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八轻戒第二十三 憍慢僻说戒(转载)
时间:2025-03-21 浏览:13次
第二十三 憍慢僻说戒①
若佛子,佛灭度后,欲以好心受菩萨戒时,于佛菩萨形像前,自誓受戒②。当七日佛前忏悔,得见好相③,便得戒。若不得好相时,应二七、三七,乃至一年,要得好相。得好相已,使得佛菩萨形像前受戒。若不得好相,虽佛像前受戒,不得戒。若现前先受菩萨戒法师前受戒时,不须要见好相。何以故?是法师,师师相授,故不须好相。是以法师前受戒时,即得戒,以生至重心故,便得戒。若千里内无能授戒师,得佛菩萨形像前自誓受戒,而要见好相。若法师自倚解经律、大乘学戒,与国王、太子、百官,以为善友。而新学菩萨来问,若经义律义,轻心、恶心、慢心,不一一好答问者,犯轻垢罪。
注释:
①僻说:因为憍慢心,对于求法者,答非所问,或不如法而答。僻,即有所偏见。
②自誓受戒:指没有请三师七证,也没正式授戒仪式,由自誓而得受戒。佛教有特定的授戒仪式,称"三坛授戒"。初坛授沙弥、沙弥尼戒,二坛授比丘、比丘尼戒,三坛授出家菩萨戒。出家者经过三坛大戒,始被公认为合格的大乘出家人。在授戒仪式上,主事者为十师和尚,其中,得戒和尚一人、羯磨阿阇梨一人、教授阿阇梨一人,是为"三师和尚",另有尊证阿阇梨七人,总称"三师七证"。大乘菩萨戒,可由出家众按一定仪式正式授戒,也可以在佛菩萨或其画像面前自誓受戒。
③得见好相:指由自誓受戒而感应到佛来摩顶,见光明、莲花等种种神奇异相。
译文:佛弟子,佛陀灭度之后,如果有人好心想要受持菩萨戒时,应当在佛菩萨形像前,自誓受戒。当于七日,在佛菩萨形像前忏悔,如果得见佛来摩顶,见光明、莲花等好相时,便得纳受戒体,受戒成功。如果没有得见种种好相,当于十四日、二十一日,乃至一年时间,继续于佛菩萨像前忏悔,直至见到好相为止。如果没有得见种种好相,虽然于佛菩萨形像面前自誓受戒,也没有得到戒体,没有受戒成功。如果现前有先行受过菩萨戒的法师,于此法师面前秉受菩萨戒时,则不须得见好相。为什么呢?因为受持菩萨戒的法师,其大乘菩萨戒戒体,师师相授,代代相传,所以说不须见到好相。因此,在先受大乘菩萨戒的法师面前受戒时,即可纳受戒体。因为生起至诚至重之心,便得纳受戒体。如果千里以内没有授大乘菩萨戒的法师,可以自己在佛菩萨形像前自誓受戒,但一定要得见好相。如果法师自恃能够精解经律,了知大乘学戒,又自恃与国王、太子、百官等为好友,而当新学菩萨前来请教时,于诸经义律义,法师因为有轻视心、憎恶心、骄慢心,不认真一一如法答问者,犯轻垢罪。
解读:自誓受戒,谈何容易!况今日有正式传戒之法师,言自誓受戒,非慢即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