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扎的彩虹(28)
时间:2021-01-15 浏览:1177次
广结善缘,度化众生,
建设寺院,弘法利生。
在北京佛学院学习期间,嘛呢活佛就开始着手寺院建设,1999年的假期,他从佛学院回到甘冲寺,想的最多的就是修缮寺院,他一直想修建八大如来塔和殊胜菩提塔,资金却一直没有着落。
作为出家人,寺院本是清净修行的地方,除了信众供养之外,并没有其他收入,而修建寺院却是需要大量资金的,当嘛呢活佛开始筹建修建寺院的时候,他意识到了这样的实际困难。在这有形世界里,种种存在的基础无法脱离物质的支撑,虽然一个人的生存基本条件不需要太多,但是修建寺院可是一种不小的需要啊!
他仰望着寺院大堂上的莲花生大师的坐像,内心起伏翻腾,想起在佐钦寺“托钵乞食”的经历,那也是放低自己的一种修行。修建寺院是一种功德,也是广结善缘的一个好的契机,所以这样思维着,他还是觉得资金的来源依然要依赖“托钵乞食”。
此时,甘冲寺修建的规划早已经成熟于心了,嘛呢活佛先放下资金的问题,专心地筹备起来,他计划翻新现有的主佛殿,还要修建新的佛塔、佛殿。
每天,在做完早晚课之后,他就潜心地着手设计工作,画平面图和立体图,计算所需石、砖、水泥、钢材、木材等材料的数量,然后再按照市场价格预算成本。石、砖的问题可以就地取材,其他的材料需要差人到市场去购买。
在修建寺院前期,嘛呢活佛利用假期亲自指挥寺院喇嘛僧众,从山下将砖背上山,从山上挑选石头,这种艰苦的劳动对于僧众而言是一种修行,所以,他把这种修行的方式也带到了自己的寺院,同时自己也加入其中。
北山的夏季,林木浓郁,花团锦簇,鸟语花香。隆冬,飞雪满天,茫茫山林,银装素裹。所以,只有春夏两季是修建寺院的好时节,所以,嘛呢活佛决定把修建寺院安排在夏季。
有了计划,有了安排,万事俱备,只欠“资金”了。
一连数天,嘛呢活佛都在心里盘算着从何入手,这样不知不觉竟然有无名火从心里升起,表现出来的就是嘴上起了包,所谓的”火疱”。
真实不虚啊!有了眼耳鼻舌身意,就会有色声香味触法,因而产生妄念,就会影响内心的平静,从而病由心生了。虽然只是上火,但是嘛呢活佛专注于这样的感受,虽然嘴上的疱很疼,但是他意识到那是执着心产生的果,如果没有这样的执着心,那就没有这样的果了,菩萨畏因,众生畏果。看破了这个因果关系,所以对治它的办法就只有放下,从即刻起,他不再去想资金问题,如果把心愿放在众生,而不是私心,那么还会有如此的果报么?这种苦虽然是因为修寺院引起的,但是产生了执着心就是一种违缘,如何化这类违缘为助缘,之前嘛呢活佛读过的一则大乘八关斋戒的创始人比丘尼华嫫的经历,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典型事例:
比丘尼华嫫得了麻风病,被强迫从人群中驱逐出去,孤苦伶仃地独自生活。为了治病,她夜以继日地精勤修持大悲观世音菩萨,结果修出了真实无伪的菩提心,修成了本尊观世音菩萨。在本尊修成之后,不但她的病不治而愈,而且还促使她开创了很多观音菩萨的法门。我们现在所修的依靠观世音本尊受持大乘八关斋戒的一系列修法等等,都来源于她。换句话说,她的病不但让她自己获得了解脱,而且也将很多人带上了解脱道。
所以,从解脱的角度来说,世间的违缘、生老病死的痛苦,这些世俗人非常不愿意接受的事情也完全可以令人真正走上解脱之道,如此这般生病的意义和逆境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助缘!因此,嘛呢活佛不再去想资金的事情,他调伏自心,每天安住于佛法的修习之中……
晚上,嘛呢活佛静坐入禅,在禅定状态中,他的眼前竟然出现了一幅壮观的景象,高山巍峨重峦迭嶂,掩映在郁郁苍苍丛林之中的寺院,香烟缭绕,佛号声声,清晰悦耳……这是哪里?这样思维着,忽如之间来在了山门前,只见上有一蓝色横幅书写四个金色大字:五台圣境。
