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第九章)
时间:2024-03-19 浏览:2768次
本章朱熹称之为“传之八章,释修身齐家”。修身要注意自身的情感,情感容易走向一偏之极端,好恶不能简单二分,因为常人有优点,也会有缺点,所以人的认识也必须“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就像俗话所说的溺爱者不明,贪得者无厌,都是一偏之害,所以家也不会治理好。家庭内部感情很重要,没有感情,家也会貌合神离,但感情用事,也会导致家庭不和。这是古人早已明白的道理。《论语·颜渊》有:“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正好启发了本章。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①,之其所贱恶而辟焉②,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③,之其所敖惰而辟焉④。故好而知其恶⑤,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⑥!故谚有之曰⑦“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注释】
①之:这里相当“于”,即“对于”。辟:偏颇,偏向。
②恶(wù):厌恶。
③哀矜:同情,怜悯。
④敖:通“傲”,骄傲。惰:怠慢。
⑤好(hào ):喜好。
⑥鲜(xiǎn ):少。
⑦谚:俗语。
【译文】
所谓治好自家在于先修养自己,是因为人们会有种种情感和认识偏差:对于自己所亲爱的人,往往会过分偏爱;对于自己轻贱和厌恶的人,往往会过分轻贱厌恶;对于自己敬畏的人,往往会过分敬畏;对于自己同情的人,往往会过分同情;对于自己轻视和怠慢的人,往往会过分轻视和怠慢。因此,喜爱某人同时又知道那人的缺点,厌恶某人同时又知道那人的优点,这种人天下很少见了。所以俗话有这样说法:“由于溺爱,人不知道自己孩子的过失;由于贪得,人看不到自己庄稼的茁壮。”这就是不修养自身就不能治好自家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