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佛法文苑 > 儒家

《孝经》第1-3章

时间:2025-04-12    浏览:83次

开宗明义章第一
仲尼居,曾子侍。子“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译文:孔子在家里闲坐,弟子曾子陪坐在他的旁边。孔子问道:“从前的圣王具有至善至美的品德和最为重要的原则,以此使天下百姓关系和顺,百姓也因此能够和睦相处,上上下下都没有任何怨恨与不满。你知道这圣王的美德与原则吗?”曾子离开自己的坐席站起身来,回答说:“我不够聪敏,哪里能够知道圣王的美德与原则呢?”孔子说:“这就是孝道,孝道是一切美德的根本,也是一切教化得以产生的根源。你回到坐席上坐下来,我给你谈谈这个问题。我们每个人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来自父母,因此不敢对它们有任何损毁伤害,这是尽孝的开始。能够在社会上建功立业,遵循正道,扬名于后世,从而使自己的父母荣耀显赫。这是尽孝的最终目标。所谓的孝道,最初是尽孝于父母,然后是尽忠于君主,最终是立身社会、建功立业。《诗经·大雅·文王》说:怎么能不思念你们的先祖呢?要发扬光大你们先祖的美德啊!’”

天子章第二
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于四海。天子之孝也。《甫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译文:孔子说:天子如果爱护自己的父母,也就不敢去厌恶、伤害别人的父母;天子如果尊敬自己的父母,也就不敢怠慢别人的父母。天子够尽心尽力地去爱敬自己的父母,那么他爱敬父母的美德就能够推广到百姓那里,就能够成为天下人效法的榜样。这就是天子的行孝内容啊!《尚书·甫刑》说:天子有了美好的品德,亿万民众就可以依靠他了。

诸侯章第三
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诸侯之孝也。《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译文:“诸侯身份高贵而不傲慢,那么即使身居高位也不会出现跌倒下来的危险;诸侯节制财富支出,生活标准谨守法度,那么即使财富充盈也不会因奢侈、僭礼而陷入贫困。身居高位而不会出现跌倒下来的危险,这就是能够长久保持尊贵地位的方法;财富充盈而不会因奢侈、僭礼而陷入贫困,这就是能够长久保有财富的原因。能够紧紧地把握住充盈的财富与高贵的地位,然后才能够保护好自己的国家,使自己的百姓和睦相处。这就是诸候的行孝内容。《诗经·小雅·小旻》说:‘满怀敬畏而谨慎小心,就好像面对着万丈深渊一样,还好像行走在薄薄的冰面上一发。’”

上一篇:《孝经》——序    下一篇:《孝经》第4-6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