出定之后,他默默思维,一下子感悟到这是菩萨示现啊,如果广结善缘,那么必定要去那些圣地,因为只有那里才可以有来自四面八方的信众。他于是心里暗自决定遍访佛教四大菩萨道场。
沿着佛菩萨指引,嘛呢活佛决定他的第一站就是五台山。
五台山位于中国山西省东北部,是大智文殊师利菩萨的道场,与四川峨嵋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共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是指五台县的五座相互连接环绕、挺拔秀丽的山峰。它们分别是:东台望海峰、西台挂月峰、南台锦绣峰、北台叶斗峰和中台翠岩峰。由于五山峰海拔均在3000米以上,因此除了一些虔诚的佛教徒能够登临五峰台顶朝拜文殊菩萨外,很少有人能够到达五台。
大智文殊师利菩萨,即文殊师利或曼殊室利,佛教四大菩萨之一,释迦牟尼佛的左胁侍菩萨,代表聪明智慧。因德才超群,居菩萨之首,故称法王子。文殊菩萨的名字意译为“妙吉祥”;文殊或曼殊,意为美妙、雅致、可爱,师利或室利,意为吉祥、美观、庄严,是除观世音菩萨外最受尊崇的大菩萨。文殊菩萨在道教中称文殊广法天尊。普贤菩萨,曾译遍吉菩萨,音译为三曼多跋陀罗,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是象征理德、行德的菩萨,同文殊菩萨的智德、正德相对应,是婆娑世界释迦牟尼佛的右、左胁侍,被称为“华严三圣”。
所以,在《普贤菩萨行愿品》中有云:“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若一定要用世俗的角度去诠释的话,那就意味着一个代表智慧,一个代表愿行,这也可以理解为作为一个大彻大悟之人,不但要拥有真正的大智慧,同时也是拥有崇高愿行的人,可以说应该做一个“智行双馨”的人。
嘛呢活佛身穿红色袈裟,端严行走在芸芸朝拜的众生之中,显得尤为突出。他沿着崎岖的山路,辗转朝拜了五台。当他站在东台顶上放眼望去,此刻的五台山依旧沉浸在晨雾中安睡,山峦迭嶂,如凝固的海洋一般,起起伏伏的峰波与峡谷,仿佛浪花一般的曲折。静默而卧的山峦,被看日出的游人搅闹着没有了清晨的寂静,而日出遵道而行,并不因喧哗提前而至。
到五台山朝拜的人们,大多是仰慕四大佛教名山之名而来。来到了五台山不登临五台朝台看日出,不到塔院寺烧香礼佛就等于枉此一游。对嘛呢活佛而言,五台的魅力并不在他表面的景色有多么威严,而是他骨子里从古自今所包涵的深层意义。朝台的路是波折的,朝拜完东西南北中五个台坐车也至少一整天时间。
南山寺门口的哼哈二将从来没有改变过姿态,而来来往往的游人却变幻了数不清的模样。几千年传承的佛家思想也不会因为世事变化、人浮于事而改变。佛理如一如旧,人们对佛理的理解却会因为各自的理解不同而有区分。所以,阎浮提众生心里的佛不一样,所看见的佛也不同了。
“快快!拜拜!拜了文殊菩萨,人就聪明,升学就会顺利了!”
嘛呢活佛循声望去,只见一个女子招呼着身边的孩子去拜菩萨,在她的心里,文殊菩萨既然是智慧的化身,那么拜了文殊菩萨就会得智慧加持,那孩子就会聪明,升学也会顺利了。这是普通人对佛的理解,因为无明无知导致对佛的迷信。
在五台山朝拜的途中,他们一行从北台去往西台的时候,在茫茫云海之中,嘛呢活佛不经意间看见了一个金色的飞檐露出云端,他环顾了四周,心想:“从地形上看,这云海在山谷里,那里是不可能出现建筑物的,更何况整个五台山也没有金色的屋顶。”他感到很奇怪,就悄声问随行人:“你看看,那云端里是不是有金色的屋顶,就像寺院的飞檐一般?”
被问的人一听,赶忙放眼望去,却是云海茫茫,怎么也不见金色的屋顶,疑惑地说:“没有呀?”
