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经》第16-18章
时间:2025-04-12 浏览:49次
感应章第十六
译文:孔子说:“从前,那些圣明的天子侍奉父亲的时候能够做到非常孝顺,所以他们在侍奉上天的时候也能够明白天道;圣明的天子在侍奉母亲的时候能够做到非常孝敬,所以他们在侍奉大地的时候也能够洞察地理;圣明的天子能够使长辈与晚辈之间的关系和顺融洽,所以也能够使官员的上下级之间的关系井然有序。圣明天子能够明白、洞察天道与地理,于是天神地祇就会降下许许多多的福佑。所以说即使天子的地位十分尊贵,他必定还会有需要尊敬的人,这说的就是他的父亲;天子必定也还会有能够站在他前面的人,这说的就是他的兄长。到宗庙举行祭祀时要充分表达对先祖的崇高敬意,这就是在表示永远不会忘记自己的父母。修养自身品德,行为谨慎小心,这样做是担心辱没了先祖的名声啊。在宗庙祭祀时充分表达出自己对先祖的敬意,那么先祖的灵魂就会降下许多福佑。能够在孝敬父母、顺从兄长方面做到尽善尽美,就会感动天地之神灵,孝悌的美名也会传遍整个天下,那么他无论做任何事情都会非常顺利。《诗经。大雅·文王有声》说:从西到东,从南到北,没有人不愿归服。”
译文:孔子说:“君子侍奉自己的君主,无论是进见君主,还是退朝在家,都要考虑如何尽忠于君主,如何纠正君主的过失。顺从地去执行君主的美好政令,努力地去纠正君主的错误,因此君臣之间就能够相亲相爱了。《诗经·小雅·隰桑》说:只要心中充满了对君主的热爱,即使远离君主也像是在君主身边一样。心中深深地藏着对君主的热爱,哪一天会忘记呢?’”
译文:孔子说:“孝子在父母去世的时候,要哭得声嘶力竭而发不出悠长的哭腔,在丧礼上的举止行为失去了平时的端正仪态,说话也没有了平时的条理文采,穿上华美的衣服心里就感到不安,听到优美的音乐也不会感到快乐,即使吃美味佳肴也不会觉得甘甜,这都是因为心里太悲痛哀伤的缘故。父母去世三天之后孝子要吃些食物,这是圣人要求民众不要因为失去父母的悲哀而损害了生者的身体。孝子因哀痛而损害了身体但不能因此而丧失了自己的生命,这是圣人制定的规章制度。为父母守丧不超过三年,这是圣人要让民众懂得守丧是有一定期限的。孝子要为去世的父母准备好内棺、外椁、衣饰、被褥,然后把父母的遗体妥善地安置在棺材里;孝子还要摆放装有食物的、簋之类的祭奠器具,以寄托生者的哀痛和悲伤;孝子捶胸顿足、号啕大哭,以极为悲痛的心情为父母送葬;孝子通过占卜的方式选择父母的墓地,妥善地安葬父母;然后为父母建造祭祀用的宗庙,让父母的灵魂能够安心享用孝子的祭品;孝子一年到头要按时祭祀父母,并时时刻刻地思念着自己的父母。孝子要以爱护与尊敬的态度侍奉在世的父母,以悲哀的心情祭奠与怀念着去世的父母,这样的话,一个人就算尽到了自己的根本责任,对父母的养生送死的义务也都算做到了,孝子也就完成了侍奉父母的所有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