领悟。女人修行有许多曲折,要多加防护,不要被丈夫之魔所携持,不要生子而要独处修持。但这似乎很困难。”
8.对所有女子的教诫
莲师对所有女子共同教诫道:
“女子们若要行持善法,因为女子的我执较大,不要将丈夫执为我所;
因为女子的烦恼较重,不要任意放纵烦恼;因为女子的吝啬较强,要努力布施;
因为女子的心思较多,要将心思用于修行;因为女子的散乱较大,一切行为要随顺佛法;
因为女子的事务繁多,要将所作转为资粮;因为女子的贪执严重,要解开贪著之结;
因为女子的五毒粗重,要及时用对治法加以调伏;
因为女子的懒惰较大,要精进努力;
因为女子的理解力弱,要观察自心。
若能行持,女子就能在修行道上有所成就。那些不思修法的狂妄女子们,任意妄为,很可能在死亡那一天遭遇极大痛苦,请谨慎一点!”
莲师又对女子们教诫道:“女子们若想修行佛法,应知五毒是轮回牢狱中受苦的根源,因此应舍弃家庭。女子若嫁入豪门,只能沦为女仆;若丈夫挨饿,就是宿业的冤家,因此不要贪恋丈夫。若子女爱你,是魔的诱惑;若子女恨你,那就是讨债鬼,因此不要贪恋子女。
积累财富是吝啬之因,无论拥有多少,都不知满足,反而更贪婪。若有资财,应当供养上师三宝。身体即使用黄金、松石等饰品装扮,穿着绫罗锦缎,终究也是借来之物,不知何时就会抛弃。要恒常以戒律为饰品,穿著安忍的衣服。
今生的牵绊越来越难以维系,因此要放下世间琐事,携带上师教言的路粮。
闲谈的言语无有止境,因此要尽可能断除产生五毒的根源,行持善法。
即使不断地织布缝衣,需求也会接连而来,因此应断除对毛织物的执著,像哨兵一样常观自心。
所做的事情没有完结之时,因此应悠然放松,安住于无改法性中。
如果这样去做,就会今生安乐,来世幸福。
贤良的女子们,这一生以痛苦度日,说不定后世会更加痛苦,甚至投生到恶趣中呢。”
莲师对女子们教诫道:“以恶业而出身低劣的女子们,请谛听:
因前世积累恶业,今生出身低贱,因此,现在应守持清净的斋戒。
身体有怨敌,即使生育子女时痛苦剧烈也不畏惧而能坚强忍耐的女子们,应当放下贪欲之心。
即使承担各种繁重家务也不觉辛苦的勤劳女子们,来世比这辈子更漫长,因此,为了来世要带上正法的路粮。
舍不得吃、整天提心吊胆担心不够用而阻碍别人布施、精打细算的女子们,积累的财物留在身后会导致堕入三恶趣而不自知的愚昧女子们,有了物质资具,应尽可能无偏地布施。
年轻时不思修法而一心只想嫁人、无有头脑的女子们,成家即使快乐,也不会长久,若痛苦则如地狱,因此,应当忆念正法。
不解佛法、沉沦于黑暗的愚痴女子们,既然获得了人身,纵然不懂佛法,难道连自己会死也不知道吗?
死后能否再得清净人身,你有把握吗?
要精勤皈依三宝,三时守护斋戒。即使有很多孩子和丈夫,临终时也没人能陪你,只能一个人面对死亡,所以应修持一些临终无惧的善法。”
莲师又对女子们教诫道:“有信心的女子们,请谛听:
皈依处以三宝为最佳,依皈依次第而行,今生吉祥,来世免堕恶趣。
依止处以善知识为最佳,如头饰般精心顶戴,今生获得加持,来世证得圣道。
供养处以本尊为最佳,于其前做会供、献食子,今生心愿成就,来世获得财富。
恭敬处以父母为最佳,好好孝养承侍,今生得现世果报,来世还清业债。
依靠处以丈夫为最佳,要如眼睛般守护,今生贞洁,来世投生善处。
女子拥有持家之权,故对饮食要慷慨大方,如此今生聚集眷属,来世聚集财富。因往昔业债所招致的子孙,要引导他们入佛门,如此今生于己有利,来世利于子孙。”
莲师对女子们教诫道:“愚钝无知的女子们,请谛听:这一世只是短暂的瞬间,痛苦并不剧烈,与之相比,来世更为漫长,所以不要肆无忌惮地造欺骗和邪淫的罪业,否则,今生痛苦,来世更悲惨。因此,要远离非丈夫的男子,要忆念业果,不要造作恶业。
如果有财物,就供养上师三宝,如此今生来世必得加持;如果没有财物,未来福报增上时也应发放布施,对可怜的对境施予少许饮食也有无量福德。
如果力所能及,就向诸位上师供养财物,由此功德会千倍增长;如果力所不及,就供养个别法师,也会成为来世的路粮。
如果能做到,就读诵《大藏经》,久而久之会证得菩提;如果做不到,诵几部经,也会清净自己的罪障。
如果能做到,就持诵本尊咒语,这样会清净障碍、遣除违缘;如果做不到,就修持皈依,这也会成为今生来世的依怙。
如果能做到,就守持清净戒律,如此会踏上解脱之道;如果做不到,守护斋戒也能得到人天善果。
如果能做到,就观自心,如此内在证悟会自然显现;如果做不到,也不要妄念纷飞,以免烦恼狂风四起。
如果能做到,就恭敬丈夫,如此自己贞洁而不被人嘲笑;如果做不到,也不要频频争吵,毕竟聚际必定分离。
如果能做到,就教子孙学修佛法,如此今生来世皆得利益;如果做不到,也不要引导他们造恶,否则今生痛苦,来世更加悲惨。
总之,没有心脏的女子们,都在做令今生来世痛苦的行为。若能自己调伏自己,这样不是更好吗?”
莲师教诲道:“诸位女子,请谛听:
觉性菩提心无男女之分,法性自然本智无贤劣之分,自然法身无高下之分,唯一明点义无增减之分,佛陀意趣无大小之分,法与法性无二无别。
若了悟自心即佛,则无需从他处寻佛。应当了悟心性之义并修持,尽己所能供养上师三宝。如此,即使转生为女身,也能成为有名声有智慧的人。”
莲师又说:
“女身并不恶劣,不要照镜子,要照见心性离边空性的见解;
不要修五毒,要修光明无二的自然本智;
不要擦拭容貌的污垢,要在平时威仪中擦拭心的污垢;
不要成就丈夫欲望之果,要成就自然法身之果;
不要太吝啬而阻碍布施,要尽力发放布施;
不要有太大的烦恼欲望,要护持身语意三门的戒律;
不要过于嗔恨,要具备安忍的盔甲;
不要过于懈怠,要精进行持正法;
不要随散乱而转,要修禅定等持;
不要受无明控制,要点燃智慧光明大火。
如此了知,就不是普通女子,而是女菩萨。
若不能如此了知,就观想上师在头顶,皈依三宝,再三修菩提果。心不要被烦恼控制,要坚守觉性坚地,精进修法。
从微不足道的布施做起,从细微的罪行开始警惕,从小善开始积累。这样行持,今生会越来越安乐,来世若堕恶趣我来负责。”
莲师说完后,七位获得成就的女子皆大欢喜,顶礼、转绕,做大会供。
空行母卡钦萨为利后代,当时即在珍珠水晶班玛贡立成文字。
印!印!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