后来,嘛呢活佛发现那屋顶越露越多,最后露出大半个寺庙的样子,他再一次问大家,有的人说看见了,有的人说没有看见。众人议论纷纷,都不知为什么。嘛呢活佛内心似乎感应到了文殊菩萨的示现。就如当年释尊讲经之地灵鹫山,在普通人的眼里没有什么,但在佛菩萨眼里却有着不一样的境界,看到的也是与众不同的景象。
嘛呢活佛从圆照寺敬香膜拜之后,来到寺院大雄宝殿门前的石阶上休息。
此刻的太阳高悬在头顶,那光芒如前来朝拜的人们的心一样热情洋溢。寺院门前的空地上,嘛呢活佛坐在一张椅子上,望着往来的人流静静地思维,他甚至喜欢这样偶尔发发呆,或者关照自己的内心动向。
“师父,您是活佛吗?”
嘛呢活佛循着带着港味儿的问话回头望去,只见一位衣冠楚楚的中年男子,正面对着他,身体微微前倾,很有礼貌地向他微笑着。
“啊!是啊!”嘛呢活佛一边起身一边回答,中年男子一定是看到自己的衣着打扮才判断出自己的身份的,嘛呢活佛这样想着。
“那师父,您遇到什么困难了吗?”中年男子问。
“哦,是有些麻烦。被你看出来了。”嘛呢活佛不禁笑了,觉得这人很有意思,也是一个很聪明的人。
“我不是神佛,哪里会看什么,”中年男子说,“我见师父的嘴角起了个火疱,觉得师父您是上火了。”
嘛呢活佛又被他逗笑了:“看来智慧的人连眼神都充满智慧的。”
两个人就这样并肩坐在凳子上聊开了。
“师父,我们萍水相逢,也是缘分。师父能和我说说遇到什么困难了?”那人问。
嘛呢活佛一打眼儿,觉得这个中年男子也是一个与佛有着深厚缘份的人,就和他坦陈:“不瞒您说,我是遇到些困难,我是青海北山甘冲寺住寺活佛,寺院的发展和光大佛法的重大责任落在肩上,寺院经过这么多年的风吹雨打,也破落了,我发心要修缮寺院,造福百姓。”
中年男子一边听,一边连连点头,若有所思。
“可是,毕竟是人在世俗之中,修缮寺院需要经费,我不知怎么才能够凑齐那么多钱啊!”嘛呢活佛开诚布公,将内心的思虑全盘倾吐给这位陌生的人。
“那师父,我想问问,修缮寺院您需要多少钱?”中年男子听完嘛呢活佛的叙述问。
嘛呢活佛不假思索地如实回答道:“不瞒您说,估计至少也要四十万!我是一个出家人,去哪里弄四十万!如果实在不行,也就随缘而动不能急于求成了。”
中年男子释然,这一次,轮到他滔滔不绝地和嘛呢活佛谈起此次朝拜五台山的目的。
原来,中年男子是来自香港的一位商人,因为生意上的原因,他这次来五台山五爷庙许愿。
“生意竞争非常激烈,为了占领市场,我们也是没少费周折和心思,但是,我还是不放心啊!”中年男子说,“五台山是文殊菩萨道场,我是来这里求得智慧指引的,不想遇到了师父,这一定是佛菩萨的加持,让我能够遇到您这样一位活佛!”
嘛呢活佛连忙反问说:“我能帮到你生意什么呢?”
“哎呀,师父,您别忘了您是活佛,如果能够得到您的加持,我想生意是能够顺利成就的!我相信您!所以在此弟子求您加持,如果成了,我就供养您40万!”
听到此言,嘛呢活佛连连摆手,说:“不不不!加持我是可以做的,但是可不能那么开价码,佛法不是做生意哦!”
中年男人听了嘛呢活佛的话不仅哈哈大笑,说:“师父,您真风趣!”
说着,他和嘛呢活佛互相留了联系方式和通信地址,就各自沿着自己的目的地继续朝拜去了。
可以说,这件事是此次五台山朝拜途中的一个小花絮,嘛呢活佛并没有把此事放在心上。不过,因为佛是不打妄语的,回到寺院,他想既然在五台圣地答应了为人家加持,所以就真诚地每天履行自己的诺言,一连三个月,即便回到佛学院学习期间也从来没有间断。
转眼已是寒假了,回到寺院的嘛呢活佛继续认真为港商加持。
一天,寺院管家喇嘛跑来找活佛,说:“师父,镇上来人说有人打电话到镇上,留下电话号,请您回复。”嘛呢活佛接过电话号码,看了纸条上的电话号码的区号,是南方的国内区号。记忆中,在五台山巧遇的那位香港人就是香港地区的,他心里想着定是那位香港商人打来的,因为自己之前并不认识南方人。那位港商算是唯一结识的南方人了,但是,嘛呢活佛并不能确定。纸条上写着第二天中午回电话,嘛呢活佛就决定次日一早,赶在十点前再到镇上回电话。
第二天太阳还没升起来的清晨,寺院的喇嘛们就各自在僧舍里做早课,嘛呢活佛也不例外,养成了每天早起做功课的习惯。太阳升起的时刻已经是早上八点了,嘛呢活佛简单地吃过早饭,一碗白开水加一块馍馍。然后就下山去了。
他看了纸条上香港人约定的时间,要赶在中午去甘禅口回电话。但是,这个号码是大陆南方的号码,并不是香港地区的。所以,嘛呢活佛确定,那位港商一定是到内陆出差,然后才打过来的,否则,对于嘛呢活佛而言打香港地区电话如同国际长途,在这样一个偏僻的高原小镇也是很难的一件事。
走在蜿蜒的下山路上,阳光探过山头照进山沟里,藏民的房舍烟囱里冒起了炊烟,那一缕缕炊烟笼罩着小山村,打破了寂静的早晨。嘛呢活佛一路上迈着轻快的步伐下山,偶尔有藏民遇到他,恭敬地合掌顶礼,九十度的鞠躬,然后退身为活佛让路。
走了三个多小时的山路,嘛呢活佛来到了山下的甘禅口镇。
“喂,您好!”当嘛呢活佛拨通了那个号码的时候,他听出那个香港口音,正是五台山上偶遇的香港商人。
“您好!我是嘛呢活佛。”嘛呢活佛介绍说。
“阿弥陀佛!师父您好!”中年男子热切地问候,“师父,知道您回到寺院了,还在假期吧?”
“哦,是啊!”
“自从上次您打电话给我说为我做了加持,我发现一切好像真的遂愿啦!师父,我是想告诉您那个生意成啦!我自己决定供养寺院40万元作为您修缮寺院的经费,还有10万元是公司员工的供养。感恩师父的加持啊!”
嘛呢活佛听了也被他的兴奋和喜悦所感染,连连说:“感恩佛菩萨加持!听到这个消息真的很高兴!”
“师父,我昨天就已经将50万元打到您上次留的银行账号里了,您去查下,看看是否到帐了。再次感恩师父!”
“阿弥陀佛!随喜你的功德!非常感谢您啊!”此刻的嘛呢活佛真的不知道说些什么好,他不得不这样想,五台山一行无疑是佛菩萨的指引,一切仿佛是巧合,但一切又都是注定的因缘。没想到,修缮寺院的资金从此有了着落。
殊胜菩提塔
佛塔藏语称:“确顶”(音译)。属佛教建筑物,蕴含积高天之洁白,堆佛地之净土,收高僧之遗骨(舍利子),藏大德之宝物,驱外邪气,佑众生之情意。堂内塔多为舍利塔,外建塔如山顶、路旁、原野和城镇的木石土建多为镇地和避邪。所以修建佛塔是一件很殊胜而有意义的大事情。
既然资金已经到位了,那下一步就是将修缮寺院和建造佛塔的事排到日程上来。趁着假期,嘛呢活佛把之前做好的规划图纸翻出来,继续做周密策划。
“万事俱备,东风也不欠啦!”嘛呢活佛站起身来,终于松了口气。从他的阳光玻璃房的窗口望去,对面象居山上,白雪皑皑,此季节自然不是动工时候,但是他决定趁还在假期,召集喇嘛们开会安排修缮寺院和建塔事项。
他展开图纸,喇嘛们聚拢过来,听着师父讲解:“我想把殊胜菩提塔建在寺院靠山的坡上。”
大家顺着嘛呢活佛的指点,看到一张图纸上有八个紧挨着的佛塔,另一张图纸上画着一座白塔,嘛呢活佛告诉大家这就是他想要修建的殊胜菩提塔。大家看过之后,脑海中映现出那殊胜菩提塔和八大如来塔座塔已经巍巍树立在山坡上,阳光下格外耀眼。
“我们先修建殊胜菩提塔,等修完了之后,继续修八大菩提塔。但是材料的预算和提前采购,等暑期我回到寺院就开工。”嘛呢活佛的话打断了大家的想象。
喇嘛们专注地听着嘛呢活佛对寺院的规划,目光中现出笑意,充满了欢喜。
“材料就用砖头和水泥。这样也节省经费。”嘛呢活佛接着对管家喇嘛说,“你负责购买材料。”
然后,他转而对另外一位喇嘛说:“你负责找工人。”
“还有,两座塔的材料要统筹,包括材料、设备以及工人,最好都一次性找好,修完殊胜塔之后,我们就开始修建八大如来塔,这样也节省成本。完成修塔之后,我们接着就对大殿进行修缮,对寺院也做些维护。这个规划先由管家做个预算,等开春,天暖和些时备料,暑假我回来就可以开工。”
他安排完具体事项,接着说:“你们就各自负责自己的活,我也要开学了,如果有什么急事,可以让尕丹给佛学院打电话找我。”
就这样,嘛呢活佛一边在佛学院读书,一边筹划修建殊胜菩提塔和八大如来塔,这期间,他计划好利用假期亲自督建参建。春天来了,喇嘛们就按照嘛呢活佛的部署开始做建塔的准备了。
上山的路是蜿蜒曲折的盘山土道,为了节省成本,从山下拉材料选择了用马车,除非是专业性的工人需要请外援,如果喇嘛们自己能做得来的,就不再另外雇工了。喇嘛们亲自下山选料,装料并且搬运,费了好大劲,才将预算中的全部材料备好了。修建佛塔的一切准备就绪,暑假,嘛呢活佛就迫不及待地从北京赶回寺院,参加热火朝天的建塔劳动。
正值七月份,也是高原上最适宜动土的季节,所以,嘛呢活佛从北京回到山上就和所有喇嘛一道开始忙碌起来。
一个风和日丽的吉祥之日,嘛呢活佛率先挥舞着镐头,在依山的坡上掘开了第一镐土,算是一个开工仪式。
之后的日子里,僧众们每天都不停歇地在工地忙碌着,塔基修建好之后,嘛呢活佛首先对殊胜塔进行了装藏仪式,他将当年千辛万苦从德格印经院请来的《大藏经》、从印度带回来的释迦牟尼佛舍利,十万尊莲花生大士图像,以及那件在佐钦佛学院更藏活佛送给他的救命的人造毛大衣与佛塔和大地融合为一,永远地不可分割了。装藏后大家再接着继续修建。
脚手架随着工程的进度逐步增高,前来帮忙的藏民,虽然在并不炎热的气候里,却挥汗如雨,但是每天都充满欢笑,听!抑扬顿挫的曲调在山坳里空灵地回绕,表达了心中的欢愉:
“上面的山啊,是座佛经山,我朝着佛经山磕三个头。
中间的山啊,是座经轮山,我经过经轮山旁绕三圈。
下面的海啊,是片酥油海,我把酥油摆上,给佛上个灯……”
每一天,伴着歌声和欢笑声,喇嘛和信众们在愉快的气氛中劳动,仿佛变幻魔术一般,一个多月的时间,二十六米高的殊胜菩提塔的雏形就建成了,接下来的工序是外表的涂层。这座塔是嘛呢活佛精心设计的,并且考虑到万一发生如朗达磨灭佛似的灾难,如何去保护装藏在塔内的佛经和佛舍利。所以这座塔修建的高大雄伟并且内部设置全部由嘛呢活佛完成,结构的最终定稿也是出于嘛呢活佛智慧的考虑。
阳光下,崭新的殊胜菩提塔依山矗立在半山坡上,和大经堂互相呼应,成为了甘冲寺标志性的建筑物,如果站在对面山上,塔上的反射镜折射出光芒,人们一眼就可以发现它的存在,俨然成为甘冲寺的一个定向坐标,让人们不再迷失方向。
雪白的殊胜菩提塔,威严屹立在山坡上,积高天之洁白,堆佛地之净土,收佛陀之舍利,藏大德之宝物,护佑着一方众生,为神山更是如添点睛之笔,在阳光下,一群鸟儿飞过,在蔚蓝的天空映衬下,充满了喜庆与吉祥。
按照佛教仪轨,嘛呢活佛在佛塔落成后为殊胜菩提塔进行开光,所有的喇嘛们穿戴整齐分列两旁,嘛呢活佛站在佛塔前中央,他左手握着五股金刚杵,一边诵经一边打着手印,法号声声,法鼓阵阵,一行飞鸟盘绕着殊胜塔,五彩经幡随风而舞动。这样一个祥和的日子,殊胜菩提塔终于落成了,这也是嘛呢活佛最满意的一个作品。
这个假期对于嘛呢活佛而言显得尤为殊胜,他完成了多年的一个心愿,内心充满法喜,登上了北上的飞机……
八大如来塔
北京的秋天是最美丽和舒适的季节,香山红叶正浓,将秋装扮得仿佛一位多情的女子,充满浪漫和浓情。此刻正值九月份开学的日子,也是迎接”十•一”国庆前夕,美丽的首都到处花团锦簇,街面上商家店铺的门口各个悬挂上了小小的五星红旗。从机场乘大巴向市区行驶过程中,嘛呢活佛心情平和而放松,一路上他依旧在盘算未来的计划,殊胜塔建成后,紧接着要修建八大如来塔,让他欣慰的是一切都按照他内心的预期而顺利进展。
“感恩佛菩萨加持啊!”他这样想着,闭目养神,内心不由自主地诵持起观音心咒。
八大如来塔
进入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年头,社会的发展更加快了脚步,随着交通通讯业的发展,生活的节奏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随着传呼机的普及,科学家们也在进一步研究普及更尖端的技术运用于民生。大概九十年代初,一款如砖头大小的手提电话登陆中国,被称为“大哥大”,不过因为一台机需要上万元,只有少数人能用得起。几乎同时,一个小小的传呼机给千家万户的人们带来了很大便利。在中国,家庭座机电话还没有普及,但是,街上到处都是公用电话亭或者磁卡电话亭,只要一个传呼收到,随时可以找到回复电话的电话亭。而后来传呼机也可以接受文字留言了,更加为人们通讯提供了便利。
“哔哔!”一阵响声打断了嘛呢活佛,他低头从衣袋里翻出传呼机,只见上面有留言:“师父,今晚到北京我请您吃晚饭。”原来是北京一位居士的留言,嘛呢活佛看过之后,继续闭上眼睛持咒。
辗转回到佛学院,收拾完毕,嘛呢活佛就去给那位居士回话,约好下午四点他来佛学院接嘛呢活佛,嘛呢活佛想:“这样我还有一段时间可以休息下。”
在北京期间,这样的约请嘛呢活佛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了,他通过这样的聚会结识了天南地北的人,有的是来北京出差,有的生活在北京,有的是来工作的,其中很多人盛情邀请嘛呢活佛将来有机会去他们各自的家乡结缘。这看似纷繁琐碎,却是一位大德善巧方便引领众生结法缘的契机,虽然在世俗间的应酬也是一件差事,比较劳神,但嘛呢活佛始终都充满激情地在这条无始无终的路上践行大愿。
与这些有缘人相聚时,嘛呢活佛应机说法,大家意识到在日常生活中佛法无处不存在,无时无刻,人们都会从生活细微处体会到佛陀宣说的人生和宇宙的真理。嘛呢活佛以此广结善缘,往往大家在了解到寺院需要修缮资金时,都纷纷表示出一份力所能及的恭敬供养之心,不经意间,嘛呢活佛所筹集的善款远远超过了他的预算。
这些信众中有一对夫妇,他们是典型都市事业有成的中产阶层,也同样是极其虔诚的佛教徒,不过在认识嘛呢活佛之前,他们就已经皈依佛教。通过接触,嘛呢活佛感觉到这对夫妇对佛教的笃信简直就是他所认识的人当中最可谓不计后果“无私奉献”的一对。
他们对钱财的布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最开始他们拥有自己的豪宅,随着布施的深入增加,他们将豪宅换成高档公寓,然后又换成普通民宅,最后,嘛呢活佛听说夫妇俩搬到了北京地下室,也就是北漂一族蚁居的那种地下室。
嘛呢活佛了解到他们的情况很是忧虑。席间,嘛呢活佛在大家对这件事情议论纷纷的时候,他再也无法沉默不语了。
“哎!我想说的是,有些居士学佛学得痴迷执着了。佛讲六波罗蜜中的布施波罗蜜,不是让你倾家荡产,而是在你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适当地付出,而不是把自己从富豪变成乞丐!”
大家听了轰然而笑。
“你们中有人学佛的时间也不短了。佛陀初转法轮的时候讲的是中道,而非堕入两边。要知道,不仅仅是佛家,就是儒家讲究中庸,道家讲究阴阳平衡啊!这是自然规律。”
大家听了纷纷点头赞叹,至少通过这样的接触,很多人解决了心中的疑问。
“学佛不能只学皮毛,学形式,重要的是把道理弄清楚,要让自己变得具有大智慧,佛道在于每个人那颗心,最后才会走上正法修行的道路。”嘛呢活佛语重心长地说。
2002年,也既是在北京佛学院最后一个学年的暑假,嘛呢活佛按照计划开始兴建八大如来塔。和以往一样,他利用假期遥控在家的喇嘛做好准备,等他回寺院后立即开工了。
八大如来塔的图纸上,塔座是一个长方体,上面并排矗立着八个佛塔,实际上从1999年开始,嘛呢活佛就将八大如来塔和殊胜菩提塔的图纸画好了,虽然八大如来塔高度只有五米,但是由于工程大,需要时间久些,他就在2000年暑假首先修建了殊胜菩提塔。所以,当年修殊胜塔的时候,喇嘛们就已经按照嘛呢活佛的要求,同时备好了八大如来塔的材料,这样就只等着时机成熟动工了。
当八大如来塔顺利竣工的日子,也就是嘛呢活佛即将开学的日子了,做完了开光大典,嘛呢活佛整装出发,佛学院的学业即将结束,而寺院建塔的任务也同时完成了,他内心的欢喜无人能够体会。因为,修建寺院是他修行的一部分,也是他肩负的责任。
修建佛塔的善款还有结余,嘛呢活佛在思考如何利用这部分善款。
《地藏经》云:“若有众生,偷窃常住财物、谷米、饮食、衣服,乃至一物不与取者,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
佛弟子都十分清楚十方常住的这些供养,决定要用在常住,个人挪用就是犯盗窃,而这个盗窃是非常严重的,比盗窃国家的国税还要严重,它的结果就是向遍法界虚空界去结罪。所以《地藏经》上说,如果一个人犯了五逆十罪恶,佛菩萨可以救你,盗用常住物,佛菩萨不能救,常住物是十方恭敬心,真诚心供养的,就连浪费都有罪。所以,对于常住,戒经里面说得好,我们爱惜常住物就像爱惜自己的眼睛一样,一粒尘沙都不能进去。
嘛呢活佛自然了解这里的玄妙原理,所以,他认真思考着如何用好这些善款。
“买些救济的服装食物做布施?不,身外之物总有用完的时候,那做什么呢?”嘛呢活佛琢磨良久,好多方案都被自己推翻了。
忽然,他眼前一亮,当年寺院的五个俗家小弟子来寺院主要是为了学习文化,在藏区学校的环境很差。不如捐建一所希望小学,让更多的孩子能有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这样暗自想着,欣然地就这样决定下来了。
这一天,他在和管家喇嘛算账之后,还有十四万六仟的结余,他准备凑足十五万去镇政府谈捐赠小学的事情。
“扎西德勒,感恩嘛呢活佛啊!”镇政府的领导听罢激动地说,“我们大力支持活佛这样的善举,我随后就去县里请示。”
很快,镇政府领导通知嘛呢活佛,县里同意在甘冲口建立甘冲小学,并建立专款专用账号,同时,县教育局配套5万元,建立一所集办公、教学为一体的综合性教学楼。
镇政府领导亲自到寺院找到嘛呢活佛,高兴地说:“嘛呢活佛,我们已经请了设计人员抓紧设计制作图纸,然后计算出配料和资金总额,到时候您再将善款打到专用账号就可以啦!”
“太好啦!”嘛呢活佛听了十分开心,佛塔也建成了,希望小学的事情也有了着落,真正是功德圆满的事情啊!
佛塔的建成完成了嘛呢活佛修缮扩建寺院的一部分计划,他决定做一个短暂的修整,待学业结束之后,去宁波的普陀山朝拜,自此他开启了遍访佛教四大名山之旅……
嘛呢活佛捐建的希望小学